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
材料一 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英国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英国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三 1500-1750年是英国社会发展的前工业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英国的商业贸易以空前的规模发展起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商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为市场经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摘编自《论英国历史上的重商主又市场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摘编自喻大华《道光皇帝》
材料二陶澍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在淮北盐场实行“改引行票”的盐法改革,取消各种盐商对销售食盐的垄断权,盐场设官收税,只要照章纳税,任何人均可领取“票”证,运盐到指定区城,在规定时间内自行销售,手续简便且没有官府盘剥的空间。票盐法实行后,大量私盐贩子照章纳税、凭票合法贩盐,这种开放的自由竞争使盐价降低,销路畅通,政府税收增加,私盐自动绝迹。两淮盐政原本亏损七百多万两,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但经陶澍改革后,道光十一年至十七年(1831—1837),两淮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许檀《乾隆—道光年间的北洋贸易与上海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陶澍推行盐场改革的成效。
材料一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摘编自喻大华《道光皇帝》
材料二陶澍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在淮北盐场实行“改引行票”的盐法改革,取消各种盐商对销售食盐的垄断权,盐场设官收税,只要照章纳税,任何人均可领取“票”证,运盐到指定区城,在规定时间内自行销售,手续简便且没有官府盘剥的空间。票盐法实行后,大量私盐贩子照章纳税、凭票合法贩盐,这种开放的自由竞争使盐价降低,销路畅通,政府税收增加,私盐自动绝迹。两淮盐政原本亏损七百多万两,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但经陶澍改革后,道光十一年至十七年(1831—1837),两淮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许檀《乾隆—道光年间的北洋贸易与上海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陶澍推行盐场改革的成效。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中国在战后的和平会议上获得两个代表席位,而且可以在大会的最高决策会议“十人会”中列席和陈述意见.从而,在远东问题上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中国代表充分利用这一权利,在和会上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胶州湾和胶济铁路应归还中国的观点。会议没有接受中国的要求,仍决定由日本占有胶州湾和胶济铁路,但中国代表的论述得到了除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政赞同。英、美、法等国代表团“中国所请理由极为充分”,都与中国代表握手表示赞同,“并于顾使陈述时,各强国屡有美意表示,现于颜色”。与会的英国首相曾表示:“吾可明告中国,世界各国对于中国较有感情,现为从前条件(指支持日本占有山东权益的协议)所拘束,无可如何。但使日本所求有逾于德国所得权利之外者,英国即无维持日本之义务。”法国总理也表示:“惜前内阁曾与日有约,然我愿量力所能,以助中国。”
——摘编自吴彤《中国参加一战与日本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努力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东问题的最终结局。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中国在战后的和平会议上获得两个代表席位,而且可以在大会的最高决策会议“十人会”中列席和陈述意见.从而,在远东问题上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中国代表充分利用这一权利,在和会上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胶州湾和胶济铁路应归还中国的观点。会议没有接受中国的要求,仍决定由日本占有胶州湾和胶济铁路,但中国代表的论述得到了除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政赞同。英、美、法等国代表团“中国所请理由极为充分”,都与中国代表握手表示赞同,“并于顾使陈述时,各强国屡有美意表示,现于颜色”。与会的英国首相曾表示:“吾可明告中国,世界各国对于中国较有感情,现为从前条件(指支持日本占有山东权益的协议)所拘束,无可如何。但使日本所求有逾于德国所得权利之外者,英国即无维持日本之义务。”法国总理也表示:“惜前内阁曾与日有约,然我愿量力所能,以助中国。”
——摘编自吴彤《中国参加一战与日本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努力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东问题的最终结局。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占山1885年生于奉天怀德(今属吉林省),1903年因被诬告而离家出走,加入绿林队伍。1905年被清政府招抚后开始行伍生涯,逐渐成为奉系军阀的高级将领。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相继侵占辽宁、吉林,进而进犯黑龙江。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率部在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第一枪,震动中外。1932年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一个月后又在黑河通电继续抗日,揭露伪满内幕,成立东北救国抗日联合军,组织各县义勇军,开展了一系列收复失地的军事行动,终因孤军无援,被迫退入苏联境内。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向张学良建议“国难关头,勿杀害蒋介石”,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认为大势已去,蒋介石必败,于是以治病为名在北平避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1950年11月病逝于北京。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占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
材料 马占山1885年生于奉天怀德(今属吉林省),1903年因被诬告而离家出走,加入绿林队伍。1905年被清政府招抚后开始行伍生涯,逐渐成为奉系军阀的高级将领。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相继侵占辽宁、吉林,进而进犯黑龙江。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率部在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第一枪,震动中外。1932年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一个月后又在黑河通电继续抗日,揭露伪满内幕,成立东北救国抗日联合军,组织各县义勇军,开展了一系列收复失地的军事行动,终因孤军无援,被迫退入苏联境内。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向张学良建议“国难关头,勿杀害蒋介石”,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认为大势已去,蒋介石必败,于是以治病为名在北平避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1950年11月病逝于北京。
——摘编自常城《马占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占山复杂人生经历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占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
2.单选题- (共14题)
6.
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主要是因为
A. 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 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 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
D. 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A. 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 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 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
D. 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7.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像潮水一般涌进来的西方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得不到广泛的销路,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报告承认:近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没有开放通商口岸 |
B.中国关税税率偏高 |
C.英国商品质量不佳 |
D.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
8.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曾经被称为“三次革命高潮”,是晚清政治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研究由政治史领域向社会史,文化史等研究领域渗透与扩展。这一变化说明
A.关于”三次革命”的史料越来越多 |
B.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视角日趋多元化 |
C.历史研究观点出现了颠覆性变化 |
D.否定政治运动历史作用的倾向出现 |
10.
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是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D.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11.
1947年3月,英国和法国签订了《敦刻尔克条约》。该条约规定,一旦遭到德国进攻,签约一方将向另一方全力提供军事援助。这说明当时
A.英国和法国仍保留传统思维 |
B.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
C.德国对英法构成了威胁 |
D.两极格局尚未开始 |
12.
如果把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对折一下,宋朝正好处在中间点上。很多历史学家相信,在这个对折点的唐宋之交……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最能体现“近代的拂晓”的是
A.统治者抑商政策的松动 | B.理学更具哲理和思辨化 |
C.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 | 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
14.
下表是英国原棉进口量和棉布产量的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认为
时间 | 英国原棉进口量 | 英国棉布产量 |
1785年 | 0.11亿磅 | 0.4亿码 |
1850年 | 5.88亿磅 | 20.25亿码 |
A.棉纺织业是英国的支柱产业 |
B.英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降低 |
C.工业革命促进生产能力提高 |
D.英国产业工人人数不断增加 |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 B.商帮与会馆的出现 |
C.新航路的开辟 | D.工业革命的开展 |
16.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
17.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