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797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15世纪,英国的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农业经济收入锐减,农村的贫富分化加大,呢绒纺织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6世纪起,乡村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向专业业化方向发展,毛纺织业成为乡村工业的主体。价格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集中经营的土地上使用大量雇工。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棉布成为大众消费品。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江南地区在明代后期年产棉布量在2000万匹以上,有170万0妇女从事棉纺织业。占劳动力的50%以上。丝织业发展迅进,明代后期,江南地区管营织机约有3500台,民营织机在15000台以上,织工达4万人之多,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十分普遍,服务于纺织业的辅助行业从业人数同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田面权、田底权分离,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经济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可眸)
材料宋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同时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府的职责,需设立独孤因等恤养老幼贫痪的常设机构。虽然这些实践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做法,但其理念值得我们今天深入思考。
——摘编自《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扶贫制度的作用及当代价值。
3.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专制”二字在中国古已有之,但近代意义的“专制”来自西方。清末,西方的“专制”、“君主”(立宪)、“共和”等政体理论通过梁启超、严复等人传入中国。他们指出,中国之所谓法,乃君主用以束缚臣民的工具,完全没有民主共和之意,虽历史上有明君贤相,成宪家法,也无法改变中国专制制度的总体属性。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村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开明专制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所持的观点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忻梁启超所持观点的主要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类型
内容
15—16世纪
商业与农业的分工
宗主国在中南美洲等殖民地从事黄金、香料和奴隶贸易,从东方国家输入瓷器、丝绸。
18—19世纪
制成品与原料生产的分工
英法等西方列强主要从亚非拉国家获取棉花、天然橡胶、铁矿石等生产原料。
19—20世纪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
全球国际分工体系形成,形成工业国、农业国、矿业国,生产和贸易国际化。
20世纪70年代后
生产类型或生产环节的分工
跨国公司推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国际分工。冷战结束后,形成组织、生产、销售三个生产环节的国际分工。
 

——据阎学通、杨原著《国际关系分析》

表为近代以来国际分工发展历程简表。解读表格信息,围绕“国际分工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4题)

5.
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这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柏拉图眼中的“真实写照”指的是
A. 雅典民主政治是最完美的
B. 雅典民主政治使公民参与政治机会均等
C. 雅典民主政治的决策随意
D. 雅典民主政治忽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6.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B.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C.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7.
美国联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员,州政府也不得干涉联邦事务,联邦和州政府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权力,各自在独立的权力范围和制度体系内活动。美国这一制度
A.规范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
B.说明总统命令在各州无效
C.使中央政府长期混乱不堪
D.确立起三权分立的体制
8.
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9.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红军长征的胜利
10.
近代“变局”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后,如1856年薛福成上书曾国藩时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这反映出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陈腐观念逐渐淡化
D.学习西方成为共识
11.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体现
B.是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真实反映
C.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实践
D.是对国民党最后垂死挣扎有力打击
12.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D.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13.
下图是清朝雍正年间的土地买卖契约(局部)详细记载了所买卖土地的坐落、面积和买卖双方。除了买卖双方及证人签字画押以外,官府也加盖了官印。官府在土地买卖契约上加盖官印的主要作用是
A.进一步保护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B.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依据
C.致使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14.
晚晴状元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的商业帝国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张謇一手创立的商业帝国最终轰然倒地。这一现象说明了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先天不足导致了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15.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
1937.7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总计
工厂数量
234
419
517
306
1061
1376
549
5462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使得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6.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棉花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17.
宋代大批画家追求细节的真实,对所描绘对象细致入微,显现出了“观物”“究微”的治学态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特点主要是
A.社会动荡下复杂心情的反映
B.商品经济发展重物质的反映
C.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D.笔墨纸砚技术发展的产物
18.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B.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C.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