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史料 1942年春,美国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 ……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做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做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援华抗战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援华抗战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作为发展主线的历史观在国内史学界兴起,并格外引人注目。一些学者认为世界历史的分期应该有世界意义的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为主要依据。由于对历史发展线索有了新的认识,便有了新的世界近代史分期法————“19世纪说”。他们指出,19世纪是世界从前资本主义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完整的过渡期,所以应被看做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在具体分析整个世界在19世纪使如何进入近代史阶段时,这种观点又提出了“相对上限”的概念,即那些能在某种程度上将新旧两个时代区分开,但又不能完全区分开的上限。世界近代的相对上限在19世纪内共有三个:初步到来、基本到来、完全到来。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19世纪说”的相对上限之一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论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作为发展主线的历史观在国内史学界兴起,并格外引人注目。一些学者认为世界历史的分期应该有世界意义的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为主要依据。由于对历史发展线索有了新的认识,便有了新的世界近代史分期法————“19世纪说”。他们指出,19世纪是世界从前资本主义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完整的过渡期,所以应被看做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在具体分析整个世界在19世纪使如何进入近代史阶段时,这种观点又提出了“相对上限”的概念,即那些能在某种程度上将新旧两个时代区分开,但又不能完全区分开的上限。世界近代的相对上限在19世纪内共有三个:初步到来、基本到来、完全到来。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19世纪说”的相对上限之一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论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隋文帝继位后推行乡里制度,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春到开皇二年秋是过渡阶段,因隋朝新的行政管理制度正在修订之中,没有临时做出调整,主要是沿用北周的基层管理制度。第二阶段从开皇二年秋颁布《开皇令》到开皇九年春,规定基层社会组织以家为单位。在京畿之内实施族、闾、保三级制及在京畿之外实施党、里二级制双规并行。第三阶段开皇九年隋朝实现大一统,隋文帝命令朝臣修改旧法颁布新制,推行不分京畿内外统一编制的乡、里二级制。对于乡里长官的任用,特别注重被选者具有德才兼备、有益风化、强毅正直的品格。据史书记载并州祁人张道源因孝行见称,受到县令的嘉奖。乡里长官的主要职责就是登记户口、征收赋税和维护治安。
—————摘编自宋文龙《隋朝乡里制度浅探》
(1)根据材料,概括乡里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乡里制度的作用。
材料:隋文帝继位后推行乡里制度,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春到开皇二年秋是过渡阶段,因隋朝新的行政管理制度正在修订之中,没有临时做出调整,主要是沿用北周的基层管理制度。第二阶段从开皇二年秋颁布《开皇令》到开皇九年春,规定基层社会组织以家为单位。在京畿之内实施族、闾、保三级制及在京畿之外实施党、里二级制双规并行。第三阶段开皇九年隋朝实现大一统,隋文帝命令朝臣修改旧法颁布新制,推行不分京畿内外统一编制的乡、里二级制。对于乡里长官的任用,特别注重被选者具有德才兼备、有益风化、强毅正直的品格。据史书记载并州祁人张道源因孝行见称,受到县令的嘉奖。乡里长官的主要职责就是登记户口、征收赋税和维护治安。
—————摘编自宋文龙《隋朝乡里制度浅探》
(1)根据材料,概括乡里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乡里制度的作用。
2.单选题- (共15题)
4.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
B.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
D.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
5.
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
C.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
D.侧重维护贵族利益 |
6.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说道:“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我们以往的传统,与其他民族有变有异,有自己的特殊性。没有特殊性,就不能称为历史。”依据此材料,下列选项中符合观点的一项是
A.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 |
B.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 |
C.法国议会制民主共和 |
D.德意志二元制君主立宪 |
7.
1999年10月,英国议会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上院法案》及其修正案,取消了所有世袭贵族拥有的作为上院议员的特权。这表明英国
A.代议制民主发展落后 |
B.专制制度的残余己经消灭 |
C.修补政治体制的缺陷 |
D.民众获得了参政议政权利 |
8.
1842年成书的《海国图志》记载:“(某国)立绅士会询问政务,筹办国饷”“设有大事会议,各抒己见。国主若欲征税饷,则必绅士会允从,倘绅士会不允,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士会执私见,则暂散其会,而别择贤士。”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
B.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 |
C.美国总统共和制 |
D.徳国君主立宪制 |
9.
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
A.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 |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
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0.
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样评价的根本原因是马
A.太平天国运动既没有反对帝国主义也没有对反封建主义 |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无本质的区别 |
C.当时中国社会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
D.“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
12.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
B.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
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
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
13.
***指出:“(湘南特委)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于是改变原来前委的领导人……湘南特委提出的‘一切工厂归工人’的口号,也宣传得很普遍。”***的这一说法
A.反映了湖南特委的“左”倾错误 |
B.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的作风 |
C.旨在维护湘南特委的正确方针 |
D.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4.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北伐战争的推动 |
B.南昌起义的爆发 |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15.
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接着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
B.北平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
C.***思想的形成 |
D.中共七大召开 |
1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的回答是
A. 罗曼诺夫王朝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工兵代表苏维埃
D. 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A. 罗曼诺夫王朝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工兵代表苏维埃
D. 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17.
丘吉尔曾说:“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对“这一失败”的准确理解是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 B.苏联“二五”计划后工业超过英国 |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 D.美苏争霸导致世界长期动荡不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