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个人的生活范围、职务工作都是至高无上的主所交付和安排的……如果基督徒在某种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卓有成效,道德高尚,并参加和服从教会,他就具备了“蒙召”成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否则,便是弃民。……加尔文因此极力提倡诚实、正直、勤勉的职业道德,反对欺诈和投机。正如弗罗姆所说:强迫自己去工作,喜爱节俭,把个人的生活变成达到别人的权力之目的之工具,苦行禁欲,以及一种强制的责任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性力量,没有这些属性,现代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从加尔文宗教改革看西方现代性起源》
材料二 1525年,(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指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还认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他的“四民异业而同道”在其时引起了很大反响,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工商的传统看法。到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
——摘编自《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
材料三 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而当工业文明的曙光到来的时候,商人阶层非常悲哀地无法建立独立的、新的商业伦理,企业家阶层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非常薄弱。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相关历史背景,评述加尔文经济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阳明对经济伦理的改造与加尔文有何共同之处,分析其未能真正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材料一 每个人的生活范围、职务工作都是至高无上的主所交付和安排的……如果基督徒在某种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卓有成效,道德高尚,并参加和服从教会,他就具备了“蒙召”成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否则,便是弃民。……加尔文因此极力提倡诚实、正直、勤勉的职业道德,反对欺诈和投机。正如弗罗姆所说:强迫自己去工作,喜爱节俭,把个人的生活变成达到别人的权力之目的之工具,苦行禁欲,以及一种强制的责任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性力量,没有这些属性,现代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从加尔文宗教改革看西方现代性起源》
材料二 1525年,(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指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还认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他的“四民异业而同道”在其时引起了很大反响,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工商的传统看法。到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
——摘编自《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
材料三 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而当工业文明的曙光到来的时候,商人阶层非常悲哀地无法建立独立的、新的商业伦理,企业家阶层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非常薄弱。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相关历史背景,评述加尔文经济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阳明对经济伦理的改造与加尔文有何共同之处,分析其未能真正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福建船政学堂各专业课程例举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设福建船政学堂于马尾。学堂初期成效显著。1884年中法战争,船厂被毁,学堂受损,办学困难,至辛亥革命后拆改。学校采用班级制,并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班级和专业。第一届驾驶班学生海上实习长达4月:去时教习躬督驾驶,各练童逐段誊注日记,量习日度、星度,体认精熟。归时各童自行轮班驾驶,教习默察其手足、神色,以分优劣。“求是堂艺局章程”规定了学生作息、考核、待遇、奖惩、出路等内容,并严格执行。为“精益求精”,学堂共选派四批优秀生赴欧留学。归国留学生在近代海军和教育事业中也大显身手。如严复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和总办达20余年。历史学家唐德刚也有言“空前绝后鸭绿江口黄海大战,俨然马尾船校以一校大战日本一国!”
——摘编自《论福建船政学堂与福建教育的近代化》等
(1)根据材料,概括福州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福建船政学堂办学的重要影响。
材料福建船政学堂各专业课程例举
| 专业 | 公共课 | 专业基础 | 专业课 | 实践课 |
前学堂 | 造船 | 法文兼英文、算术、几何 | 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 | 蒸汽机制造与操作、舰体制造 | 堂课、厂课(熟悉机械工具)各半天;实习课(蒸汽机制造和船体建造,每天数小时,均聘选外教任教) |
后学堂 | 驾驶 | 英文、算术、几何 | 代数、直线和球面三角等 | 航海天文学、航海理论、气象学、地理等 | 两年舰课(包括驾驶、演炮以及航海实习) |
轮机 | 代数、三角、物理等 | 机械制图、蒸汽机结构与安装调试、海上机械操作规则 | 厂课(岸上安装蒸汽机)舰课(船上安装蒸汽机、锅炉等) |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设福建船政学堂于马尾。学堂初期成效显著。1884年中法战争,船厂被毁,学堂受损,办学困难,至辛亥革命后拆改。学校采用班级制,并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班级和专业。第一届驾驶班学生海上实习长达4月:去时教习躬督驾驶,各练童逐段誊注日记,量习日度、星度,体认精熟。归时各童自行轮班驾驶,教习默察其手足、神色,以分优劣。“求是堂艺局章程”规定了学生作息、考核、待遇、奖惩、出路等内容,并严格执行。为“精益求精”,学堂共选派四批优秀生赴欧留学。归国留学生在近代海军和教育事业中也大显身手。如严复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和总办达20余年。历史学家唐德刚也有言“空前绝后鸭绿江口黄海大战,俨然马尾船校以一校大战日本一国!”
