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6题)
1.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
B.缺乏公正性 |
C.形式主义浓厚 |
D.体现人人平等 |
2.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国家及所颁布的法律文件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 B.法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C.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 D.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4.
2010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排在前面的有“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低碳”、“微博”等,如果1871年的法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够进入排行榜的应是
A.普法战争、公社 | B.一票共和、新宪法 |
C.里昂起义、圣西门 | D.革命、拿破仑 |
5.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 D.推动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
6.
《江宁府志》记载:“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由此判断,一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统治者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发展 |
C.工场主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 |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在当时的中国已经十分普遍 |
8.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9.
下列言论中,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相类似的是
A.“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弩”(商鞅) |
B.“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
C.“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 |
D.“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雍正) |
10.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 |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
D.传播天主教 |
12.
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宗教改革大量吸收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
B.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北欧地区是必然的 |
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
D.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
13.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迷信,其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催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C.推动了欧洲反封建斗争的开展 | D.有利于宗教改革的进行 |
14.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
D.经济停滞倒退 |
15.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 B.井冈山时期 | C.延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6.
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上述观点,符合
A.维新派的主张 |
B.地主阶级改革派 |
C.资产阶级革命派 |
D.地主阶级顽固派 |
2.选择题- (共5题)
19.
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新安江畔的古徽州。古徽州地区留下大量反映徽州文化的牌坊和民居,下述图文反映历史信息有( )
①强调理学忠孝节义的人伦物理②凸显徽州地区宗法理念
③显现了理学家的价值追求④体现徽商“贾而好儒”的理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