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因小农生产的发展,使得更多的田野被开垦出来,促使人们在水利建设中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所谓“并田废,沟洫堙,水利所以作也”,就是这个道理。在夏、商、西周时代,农田水利主要以排为主,灌为次。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新出现的水利工程着重于拦洪蓄水.实现人工灌溉。这与禹治水后积水有了很大消退,同时气候的变化,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一带干旱较为严重有密切的关系。一一
——摘编自郭松义《水利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水利建设的变化及原因,并说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作用。材料二:公元605年,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调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据潘镛《隋唐时期的运河和漕运》摘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背景。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诏告群臣说:“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上书日“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私贩指走私商,公贩指合击商人)。明穆宗批准了这一奏请。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不久又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夸福建海澄),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它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出海贸易的船只不得携带违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饷馆领取船引并交纳引税;所有出海船只不得前往日本,私自前往者,以“通倭”罪论处。虽然有着诸多限制,但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至此毕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只要遵守政府的管理限制,就被视为合法经营。隆庆开放使民间私人海外贸易摆脱了走私非法境地,开始有条件地公开进行和较为正常地发展。史栽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福建沿海从此“偻渐不为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隆庆开放的积极作用
材料: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诏告群臣说:“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上书日“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私贩指走私商,公贩指合击商人)。明穆宗批准了这一奏请。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不久又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夸福建海澄),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它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出海贸易的船只不得携带违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饷馆领取船引并交纳引税;所有出海船只不得前往日本,私自前往者,以“通倭”罪论处。虽然有着诸多限制,但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至此毕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只要遵守政府的管理限制,就被视为合法经营。隆庆开放使民间私人海外贸易摆脱了走私非法境地,开始有条件地公开进行和较为正常地发展。史栽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福建沿海从此“偻渐不为患”。
——摘编自冯之余《明代”隆庆开放”与海上贸易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穆宗隆庆开放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隆庆开放的积极作用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工业和军事落后的中国连连失败,加之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很快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而此时的德、日也从东西两线对苏联同时构成威胁。在此背景下。积极对外寻找援助的中国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
苏联政府向中国贷款4.5亿美元,贷款被用来以低于市场价20%以上的价格,购买苏联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考虑到中国政府的财力有限,苏联允许中国以茶叶、桐油、矿物金属等原材料抵债。双方援助的合约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起草完毕并付诸实施的。苏联还向中国派出了大量的军事人员,除援华志愿航空队直接参加对日作战外,还有大批军事顾问帮助中国军队制定作战计划、培训人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共有9万名中国军人通过了军事训练。蒋介石曾说,正是多亏了苏联提供的援助,中国在30年代的战争中才能得以坚持下来。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政府无暇顾及中国战场,援助随之中断。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工业和军事落后的中国连连失败,加之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很快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而此时的德、日也从东西两线对苏联同时构成威胁。在此背景下。积极对外寻找援助的中国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
苏联政府向中国贷款4.5亿美元,贷款被用来以低于市场价20%以上的价格,购买苏联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考虑到中国政府的财力有限,苏联允许中国以茶叶、桐油、矿物金属等原材料抵债。双方援助的合约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起草完毕并付诸实施的。苏联还向中国派出了大量的军事人员,除援华志愿航空队直接参加对日作战外,还有大批军事顾问帮助中国军队制定作战计划、培训人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共有9万名中国军人通过了军事训练。蒋介石曾说,正是多亏了苏联提供的援助,中国在30年代的战争中才能得以坚持下来。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政府无暇顾及中国战场,援助随之中断。
——摘编自《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始末》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黄遵宪(1848~1905)是清末著名外交家,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1877年,清廷任命黄遵宪为使日参赞,随公使何如璋赴日,开始外交官生涯。黄遵宪在其著作《日本国志》中描述了当时日本社会变化,“日本迫于外患,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面对日本企图吞并琉球,何如璋致书***衙门的首肯印行,一直未能真正出版。至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从而名满海内;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黄遵宪的主张。
