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482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 )
A.亚太地区安全架构不是弱肉强食的“食物链”,而是合作共赢的“共同体”。
B.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更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C.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D.“最美中国人”,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成效,彰显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2.字词书写(共1题)

2.
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人生就是一个不chuò(_____)前行、不断成长的历程。一路记下的也许是含泪的笑、相xié(______)的手,也许是厚积薄发、收获成功的喜悦,也许是徘徊时仁爱者的呵护、ruì(____)智者的指引……回móu(______)间,盘点岁月中的记忆,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3.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何景明的《雨夜》,完成后面小题。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①笳:一种乐器。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
【小题1】诗中与李煜《相见欢》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以声衬静。因为深夜院静,才能听到疏落的轻微雨声,也听到了远风吹林的沙沙声。
B.此诗用字精妙,颔联中“上”字用得好。寒色“上”到梧桐树,可见寒色是慢慢浸润上来的。而诗人能感觉到“寒色”上来,也正表现出他孤独失落的心境。
C.颈联动静结合,形象地描摹出诗人难以入眠的孤单寂寞形象。
D.尾联借用项羽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项羽的崇拜之情。
【小题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本诗中的相关意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公何不为王谋伐魏 (__________________)
② 邹忌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
③操十金而往卜于市(__________________)
④ 田忌遂走(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 “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验其辞于王前
A.欲有求于我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深藏于岩穴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 孙 闬 乃 使 人 操 十 金 而 往 卜 于 市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1)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5】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结合选段内容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说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5.现代文阅读(共3题)

5.
阅读白耀文的《老井,乡村的印章》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一畦畦碧绿的菜园子展现在眼前,葱茏茂盛,长势喜人:西红柿一串一串挂在枝桠间,一层,两层,三层,最下边的一层还有一枚笑红了的小脸。一行葱挺直了腰身,站立端正。青椒玲珑可爱,好似一只翠绿的小灯笼。白菜像雕刻师精心雕琢过的翡翠。卷心菜还未收心,叶片上卧着几滴露珠,一只毛毛虫当成了小广场,慢悠悠地在上面散步。黄瓜呢,在菜园子靠石墙的最里边,羞答答地躲在藤蔓之后,只露出来那么一小截,带着毛刺,尾随着枯萎了的小黄花。
②匀整的菜畦旁边,是一条蜿蜒又光滑的小路,小路的另一端是老井。这些鲜活的菜蔬,得益于老井慷慨的恩赐。
③日里月里,老井总是激荡着酩酊的水光,陶醉了岁月,隐去了故事。
④故乡在黄土高原的深处,这片苦焦的土地,山大沟深,十年有九旱。一年四季,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竞争,和岁月对抗。乡亲们的吃水全靠老井。老井在一条深沟里,距离村庄三里地。沿着一条又陡又急、七拐八弯的下坡土路要走上小半个时辰。那些日子,人们赶了牛车,慢慢悠悠地往返,拉一趟水往往要折腾好长的时间。
⑤春天里刮黄风的时候,正是种玉米的时节。乡亲们在肆虐的老黄风中播种希望。这个过程是异常艰难的:从老井里取了水,晃悠悠地挑着水桶,一步,一步,挑到玉米地,然后用水瓢一勺一勺舀到放了种子的小坑里,覆盖上黄土,用脚踩实……那一支沉重的扁担,压红了肩膀,压弯了腰身,也压实了岁月。
⑥老井,伴着人们走过多少难熬的光景?又带给我们多少温馨的回忆?
