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907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源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悉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进一步阐述:“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在这片曾被他称作“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的土地上,他见到世纪之交的怪物—托拉斯,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黑金政治”,更见到了华侨社会帮派林立、互相残杀的种种丑陋现象。回国后,他冷静地想了想,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最终收拾动乱残局的人,一定是极大能量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梁启超给革命开出的公式是:革命——动乱——专制,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善变”的,但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始终没变,既反对守旧不变,又反对急进飞跃。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他的善变更是他的可敬之处。
(1)根据材料一并结构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和梁启超思想的异同点,并指出顾炎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主张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5年学部建立后,政府公布了女子教育的有关政策,这实际上相当于官方承认了女子教育的合理性和存在权利。江南一些开放城市,先后涌现出女子学校:如上海绅商开办的务本女学、女子蚕桑学堂。社会著名人士也纷纷呼吁妇女教育的重要,如:孙诒让在家乡办女子学堂。严复说:“根本之图,舍女学无下手处。”1907年3月,学部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值得一提的是,清末的教育改革,受到日本教育制度及经验的启发最大。清廷很注重效仿日本的教育体制。1902年2月,刚上任的吴汝纶就到日本访问了3个月,回国写成一书,即《东游丛录》,详细介绍了日本教育状况及日本重视教育的成功经验,这对清朝的决策者启发很大。清朝颁布的教育体制基本是日本教育体制的翻版。
——摘编自孙希磊《清末教育改革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女子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意义。

2.单选题(共22题)

3.
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由此可见,罗马法
A. 伸缩性很大 B重视法律形式 C.程序性完善 D.观念意识浓厚
4.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在此,恩格斯
A.鼓动工人阶级进行起义B.强调工人政党自己选举
C.反对德国宪法非法通过D.肯定了宪法积极的一面
5.
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马克思意在表明
A. 巴黎公社的成立具有必然性     B法国民众民主参与意识强
C.巴黎公社的探索有其特殊性 D.巴黎公社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6.
二月革命后,列宁曾说:如果革命者明知挽救革命、提岀媾和、挽救彼得格勒、摆脱饥饿、把土地交给农民等事业都取决于自己,可是放过了时机,那就是犯下了滔天大罪。由此可知,列宁主张
A.改变策略,用暴力夺取政权B.集中力量打击内外敌人
C.退出战争,与德国媾和D.发动农民,恢复工农联盟
7.
1949年,周恩来指出: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要有一支用马列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有战斗力的队伍与世界各国进行交往。材料表明
A.当时外交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B.新独立国家渴望与新中国建交
C.新中国形成了自主外交的理念D.新中国外交受到国际形势制约
8.
1973年11月,尼克松说:“欧洲人总不能两样都要,它们不能既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合作,又在经济、政治方面与美国唱对台戏。”而勃兰特(西德总理)在欧洲政治合作会议上指出:“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美国在中东事务的做法直接影响欧洲的权益。”这反映了当时
A.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尖锐B.欧洲具有共同外交政策
C.美国霸主地位开始丧失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9.
据记载,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之前,私人冶铁工业生产的铁器,质量精良且价格不高;而在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后,“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材料表明
A.盐铁官营影响了百姓日常生计B.官营经济的工匠技术水平低下
C.适度竞争有利于经济良性发展D.盐铁官营制度无益于国计民生
10.
据载:唐长安“宫市”为一种官办的专门为宫廷采办物资的特殊机构,宋汴京“宫市”则顺应唐长安“宫市”官办宫廷采办的性质而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机构。宋代“宫市”的演变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表明采办机构已经非常完善
C.为宫廷的腐败埋下隐患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1.
据统计,1839年占英国关税总收入94.5%的商品是原料和食品。由于征收原料税,用这种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提高了;由于征收粮食税,劳动的价格提高了。这反映出
A.贸易保护逐渐丧失积极意义B.英国在当时竞争中处于劣势
C.英国经济呈现出不均衡局面D.贸易保护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发展
12.
《全球通史》指出:“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等。”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统治阶层的治国思想
B.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C.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
D.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13.
1902—1903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A.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税B.不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
C.净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D.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4.
据统计,1958年全国有345万个公共食堂,而在这里头吃饭的人占了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也就是说当时有5亿中国农民都在公共食堂吃饭。该现象
A.是过分强调公有化程度的结果B.说明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C.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D.是“大跃进”的必然产物
15.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这一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A.经济的迅速发展B.政府权力的增强
C.经济体制的转变D.主动与国际接轨
16.
达尔文晚年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不仅用进化的观点分析解释人的生物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从性选择、亲情角度用进化的观点研究人类道德意识的起源和道德行为问题,提出了他的“道德进化论”思想。材料现象反映出
A.生物进化论不符形势需要
B.进化理论应用领域扩展
C.道德进化论成为社会主流
D.达尔文研究方向的变化
17.
罗尔特在《詹姆斯·瓦特》中曾写道:“瓦特蒸汽机巨大的、不知疲倦的威力使生产方式以过去所不能想象的规模走上了机械化道路。”这可以说明
A.蒸汽机改变了工业发展的模式
B.瓦特改变了早期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C.工业革命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
D.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最关键的环节
18.
卢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卢梭强调
A.政府人员应是人民的公仆B.成立代表公共意志的政府
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的法律D.国家主权应高于公共意志
19.
“当时的西欧,除意大利外,还有尼德兰、英国等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并没有如意大利那样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如果只强调经济因素,是无法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据材料观点,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还因为其
A.古代文化的传承较为完整B.天主教势力的日益衰落
C.地处东西方贸易的枢纽D.率先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0.
有学者指出,伽利略案件绝非如世间所传,仅是科学与教会之间的单纯冲突所致,而真正策划将伽利略弄下台的专权主义,正是统治大学教育的亚里士多德科学观。该学者意在表明
A.新科学观念遭到传统学术压制B.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被质疑
C.传统学术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D.新兴资产阶级无法抗衡旧势力
21.
严复在介绍达尔文学说时认为,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谭嗣同依据西学,以“破中外之见”来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辨。这可反映出:
A.自由平等观是近代世界潮流B.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进步解放
C.民主制度逐步为国人所认同D.科学理性精神冲击传统思维
22.
康有为在创办万木草堂后进行招生“面试”时,通常是他主动向应试者介绍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宣传孔子改制等一套新说,凡能接受者即予录取,这表明康有为
A.维新思想过于激进
B.以儒学作为教学内容
C.为宣传维新思想而办学
D.走上“教育救国”之路
23.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惮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急功近利的心态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D.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24.
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摒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
A.提高了德国等战败国的国际地位B.推动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C.形成了帝国主义两分天下的局面D.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