材料:黄遵宪(1848~1905)是清末著名外交家,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1877年,清廷任命黄遵宪为使日参赞,随公使何如璋赴日,开始外交官生涯。黄遵宪在其著作《日本国志》中描述了当时日本社会变化,“日本迫于外患,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面对日本企图吞并琉球,何如璋致书***衙门的首肯印行,一直未能真正出版。至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从而名满海内;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摘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遵宪出使日本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黄遵宪的主张。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力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
(2)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9年代出现了柴油机,它的问世,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i,80年代,卡尔•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3)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了电话。90年代马克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4)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年代又改良了制造无烟炸药的技术,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80年代起,科学家开始从煤炭中提取化学产品;塑料、人造纤维也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材料提供了一段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包含了一个历史事件(现象)的诸多信息。从材料中总结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材料:(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力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
(2)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9年代出现了柴油机,它的问世,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i,80年代,卡尔•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3)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了电话。90年代马克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4)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年代又改良了制造无烟炸药的技术,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80年代起,科学家开始从煤炭中提取化学产品;塑料、人造纤维也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材料提供了一段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包含了一个历史事件(现象)的诸多信息。从材料中总结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单选题- (共9题)
6.
罗马帝国时期,皇帝自己可以制定法律,法律不必在公民大会上制定。“君主所悦者即法律效力”成为拥护者中意的箴言。这一变化体现出罗马法
A.逐步由发展走向衰落 |
B.与当时的体制相适应 |
C.恢复了习惯法的传统 |
D.仍然由贵族把持垄断 |
7.
1832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30个较小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新兴城市,增设了40多个选区;一些小选邑被保留下来;有些城市仍然无权选送代表。改革法案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在全国成年居民中选民的比例由5%提高到8%。据此可知
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
B.土地贵族失掉了政治优势 |
C.君主立宪政体最终形成 |
D.英国议会改革具有保守性 |
8.
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出版了《国史大纲》,有些读史的人,不明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部史书的布局,何以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原而略于周边少数民族?在取材上,何以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在词句上,何以不用太平天国而用洪杨之乱?这样的取材布局、用词造句反映出作者
A.忧患的民族意识 |
B.抗战必胜的信心 |
C.天朝上国的心态 |
D.狭隘的史学观念 |
9.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达说:“资本家是虎,我们不能说,本国的虎比外国的虎不会食人;我们也不能说,只可抵抗外国的虎,不必扑杀本国的虎”。由此可知,他当时
A.认为反帝反封是终极目标 |
B.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足 |
C.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性质 |
D.对资本的属性认识深刻 |
10.
明朝以后,“生活”一词的内涵由耕织扩大到商业买卖。商业买卖被视作“治生”的合法手段,小说中出现了“生意”一词,民间也将买卖之事视为“生理”。皇帝也在劝农诏谕中;鼓励农民利用农闲,去忙一些其他的“生理”。这反映了当时
A.传统思想观念已开始面临挑战 |
B.朝廷放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
C.民间弃农经商的现象发展普遍 |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
11.
唐代将城市居民按坊居住并进行管理,宋代坊成为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城市由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开始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此变化反映出
A.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
B.商业活动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
C.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转入松弛 |
D.下层市民开始主导城市生活 |
12.
经济学家杨小凯的《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不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是因为政府用国有企业的方式推动工业化,扼杀了私人自由企业的发展。这一表述反映出作者认为洋务运动缺乏
A.清政府的扶持 |
B.自由的国内环境 |
C.工业化的资金 |
D.西方国家的支持 |
13.
下图为1984年4月,里根总统访华时《时代》周刊的封面,题为China's New Face What Reagan Will See(中国的新面孔,里根会看到什么),该封面反映出我国


A.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 |
B.经济体制逐步发生改变 |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D.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