⑦夏日里,大人们在菜园子里浇水,孩子们就偷偷伏在井台石板上看井水。井水深邃清幽,经天光映照,水面闪着光芒,像一面镜子,镜子里有蓝天,也有悠悠漂浮的白云。绿皮的青蛙藏匿于垒砌的石头缝间,露出一鼓一鼓的腮脖子,时不时“呱呱”叫上两声。我们扔了小石子吓唬青蛙,青蛙“扑通”跳入水中没了踪影。有一次竟然发现井里还有蛇,菜青色的蛇鬼魅一般,自在游弋在井水中,实在太吓人。这时,孩子们往往会得到大人的厉声呵斥,一则怕掉入水中,二则怕污浊井水。孩子们顿时四散而去。
老井前的路旁,杂草丛生,肥硕的水稗、车前草、龙葵、苍耳、虎尾,像一群没人管的野孩子,拥挤在一起。玩累了,我们就折了南瓜的大叶子,浸了井水,当作草帽戴在头上,沁了水的叶片凉丝丝的。南瓜的叶柄是空心的,可以当作吸管,在水桶里汲水喝。老井的水甘甜清冽,冬暖夏凉,喝上一肚子,去草丛里打滚儿,可以听到肚子里“咣当、咣当”的声响,而即使喝再多的井水,肚子也不会疼。井边十米开外,是一棵老柳树,弓腰驼背,年岁已不可考,空心却繁茂,树下荫爽交匝,我们就钻到树干里做游戏,或者在树干上系一根绳子荡秋千,耳边不时传来清风的私语。
⑨后来村里通了自来水,村民们再也不用去老井挑水或者拉水吃了。拧开水龙头,哗啦啦的泉水喷涌而出。而那老井,像一只洞察力非凡的眼睛,似乎早已洞悉了村庄的人来人去、世事变迁。搬离故乡已有十几年的光景,老井的那一眼泉仍旧日复一日汩汩涌出,可昔日的打水声、喧闹声,还有那片绿油油的菜园子,早已销声匿迹,四下里一片沉寂。如果以这口井为中心辐射开来,周遭的土地渐渐撂荒,而那些熟悉的面孔大多已各奔东西。由喧闹到寂静,是老井的宿命,也是村庄的宿命。
⑩老井,这一枚乡村的印章,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时光符号,刻记着每个游子湿漉漉的乡愁。
(选自《百家散文》)
【小题1】老井不仅陪伴人们熬过艰难岁月,也带给孩子许多温馨回忆。仔细阅读⑦⑧两段,概括老井给孩子们带来哪些温馨回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折南瓜叶浸水当草帽戴。
③我们用南瓜叶柄当吸管汲水喝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要求解答下面两小题。
(1)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从老井里取了水,晃悠悠地挑着水桶,一步,一步,挑到玉米地,然后用水瓢一勺一勺舀到放了种子的小坑里,覆盖上黄土,用脚踩实……
(2)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老井,乡村的印章”为题,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并暗示文章的中心。
B.文章第⑥段是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老井的喜爱、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
C.文中第⑧段的画线句通过写老井旁“杂草丛生”,表现老井周围景象的衰败荒凉。
D.文章第⑩段中通过写老井由昔日的热闹变得沉寂,既表现了乡村的发展变化,又表现了作者对乡民走出乡村、涌向城市现状的深思,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小题4】本文第①段画线句和下面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园子里的蔬菜,请比较分析它们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并结合文章内容比较分析它们各自在文中的作用。
(链接材料)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出自《呼兰河传》)
它们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和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
本文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中国的母亲花——萱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然而,不论是这个节日,还是送康乃馨给妈妈的传统,都起源于美国。中国其实有代表母亲的花卉,就是萱草。
②萱草这个名字很多人听来或许很陌生,其实它是一种大家熟悉的食用植物。萱草的花,作为食物俗称“金针”“黄花菜”,通常被晒干后用来做菜、入药。萱草也是一种常见的景观植物,很多地方都有种植。
③萱草出现在中国古籍记载中已有3000多年历史,作为代表母亲的意象符号也有千余年历史。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研究所教授田兆元在《论传统意象符号系统及其重建》一文中提及,现在一般认为,萱草最早现于文字记载是在《诗经·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句子。后世注家多认为“谖草”即“萱草”,萱草可以忘忧,有忘忧草之名。虽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多数人,或者说民间社会大都认为《诗经》里的谖草就是萱草,就是忘忧草。
④但忘忧草的意象如何最终与母亲联系起来?田兆元推测原因应该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所以家里要种植萱草,以免父母忧虑。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对于儿女外出充满着担忧和挂念。忧愁成为父母与儿女的情感纽带,而萱草便成为一种寄托感情的符号。《诗经疏》上说:“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据说唐朝孟郊《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是最早将母子情感连在一起表达的。
⑤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象征母亲意象的萱草,但却并无“母亲节”这个提法,也没有相应主题的节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强烈仪式感的西方母亲节进入中国后,逐渐被大众接受,康乃馨作为母亲节的代表花也逐渐取代了萱草的地位。我们不能怪外来文化,要怪我们自己对于传统没有很好地呵护。
(凤凰网《中国也有代表母亲的花,不是康乃馨而是“黄花菜”》2018.5.13,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萱草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等价值。
B.萱草历史悠久,3000多年前已出现在中国古籍中,作为代表母亲的意象符号也有千余年历史。
C.《诗经·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一句,人们都认为句中的谖草就是萱草,就是忘忧草。
D.康乃馨作为母亲节的代表花逐渐取代了萱草的地位,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母亲节”这个提法,也没有相应主题的节日。
【小题2】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请指出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第④段中的加点字“据说”能否删去?说说理由。
【小题3】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7.
