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材料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19世纪中期议 |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61年冯桂芬写成《校邠庐抗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主张。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 |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9年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
19世纪晚期 | 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 1897年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版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 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工业革命宣告完成。 1870—1900年世界工业产量增加4倍,世界贸易及沦为英国殖民地 |
20世纪初 | 1901年清廷改革兵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1900年英国工党成立,成为与保守党相抗衡的两大政党之一。 1912年意大利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
——摘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等
上表为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考成法”就是考寡成效的法规,是由张居正呈请明神宗批准并向全国范国内颁行实施的旨在整頓吏治及各项舞政的一项制度法令。考核方法是逐级考核,具体做法是:各衙门设置三本藉。一本叠记所有来往公文和办理的公务、留为底册;一本交与六部相应的六科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如未按时完成,即由该科具奏请示处理;一本送内阁,以备臣随时查考。随后形成随事考成制度:要求官员遇各章奏必须切实贯彻执行中央攻令,并限期考核、有賞有惩。“若各抚按官奏行事理有嵇迟搁者,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者,科臣举之;六科本具奏有容隐璈蔽者,臣等举之。”这种规定实上形成了内阁监督六科、六科监督六部、六部监督其所属官员及地方官的格局。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考成法“的作用。
材料 “考成法”就是考寡成效的法规,是由张居正呈请明神宗批准并向全国范国内颁行实施的旨在整頓吏治及各项舞政的一项制度法令。考核方法是逐级考核,具体做法是:各衙门设置三本藉。一本叠记所有来往公文和办理的公务、留为底册;一本交与六部相应的六科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如未按时完成,即由该科具奏请示处理;一本送内阁,以备臣随时查考。随后形成随事考成制度:要求官员遇各章奏必须切实贯彻执行中央攻令,并限期考核、有賞有惩。“若各抚按官奏行事理有嵇迟搁者,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者,科臣举之;六科本具奏有容隐璈蔽者,臣等举之。”这种规定实上形成了内阁监督六科、六科监督六部、六部监督其所属官员及地方官的格局。
——摘编自《张居正考成法被废原因分析》
(1)根据村料括张居正“考成法”的持点。(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考成法“的作用。
3.
材料 “一战”的爆发以及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不仅加剧了交战各国的经济危机,而且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绪高涨。“和平、面包、自由”成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1918年的德国革命和奥匈帝国境内革命的普遍口号。战后欧美各国的反战和平运动迅速发展,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尝试保障和平从而保护列强利益的国际组织,即国际联盟建立。战争的极端残酷性和欧洲人口因大战而大量死亡,使欧洲的民众感到精疲力竭并产生厌战情绪,英国民众和他们的领导人都不想再有新的战争,不论这种战争是有谁挑起的以及英国是否应该为正义而战。这种民意,对英国绥靖政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一战”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然而,仅仅过了20年,另一场大战就在1939年爆发。历史学家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种胜利成果中生长出来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摘编自徐蓝《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
(1)根据材料,说明当时的人们认为“一战”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的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玄(127—200年),东汉北海高密人。自幼志于经学,在外求学近20年,最后师从经学大师马融,博通群经。“既归,聚徒讲学,弟子千人。桓帝时党祸起,被禁锢,杜门修业。”他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自成一家,号称“郑学”,使之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郑玄晚年守节不仕,刻意保持名士清节,专心经术,著书立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古文献材料。
郑玄的教育思想寓于经学注解与聚徒讲学中,强调“学,修德学道。”“道”即包括“六艺”在内的知识技能。指出“师善则善”,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以正教之”,“自强,修业不敢倦”,教学“既开其端意,进而复问,乃极说之。”反对照本宣科“填鸭式”的强行灌注。郑学对后世发展的影响深远。唐朝列郑玄于“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追封他为高密伯。
(2)根据材料,简要评述郑玄的主要教育思想。
材料 郑玄(127—200年),东汉北海高密人。自幼志于经学,在外求学近20年,最后师从经学大师马融,博通群经。“既归,聚徒讲学,弟子千人。桓帝时党祸起,被禁锢,杜门修业。”他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自成一家,号称“郑学”,使之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郑玄晚年守节不仕,刻意保持名士清节,专心经术,著书立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古文献材料。
郑玄的教育思想寓于经学注解与聚徒讲学中,强调“学,修德学道。”“道”即包括“六艺”在内的知识技能。指出“师善则善”,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以正教之”,“自强,修业不敢倦”,教学“既开其端意,进而复问,乃极说之。”反对照本宣科“填鸭式”的强行灌注。郑学对后世发展的影响深远。唐朝列郑玄于“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追封他为高密伯。
——摘编自吴存浩《郑玄教育思想及成就试论》等
(1)根据材料,指出后世高度赞誉郑玄的主要依据。(2)根据材料,简要评述郑玄的主要教育思想。
2.单选题- (共8题)
5.
当中世纪的欧洲摆脱了普遍的无政府状态,当它的商业经历了复苏而日益高涨,当它的社会生活愈来越复杂,因而感到需要更为精巧的调节手段时,它“发现”了罗马法。当时罗马法被“发现”
A.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基础 |
B.推动了近代民主政治体制在欧洲的确立 |
C.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
D.体现了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的愿望 |
6.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
B.各州有权制定法律 |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
7.
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矮允归还,大有利益。现在和约己换,三国视事已了结。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著许景澄将此情形臣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
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 |
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 |
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 |
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 |
8.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
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
B.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9.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一举措
A.初步确立多党合作制度 |
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
10.
从该表中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宋元丰年间诸路垦田情况统计表 | |||
北方诸路垦田数字(亩) | 南方诸路垦田数字(亩) | ||
开封府界 | 1,333,167 | 两浙路 | 36,247,756 |
京东路 | 25,828.460 | 江南东路 | 42,160,447 |
京西路 | 20,562,238 | 江前西路 | 45,046,689 |
河北路 | 26,956,008 | 荆湖南路 | 32,426,796 |
陕西路 | 44,529,838 | 荆湖北路 | 25,898,129 |
河东路 | 10,226,730 | 福建路 | 11,091,453 |
总计 | 139,436,841 | 总计 | 192,871,270 |
A.南方农业人口已超过北方 |
B.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
C.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加强 |
D.南方劳动生产率超过北方 |
11.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A. 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 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A. 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 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