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材料1853到1854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修约”交涉,要求公使驻京,它们认为这是确立条约制度的核心环节。英国外交大臣说:“在任何与中国订的新约中,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供公使驻京的权利。”美使柏驾说:“中国政府,从远方不能驾驭,到了它的身边,它就变得驯服多了。”这些要求都被清政府拒绝。列强认为不使用武力,就不能使清政府就范。
在清政府方面,这一问题牵涉到天朝至尊的信仰,反对最为激烈。《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仍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的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京建立使馆。
——摘编自王立诚《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西方围绕“公使进京”问题发生的冲突,谈谈你的认识。
在清政府方面,这一问题牵涉到天朝至尊的信仰,反对最为激烈。《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仍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的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京建立使馆。
——摘编自王立诚《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西方围绕“公使进京”问题发生的冲突,谈谈你的认识。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因素。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4)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的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因素。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4)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的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1题)
5.
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它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该机构是()
A.总理衙门 | B.同文馆 |
C.军机处 | D.外务部 |
6.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儿童读圣书,居民听教化等则在礼拜堂进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
A.开始向西方学习 |
B.追求平等的政治生活 |
C.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
7.
关于阿古柏在新疆自立为汗,李鸿章上书慈禧折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然而清庭另一位重臣确力主收复新疆,大骂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千古骂名。”此人是( )
A.奕 | B.左宗棠 | C.袁世凯 | D.张之洞 |
8.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9.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
10.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产生重要影响。有的朝代发生了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一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的后期“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朝代是( )
A.西汉 | B.唐代 | C.北宋 | D.明代 |
11.
1867年在官员的奏折中提到前门外闹市贴了许多小字报,其中有“未同而言,斯文丧”;“孔门弟子,鬼谷先生”等语句,这些语句意在( )
A.赞成外国公使进京 | B.讽刺新式学堂 |
C.反对预备立宪 | D.支持科举制的废除 |
12.
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
13.
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 | B.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
C.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 | D.都采取的措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