——摘编自《论福建船政学堂与福建教育的近代化》等
(1)根据材料,概括福州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福建船政学堂办学的重要影响。
3.
(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4年7月1日,以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为全权代表的中国代表团一行抵达布雷顿森林参加会议。代表团正式成员共32人,规模仅次于东道主美国。除孔祥熙外,还包括前驻美大使胡适、行政院政务处处长蒋廷黻,其他财政部、外交部次长,央行、国行董事等当时最专业和富有经验的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外交家。开幕式上,会议临时主席摩根索代表美国总统致辞,随后中国代表团团长孔祥熙代表其他43个参会国致辞。会议期间,孔祥熙作为全权代表担任大会规章委员会主席,牵头审议会议章程规则,并参与大会指导委员会工作。蒋廷黻任第一委员会第一小组委员会主席,共主持6次小组会议。在基金和银行重要事项等技术层面问题的讨论和条文修正中,中国代表团努力调和,提出各方认可的办法,为会议采用。针对各国认缴股份不积极,中国代表团率先主动宣布增加认股额5000万美元,带动了其他国家及苏联的认缴。而针对美国对中国股额的5亿美元限制,孔祥熙出面交涉,表示份额关乎国家地位,必须坚持。最终美方妥协,将中国份额增加至5.5亿美元,位列基金份额和投票权世界第四位。
会间7月7日晚,中国代表团并在酒店举行了“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胡适和孔祥熙分别发表演说,申述中国对抗战的贡献和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多国代表参加并深受触动
——《中国与布雷顿森林会议》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作用以及此次参会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材料1944年7月1日,以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为全权代表的中国代表团一行抵达布雷顿森林参加会议。代表团正式成员共32人,规模仅次于东道主美国。除孔祥熙外,还包括前驻美大使胡适、行政院政务处处长蒋廷黻,其他财政部、外交部次长,央行、国行董事等当时最专业和富有经验的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外交家。开幕式上,会议临时主席摩根索代表美国总统致辞,随后中国代表团团长孔祥熙代表其他43个参会国致辞。会议期间,孔祥熙作为全权代表担任大会规章委员会主席,牵头审议会议章程规则,并参与大会指导委员会工作。蒋廷黻任第一委员会第一小组委员会主席,共主持6次小组会议。在基金和银行重要事项等技术层面问题的讨论和条文修正中,中国代表团努力调和,提出各方认可的办法,为会议采用。针对各国认缴股份不积极,中国代表团率先主动宣布增加认股额5000万美元,带动了其他国家及苏联的认缴。而针对美国对中国股额的5亿美元限制,孔祥熙出面交涉,表示份额关乎国家地位,必须坚持。最终美方妥协,将中国份额增加至5.5亿美元,位列基金份额和投票权世界第四位。
会间7月7日晚,中国代表团并在酒店举行了“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胡适和孔祥熙分别发表演说,申述中国对抗战的贡献和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多国代表参加并深受触动
——《中国与布雷顿森林会议》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作用以及此次参会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4.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
材料麦克斯韦和克鲁克斯提出了用击穿放电产生电振荡的理论;赫兹产生了这个振荡并且说明了它的特性。洛奇和波波夫的发明只局限在讲演和局部实验上。
马可尼16岁时受介绍赫兹实验的文章启发开始电磁实验。到1895年21岁时成功实现电磁波信号传递,并把传送距离扩大到2.7公里。由于向意大利政府申请资助没有得到支持,马可尼于1896年到英国,同年6月取得英国专利。这也引起了意大利政府的重视,马可尼接到通知回国,建立了一座陆上电台,跟意大利军舰通信,并受到了意大利国王的接见。
1897年马可尼重返英国,成立无线电报通信公司。短短3年,马可尼第一个使无线电投入商业实用,第一个使无线电成了海上救生的利器,第一个使无线电信号越过英法海峡,还拿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安装合同。马可尼没有满足,他把目光投向辽阔的大西洋。1902年试验成功,加拿大政府特地拨出1.6万英镑,让马可尼建立大功率发射台。英国和加拿大洲际无线电通信成功后,美国也请马可尼主造。1903年春天,从美国向英国《泰晤士报》用无线电传送的最新讯息当天就可以见报。随后德国、比利时和刚果等很多国家也都建造了马可尼式无线电台,成百艘邮船纷纷采用马可尼装置,无线电开始成了全球性事业。
