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完成: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3)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
(4)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完成: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3)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
(4)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简答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3.单选题- (共22题)
3.
一个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他身上不会发生的事情是( )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
B.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
D.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
4.
古代罗马的公民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人人是指()
A.除了广大奴隶之外的一切自由民 |
B.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
C.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
D.仅仅指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公民 |
5.
下列有关美国总统权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②军队的总司令,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
③有权提名并经过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④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
①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②军队的总司令,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
③有权提名并经过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④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6.
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下院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
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 |
C.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
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 |
8.
下面关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联邦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需国会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
B.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
C.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都是任期6年 |
D.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
10.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芥子气)泄漏伤人事故。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再次提出严正交涉。毒气首次应用于战争是下列的哪场战役
A.索姆河战役 | B.马恩河战役 | C.凡尔登战役 | D.色当战役 |
11.
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12.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鲁迅《呐喊》自序1922)由此可见( )
A.中国的第一代西医是在日本留学的 | B.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推广西医 |
C.日本明治维新全盘否定了中医药 | D.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中医言论偏颇 |
16.
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
①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
②它彻底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③它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关系
④是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
①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
②它彻底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③它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关系
④是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
18.
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包括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②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
③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④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②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
③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④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
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
②“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③美国爱好和平
④谋取战后霸权
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
②“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③美国爱好和平
④谋取战后霸权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存在 |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地进行扩张 |
D.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 |
21.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22.
以下各项符合国际联盟盟约基本规定的是
①国联成员国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②国联会员国应实行裁军
③关于发动战争的国家,国联会员国应加以制裁
④对一战战败国的殖民地由国联委托一些国家进行统治
①国联成员国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②国联会员国应实行裁军
③关于发动战争的国家,国联会员国应加以制裁
④对一战战败国的殖民地由国联委托一些国家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24.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对外扩张 |
4.选择题- (共1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