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年高三高考押题(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00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秋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童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摘编自邮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材料二 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律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健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摘编自间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的主要不同。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安史之乱后,唐朝中枢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三省制度遭到破坏,政事堂会议逐渐失去决策地位,皇帝直接参与的朝议制日益重要。肃宗时,长安东内始置延英殿,每侍臣召对,则左右悉去,故直言说议,尽得上达。”大凡大诛讨、建储、边防机要等大事,皇帝必召宰相至延荚,君相同决。延英议政虽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但若逢紧急事件过皆非时召见”,“延英宰相奏事,帝平可否’。延英殿专门商讨军国大政,其余庶政则由宰相在中书门下拟成熟状,经由皇帝画可而颁行。延英殿议政时宰相间党同伐异,争吵不休。按例参与延英议政的宦官首脑枢密使掌“出纳帝命一,往往乘皇帝不朝之机假传圣旨,恣行所肆。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后期延英议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朝后期的延英议政。
3.
(历史选修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各国都把全国经济转到战争的轨道。政府设置机构对经济实行管制和监督,这种管制机构大都由垄断组织的董事、经理、专家或者其他代理人掌管。……英国1915年,议会通过了国防法令,授予政府管制国民经济的全权。英国内阁成立了以劳合•乔治为主席的军火生产供应委员会,旋即升格为权力极大的军需部,专门颁布了军需法案…….英国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将铁路收归国有,在实行军需法案之后的半年时间里管制了2000家企业,直接投资新建了389个军事企业。……在战争的头五个月中,英国损失了25万吨商船,使工业原料、军需物资和粮食的供给陷入困境,政府逐步采取了一套严格的控制措施。大幅度提高税收和发行公债,向市场借款、税收收入为战争总支出提供了之一的来源。价格控制也一步步地实行,控制的范围逐步扩大。如食品价格的控制,先是限价,英国最终实行了全面的强行配给制度……。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据材料归纳一战期间英国大规模的“经济实验”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英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实验”的原因。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苏颂(1020年12月10日一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北宋中期宰相,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文学家。其祖先在唐末随王潮入闽,世代为闽南望族,父苏绅曾任集贤殿修撰。
庆历-年(1042年),苏颂登进士第。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哲宗时拜相,执政时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
苏颂好学,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算法、地志、山经、本革、训诂、律吕等学,则无所不通.其在文学上也取得很高的成就,与苏轼等人齐名,苏颂是一位“高产”的诗人,仅收录在《苏魏公文集》中的诗歌就有587首,且多是律诗、绝句.长律多达1400宇,可谓“律诗之最”.
作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对科学技术方面,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他领导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李约瑟称其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著有《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
——管成学《苏颂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颂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颂的历史功绩。

2.单选题(共5题)

5.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此事反映了
A.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B.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6.
在亚洲各国人民成功地采纳西方的科学技术时,当社会主义国家放弃其计划经济和一党制的政治制度时,这绝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抗的问题。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所有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只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这反映出
A.多极化趋势下对全球文化趋同现象的挑战
B.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模式的相互借鉴
D.全球化趋势下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冲突增多
7.
下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此图反映了当时
A.中外丝绸贸易发达
B.中外经贸交往频繁
C.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D.中外文明交流互通
8.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
D.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9.
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实行分户经营,农民还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
A.大体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B.能有效挖掘现有土地潜力
C.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
D.较难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