——《波波夫与马可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可尼对无线电事业的最大贡献以及由此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可尼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材料麦克斯韦和克鲁克斯提出了用击穿放电产生电振荡的理论;赫兹产生了这个振荡并且说明了它的特性。洛奇和波波夫的发明只局限在讲演和局部实验上。
马可尼16岁时受介绍赫兹实验的文章启发开始电磁实验。到1895年21岁时成功实现电磁波信号传递,并把传送距离扩大到2.7公里。由于向意大利政府申请资助没有得到支持,马可尼于1896年到英国,同年6月取得英国专利。这也引起了意大利政府的重视,马可尼接到通知回国,建立了一座陆上电台,跟意大利军舰通信,并受到了意大利国王的接见。
1897年马可尼重返英国,成立无线电报通信公司。短短3年,马可尼第一个使无线电投入商业实用,第一个使无线电成了海上救生的利器,第一个使无线电信号越过英法海峡,还拿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安装合同。马可尼没有满足,他把目光投向辽阔的大西洋。1902年试验成功,加拿大政府特地拨出1.6万英镑,让马可尼建立大功率发射台。英国和加拿大洲际无线电通信成功后,美国也请马可尼主造。1903年春天,从美国向英国《泰晤士报》用无线电传送的最新讯息当天就可以见报。随后德国、比利时和刚果等很多国家也都建造了马可尼式无线电台,成百艘邮船纷纷采用马可尼装置,无线电开始成了全球性事业。
——《波波夫与马可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可尼对无线电事业的最大贡献以及由此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可尼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2.单选题- (共9题)
5.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各省总督应注意各自治市之强制性公务,应依惯例合理分配,并依年龄和地位而轮换。”材料体现的实质是
A.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法律化 |
B.君主专制 |
C.保障了公职人员的人文素质 |
D.轮番而治 |
6.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有首关于秋收起义的《农友歌》,用浓烈的地方民歌语调唱道:“天下的农友要哇翻身哪,自己当家作主人哪,一切权利归农会呀,共产党是我们引路的人哪。”这首歌的思想内容源自于***的
A.《论持久战》 |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C.《井冈山的斗争》 |
D.《论十大关系》 |
7.
1991年12月,随着苏联分崩离析,统治世界四十余年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各国决策者们突然发现,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正在迅速变成一堆历史垃圾。这里的“历史垃圾”是指
A.热战对峙,局部战争 |
B.经济封锁,区域联合 |
C.军事遏制,政治对抗 |
D.和平演变,意识渗透 |
9.
1891年,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拥有11万雇员,而同期的美国军队服役人数不过39492人。1893年,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年度预算为9550万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政府公共预算的25%。由此可以推知
A.新兴产业催生了现代大企业 |
B.铁路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
C.美国有必要出台“反垄断法” |
D.工人斗争会更趋激烈 |
10.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
11.
费正清写道:“如果中国当年采用的是拼音文字,那么东亚恐怕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成为世界文明中的一个独特集团了。”这里的“独特”,最可能直接是指汉字
A.较易克服方言等语言障碍 |
B.大部分都是形声字 |
C.具有象形及复杂性特征 |
D.内涵丰富有生动性 |
12.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对孔子和经文的解读较为怪异,在很大程度上葬送了变法的前途。据此判断,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维新思想没有触及君主专制 |
B.改良之法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
C.康有为对孔子的改造不彻底 |
D.改造后的儒学难以被人接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