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第一位驻外使节,鸦片战争后。他基于自己的认识、思考和经验,明确提出:“办理洋务机室不越理、势、情三者。” 首先要“通其情”,他一再重申,“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教修明。其有本末,与辽、金崛起一时,倏盛倏衰,情形绝异。……洋人之利在通商,无觊觎中国土地之心”。其次要“达其理”,与洋人相处要必烦以德服人、据理而行,”苟欲击之,必先自循理,循理而胜,保无后患。循理而败,亦不至于有悔。”最后要“顺其势”,西方和中国相比基本形势是敌强我弱,中国应顺应形势,坚持以和为主、努力避战的策略方针,要以柔克刚,反对蛮干,一味言战。
——摘编自陈双燕《郭嵩焘外交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郭嵩焘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郭嵩焘的外交思想。
材料: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第一位驻外使节,鸦片战争后。他基于自己的认识、思考和经验,明确提出:“办理洋务机室不越理、势、情三者。” 首先要“通其情”,他一再重申,“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教修明。其有本末,与辽、金崛起一时,倏盛倏衰,情形绝异。……洋人之利在通商,无觊觎中国土地之心”。其次要“达其理”,与洋人相处要必烦以德服人、据理而行,”苟欲击之,必先自循理,循理而胜,保无后患。循理而败,亦不至于有悔。”最后要“顺其势”,西方和中国相比基本形势是敌强我弱,中国应顺应形势,坚持以和为主、努力避战的策略方针,要以柔克刚,反对蛮干,一味言战。
——摘编自陈双燕《郭嵩焘外交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郭嵩焘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郭嵩焘的外交思想。
2.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约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和他国发生战事时必烦给予“援助”, 包括使用武力。冷战结束后,随着“集体防御”对象——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消失.北约对其战略方针进行了调整。为了填补在中东欧出现的“安全真空”并遏制俄罗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迎合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的愿望,开始制定和实施北约东扩计划。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背负大西洋军事联盟职责,置身于与俄罗斯对抗的前沿,冷战后有所淡化的军事集团性质与功能再次凸显。
(一)将集体防御提升为联盟首要宗旨。
(二)指认俄罗斯为主要安全成胁。
(三)制定加强集体防御的军事纲领。
(四)促推与乌克兰当局的军事、政治合作。
——邢骅《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北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约东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影响。
材料一 北约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和他国发生战事时必烦给予“援助”, 包括使用武力。冷战结束后,随着“集体防御”对象——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消失.北约对其战略方针进行了调整。为了填补在中东欧出现的“安全真空”并遏制俄罗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迎合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的愿望,开始制定和实施北约东扩计划。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背负大西洋军事联盟职责,置身于与俄罗斯对抗的前沿,冷战后有所淡化的军事集团性质与功能再次凸显。
(一)将集体防御提升为联盟首要宗旨。
(二)指认俄罗斯为主要安全成胁。
(三)制定加强集体防御的军事纲领。
(四)促推与乌克兰当局的军事、政治合作。
——邢骅《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北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约东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影响。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十九世纪中叶前,清政府的财政基本上承袭了唐宋元明以来大一统的“王朝财政”架构。太平天国起事后,各省当局军费支出庞大。庚子以后,面对筹款的压力和各省财政紊乱的局面,传统开源节流的做法难以显效。……宣统元年开始,度支部督责各省清查财政,并在此基础上试办西式预算。自宣统三年上半年起,实行按国家收支分类编制法,“入款则以田赋、盐务等为纲,出款则以外交、民政、财政、军政等为纲,眉目厘然,渐合绳尺。”与此同时,特别预算制度、预备金制度等预算制度也已经建立起来。
早期移植西式预算制度实践,均系解决财政困境的一种权宜之计。与欧洲诸国相比,这些“预算制度”尚停留在雏形阶段。这些新举措尚不能充分发挥理财新制的成效。
——摘编自刘增合《财与政:清季财政改制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晚清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财政改革。
材料 十九世纪中叶前,清政府的财政基本上承袭了唐宋元明以来大一统的“王朝财政”架构。太平天国起事后,各省当局军费支出庞大。庚子以后,面对筹款的压力和各省财政紊乱的局面,传统开源节流的做法难以显效。……宣统元年开始,度支部督责各省清查财政,并在此基础上试办西式预算。自宣统三年上半年起,实行按国家收支分类编制法,“入款则以田赋、盐务等为纲,出款则以外交、民政、财政、军政等为纲,眉目厘然,渐合绳尺。”与此同时,特别预算制度、预备金制度等预算制度也已经建立起来。
早期移植西式预算制度实践,均系解决财政困境的一种权宜之计。与欧洲诸国相比,这些“预算制度”尚停留在雏形阶段。这些新举措尚不能充分发挥理财新制的成效。
——摘编自刘增合《财与政:清季财政改制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晚清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财政改革。
2.单选题- (共4题)
4.
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A.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
B.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
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
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
5.
(题文)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A.是用议会粉饰的封建君主制 |
B.已经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 |
C.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 |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
6.
《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商鞅
A.主张立法为民 |
B.强调有法可依 |
C.关注法律实施 |
D.重视赏罚并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