阅读韩青的《炫耀是一种病》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认识了一个写故事的朋友。可是,时间不长,我就不想再跟他见面、交流了。此君有个特点越来越明显:每次谈话,他总是滔滔不绝地夸耀自己,并且在他眼里,没有谁能够超过他在某个方面的能力。而事实上,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学爱好者,仅仅发表了一些豆腐块而已。
②可能爱炫耀是人的一个共同的缺点。跟我住在同一单元的一位退休教师,这几天一见面,要么说他刚刚跟当局长的同学喝了酒,要么说谁谁要在某个高档酒店请他吃饭,在他看来,跟那些所谓有身份的人在一起或去一些“名流”场所就是一种荣耀、骄傲。
③素质低劣的人,甚至会把炫耀当作高人一等的机会。这彻底暴露了人劣根性的一面。
④阿忆先生在他的《忆闻》一书中提到历史学家翦伯赞的一件事:谈自己的历史著作的时候,声情并茂,意气风发,而谈别人的时候,却哑口无言,不置褒贬。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爱炫耀,与他的知识多寡没有必然联系,很大程度上只决定于他品德的高低。
⑤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足够高的品德,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并且友好地与人相处,尤其在自己发迹或成为社会名流的时候。弘一法师说:“与人相处,不要炫耀自己,显示自己的才华,否则,嫉妒、诽谤和障碍全来了。”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可是,很多人却做不到,而做不到这一点,就说明自己的修为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A)
⑥一个成语叫“锋芒毕露”。事实早已证明:那锋芒伤害的,最终往往都是自己。《孟子》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盆成括在齐国做官,孟子说:“盆成括要死了。”后来他果然被杀,弟子们于是问道:“老师,您是怎么知道他会被杀的?”孟子回答说:“他这个人小有才气,但是不懂得君子之道,这就足以招来杀身之祸了。”一言以蔽之,他死于炫耀。(B)
⑦可见,炫耀是一种病,严重者,就是绝症,就是毁灭;所以,做人做事还是要安分守己,摆正自己。自己明明就是一条清浅的小溪,为什么非要不自量力地冒充大海?搞不好,一次或几次澎湃就把自己给搞没了,因为自己就那点水量,经不起瞎折腾。
(原载《思维与智慧》2018.5 有改动)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小题2】分析文中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小题3】下列这则材料适合放在文中的(A)(B)哪一处?请简述理由。
民国时期,中国围棋大师吴清源到了日本。不久,年轻的他运用自己的“新布局”,震动了整个日本棋坛。而日本围棋界至尊——本因坊秀哉,却对他很不服气,于是与之对决。那一场对决持续了四个多月,并且他一直处在上风,可是到了后来,秀哉凶悍的一招在他的势力范围侵占了一大片,最终结算,他输一子,众人悬了四个月的心才放下。虽然赢得很没面子,但总算勉强维持了本因坊的尊严。曾有人问他:“当时你已胜算在握,为什么终以负去?”他笑笑说:“还是输的好。”

6.名著阅读(共1题)

8.
(题文)名著阅读:
(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选文选自于_________(文章),文中所言外国是指 ___________(国家),对于毕业的这番感慨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______)
A.《格列佛游记》中慧骃国代表大会进行大辩论,主题是要不要把野胡从地面上消灭干净。
B.《西游记》中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C.《汤姆索亚历险记》情节紧凑,而且含义深刻。小说通过汤姆生活中一系列情节,批判了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
D.《水浒传》全书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写各路英雄纷纷上粱山大聚义、打官军、受招安。后半部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及结局。
E.保尔救出了谢廖沙,但是还是被在冬尼娅家有一面之缘的莉莎认了出来,并告诉了贵族的儿子维克多。最后被维克多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