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53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3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样的体制运行了三十多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西方经济体制都陷入困境,不得不寻找出路。七十年代的滞胀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欧美思想界开始转向,形成新自由主义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个人责任、私人产权、市场制度等价值,表现在经营政策上就是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等政策调整,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也放松市场管制。
——摘编自秋风《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百年纠葛》
材料二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指出:要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各种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两者“都是方法”“都是手段”,当然都可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和影响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邓小平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邓小平提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来,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摘编自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这样的体制”形成的背景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西方改革的认识。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武德年间(618——626年)唐高祖拨乱反正。唐高祖认为,汉高祖“拨乱反正”,纠正了秦的错误,从而出现了汉初的繁荣景象;他要“拔乱反正”,纠正隋的错误,使唐朝富强。唐高祖为了使隋末大量离开土地的农民重新与土地结合起来,采取了均田制。武德二年(619年),唐高祖初定租庸调法,规定在限额之外,“不得横有调敛”。武德七年,实行均田制。唐初的均田令中,规定妇女不受田,不纳税,制度较合理些。“高祖初至京师,革隋峻法,约为十二条,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余并蠲除之。及受禅,诏宰相刘文静因开皇律今而损益之,尽删大业苛惨之法,制五十三条,务存宽简,以便于时。”唐代的官制也在武德年间确定下来,比如三省六部制,地方的州县两级制等。唐高祖即位之初,诏诸州明经、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县考试,州长重覆,岁随方物入贡;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州、县、乡皆置学焉。”,唐高祖“以天下未定,事资武力,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在武德初年又将其恢复起来。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高祖“拨乱反正”的社会背景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唐高祖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60年代苏联在阿拉伯地区的势力和影响损失惨重。为了弥补这一损失,苏联就极力向阿富汗伸张,以期建立南方出波斯湾的新的前进基地。1978年6月,阿富汗东南部数省的武装穆斯林组织,就展开了反政府的武装斗争;1979年3月,西部重要城市特拉赫爆发了什叶派武装暴动。塔拉基政权的正规军实施镇压,军队所到之处,遭到毁灭性破坏,引发了“难民潮”,并实行报复性地屠杀,屠杀使反政府武装迅速从农村扩展到城市,遍及全国28个省的23个省。有的政府部队也出现了哗变,塔拉基政府曾多次请求苏联出兵帮助镇压反政府武装。1979年12月,苏军以“应阿富汗政府邀请,根据苏阿友好条约,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为名,出兵阿富汗。苏军此举遭到美国、北约、伊斯兰国家、中国政府以及50多个不结盟国家一致反对。至1980年底,死于战斗中的官兵已达1万1千余人。从1984年到1987年苏联付出了3620万卢布军费开支,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1988年5月陆续撤回驻扎在阿富汗领土上的10多万苏军。9年的战乱,使阿富汗全国约一半的人口流离失所,约100万人丧生,至于生产遭破坏、田园荒芜、财产损失,更是难以计数。而苏联自己却在战争中输掉一切。
——摘编自叶书宗《苏联入侵阿富汗——一种结果两种瓦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人侵阿富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人侵阿高汗的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恕(1862-1910年),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与陈黻宸、陈虬并称“东瓯三杰”,又与章太类同被誉为“浙江两奇才”,李鸿章称其为“海内奇才”,谭嗣同誉其为“后王师”。宋恕1892年以《卑议》晋见李鸿章,事被搁起,人入李幕,“待以国士”,让他担任术师学堂汉文教习。《卑议》(初稿)四篇六十四章,《民瘼篇》十章,揭露平日耳闻目见的社会黑暗面,《变通篇》三十七章对社会、政治制度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宋恕的变法主张是从文化价值观到科举制度,从科举制度到政治结构,又从政治结构到中央官制,从中央官制到宪法精神的系统改革。时人已经看到宋恕的变法思想超出了时代的认识底线,是甲午战争使同时代人认识到宋恕是清末变法运动的先驱。甲午战败后,离天津寓居上海,整理《津谈》一书,托儒家和孔子之古,为《卑议》之变法维新纲领提供理论基础,“著书专为世界苦人立言”这一名言出于该书。此后在上海接触大批维新派人士及其领袖,逐渐成为上海维新派之理论核心。
——摘编自杨际开《清末变法与日本——宋怒政治思想研究(结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恕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宋恕的思想特点。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信出版社集国内权威学者历时10年领力打造写给21世纪中国人的中国史,反映了最新学术进展和社会现状,以明晰、中立的角度重述5000年中国的历史,理清中国历史演变的关键脉络:
作者
著述名称
王子今
《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张鹤泉
《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王小甫
《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游彪
《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王天有、高寿仙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李喜所、李来容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摘编自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围绕“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单选题(共9题)

6.
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学家一致认为,人们所根据的“自然平衡原则”乃是一个理性的统一体,它意味着法律规则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或承认的,全体人类可能自然遵守它。在上述基础上,罗马法过渡到
A.习惯法阶段
B.成文法阶段
C.公民法阶段
D.万民法阶段
7.
林彪1942年到重庆与蒋介石会面时说:“毛先生要我转告校长,为了赢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应彼此接近,彼此相容,彼此打成一片。这一原则,不但现在不能动播、违背,将来也是如此。我们对校长个人也是如此,不但现在拥护,将来也必拥护。”这一会话
A.反映了国共两党再次开始了合作
B.为后来的重庆谈判奠定了基础
C.与苏联处境和中国抗战形势有关
D.说明了国共两党之间摩擦消失
8.
列宁曾说:“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家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性,忘记适当地和有成效地运用革命方法的限度和条件。如果丧失清醒的头脑,一心设想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而且应该用革命方式解决种种任务,那他们就会毁灭。”这表明列宁认为
A.革命要坚决采取暴力方式完成革命任务
B.要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调整革命的对策
C.十月革命就是采取了革命与妥协的方式
D.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措施夸大了革命性
9.
(题文)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简表,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
时间
经济增长速度(单位%)
20世纪50年代后期
8.8
20世纪60年代前期
9.3
20世纪60年代后期
12.4
 
A. 加速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步伐
B. 使日本成为世界有影响的政治大国
C. 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 直接促成了中国与日本两国建交
10.
更赋,是汉朝的制度,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更赋的实行
A.成为了汉朝敛财的重要途径
B.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反映了汉朝商品经济的发达
D.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
11.
洋务领导人将自己的范围限定为“洋务”而远离“洋制”,这一做法利弊兼存。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提供西方科技学习的理论
B.避免中国走向资本主义世界
C.提供抵御保守者攻击的解说
D.为保存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12.
胡耀邦在1977年12月2日的中央党校党委会上明确提出这十几年的历史,不要根据哪个文件、哪个同志讲话,还要看实践,要用真正的毛主席思想,通过实践检验分析。这一讲话
A.标志若真理标准的讨论开始
B.彻底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C.开始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D.为思想的解放创造了条件
13.
康德认为启蒙意味着人类摆脱自己所造成的不成熟状态;所谓不成熟,是指不会使用自己的理性,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缺乏理性,而是由于人们缺乏使用自己的理性的勇气和决心,而最根本的是由于缺乏自由。康德认为启蒙运动
A.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B.核心内容是宣扬理性的重要性
C.核心理念是个人思想的自由
D.促进了德意志民主政治的发展
14.
1922年10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诫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见,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
A.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
B.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
C.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
D.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