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55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它不仅是中国百年工业的缩影,同时也是整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见证者之一。
1865年,清政府投入54.3万两白银创建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自1867年起每年还拨给30-70万两经费。1868年,其船厂成功造出了中国第一艘大型机器兵船“恬吉”号。不过,由于所造轮船质量差、成本高,李鸿章认为“造船不如买船”。从1873到1885年仅造了4条船,后来完全停止了造船业务。1905年,江南船坞从总局中分离出来,“扫除官场旧习”,仿照商坞的经营方式,承接外来商船的修造业务;对军舰修造,也要按工料收取成本费用。开办当年就把借支的开办费用全部还清,在6年间共造船136艘。1912年,船坞划归海军部管辖,改称江南造船所,进入了黄金发展岁月。20年代初它为美国政府制造了四艘万吨级运输舰,得到了美国运输部的好评。当时的《东方杂志》指出:“从前中国所需军及商船,多在美、英、日三国订造,今则情形一变,向之需求于人者,今能供人之需求,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此时,江南造船所在造船数量、吨位等方面均超过了曾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
阅读材料,以江南造船所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西洋民族)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人权者,成人以往,自非奴隶,悉享此权,无有差别。”“(东洋民族)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载于《青年杂志》)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主旨,结合所学,分析陈独秀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武汉地区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劝农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时,有人认为张之洞“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进步的工具”。

1890年创建的两湖书院(黄兴毕业于此)    1896年开始编练的湖北新军
结合材料和所学,论证上述观点。

2.单选题(共33题)

4.
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
C.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D.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5.
下图为1843年前后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对比,造成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更多通商口岸的开放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
D.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6.
上海租界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夷场”、“冒险家的乐园”、“文明的窗口”、“外人居留地”等,其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是
A.夷场
B.冒险家的乐园
C.文明的窗口
D.外人居留地
7.
英国在近代中国取得的下列侵略权益,是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规定实现的是
A.商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B.商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C.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D.外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8.
下述主张出自于《资政新篇》的是()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兴医院以济疾苦……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
C.“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9.
以下各项为19世纪90年代中国出现的现象有
A.清政府展开了洋务自救运动
B.拉开中国私人兴办近代工业的序幕
C.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渗透主要手段
10.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政府的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是支出更大。导致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
①战争军费消耗大
②需支付巨额赔款
③财政预算编制不合理
④投资“新政”费用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下列条约内容中能反映出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依附”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
下列哪幅作品能更准确地反映中日甲午战争前夕的历史瞬间
A.
B.
C.
D.
14.
下列是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的局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
15.
“孙中山提倡的、一直被有身份的中国人当成非法行动来回避的武力推翻清王朝,这个时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这一情况出现在
A. 甲午中日战争后
B. 黄花岗起义后
C. “预备立宪”后
D. 义和团运动后
16.
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A.戊戌变法的失败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清末新政的实施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7.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的这句
A.说明了国共合作面临的困境
B.解释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原因
C.阐述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
D.强调了抗日根据地得以存在的原因
18.
(题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最早刊于1927年3月5日出版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战士》周报。此时中国的时局是
A.国共开始合作,黄埔军校建立
B.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C.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D.中国共产党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19.
下列是中国共产党两个时期的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这两个时期相比较,中国革命发生的变化有

①革命中心的迁移
②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变化
③斗争手段的改变
④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
B. 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 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
D. 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21.
《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诗经》中出现了135种植物,《楚辞》中出现了100种植物。其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由此可以推论出
A. 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
B. “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
C. 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
D. 《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
22.
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
19世纪70年代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属于
A. 近代军事工业
B. 近代民用工业
C. 近代民族工业
D. 官办企业
24.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款项数目
总额
清政府
210项
18亿银元:为赔款借款占61%;实业借款占28.7%
北洋政府
633项
15.56亿银元:军政借款占64.4%;实业、教育借款占35.5%
国民政府
108项
28亿银元:军政借款占86.77%;实业、教育借款约占8.26%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该文后的语句应该是
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臣等再四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
C.“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D.“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26.
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也。”“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这说明了心学
A.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B.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C.强调了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D.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27.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其目的是
A.尊敬农民
B.指导农业生产
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
D.关注农作物生长规律
28.
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五个高峰期的著名画作是
A.顾恺之《女史箴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徐渭《牡丹蕉石图》
D.佚名《人物龙凤图》
29.
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C.“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30.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1.
近代中国国势沉沦,救亡图强成为时代最强音。下列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谭嗣同
32.
中国近代“民主诉求的重心,已从国体、政体等具体政治建制层面,转向民主政治内在精神的探讨。”这种转向始于
A.“开眼看世界”的思潮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3.
郑观应在《公法》中说:“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    )
A.平等交往B.学习西方
C.依法治国D.公平竞争
34.
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
35.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36.
下图是宋庆龄为孙中山守灵照片。下面挽联上书写:“功高华盛顿,识迈马克思,行易知难,并有史言传海内”。若为此联进行注释,可选的事例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制定“实业计划”
③进行国共合作
④发动北伐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选择题(共3题)

37.已知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38.已知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39.

读下面两幅南亚风向图,完成以下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