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市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91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3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元朝时海路更加畅通。明朝开始海禁,然郑和近30年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由于仅为官方外交,劳民伤财,缺乏民间参与,给政府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明成祖去世后很快就停了。清朝更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到后来只许广州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贸易,海上丝路走向衰落。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从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庭抗礼的对立气氛。这个被冠以“欧洲复兴计划”的工程,明确将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既遗传了古人开古丝绸之路、追求交流合作的基因,又洋溢着涤荡冷战残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古丝绸之路纵横万里、跨越千年,关键在于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推动了欧亚大陆国家的整体繁荣和进步。
——摘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海上丝路走向衰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与实施的目的主要不同点。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军衔,是***发布授予朱德等十人以共和回元帅军衔的命令,周恩来总理发布将军授衔命令。此后各部队陆续举行了校官、尉官授衔典礼,各部队首长授予所属部队士兵以军士和兵的军衔,《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实行军衔制是“我国武装力量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的重要举措”,《解放军报》发表社论阐明了实行军衔制度的意义。
——摘自徐秉君《新中国两次实行军衔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军队长期未能授予军衔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军衔制度改革的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
材料
二战后,美苏是展开冷战和对抗。冷战伊始,美国依仗其拥有的海上地缘优势,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封锁和遏制。在欧洲方向,美国组建了北约,对苏联进出大西洋的出海口构成封锁态势;在远东地区,派驻第7舰队,建立美日同盟等军事集团,利用部署在西太平洋岛上的大量海、空军基地,对东亚大陆形成海上封锁和包围,直至60年代末,美国海军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海军奋起直追,逐渐在美苏争夺中处于进攻态势。为重新夺回海上优势,80年代里根政府再次祭起海权大旗,美国海上力量再次进入“黄金期”,在美苏争霸中重新占据攻势地位。这为最终击跨苏联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期间,美国海军在突利比亚、入侵巴拿马和发动海湾战争等军事行动中都扮演了主角。苏联解体后,美国海军适时调自身战略,先后提出“由海向陆"“前沿存在、由海向陆”“空海一体战”等战略理论和构想,指导美国海军在联合作战和对陆精确打击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
——李剑、社立烨《美国海洋霸权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海军在推行霸权主义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海军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陶澍,宇云汀。嘉庆七年进士。道光三年,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谢自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准。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賴王凤生、俞德源、姚莹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逼,结为婚烟,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

(1)根据材料概述清朝一代名臣陶澍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陶渤的为官之道。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5-16世纪始,人类社会开始从国别的、地域的历史进入“世界历史”。在西方和东方文明内部都先后生长出现代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世界历史”的因素,并按照体现着这一总趋向的各自特殊发展道路而走向对于人类普遍价值的认同。在中国,从明代嘉庆初至清道光二十年,即16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正是一个使古老文明汇入世界历史的特殊发展时期,它既体现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心灵发展的一般規律,同时又因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既往的特殊性而使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发展和思想启蒙的道路具有格外“坎坷”的中国特色,
——萧萐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论述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8题)

6.
马克思指出: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执掌国家权力的是”由十个部落所选出的500名代表组成的议事会来管理的,最后一级的管理权属于公民大会,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参加这个大会并享有投票权;此外,有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材料意在说明,在古代雅典
A.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最高官员的执行权力有限
D.分权制衡体制已初步显现
7.
下图政治漫画寓含的主题应是,美国
A.新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
B.总统大选带来经济发展新动力
C.大选尽显金钱政治的本质特征
D.两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阶层
8.
1938年1月,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府——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晋察冀分局书记彭真在延安向中央政治局系统地报告了晋察冀边区的各项政策和基本经验,***称赞这个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号召大家向晋察冀边区学习。这表明
A.晋察冀边区是中国抗战的总后方
B.***高度重视晋察冀边区的工作
C.晋察冀边区政府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
D.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此得到广泛发展
9.
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后,从6月16日至9月11日,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对宪法草案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这些意见最后汇集到宪法起草委员会,有些意见最终体现在正式的宪法文本中。这一工作的开展
A.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
B.确保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建立
C.体现了宪法草案中的社会主义原则
D.完成了普选产生各级人民代表任务
10.
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变化可知,当时的北宋
A.传统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B.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赋税多元化改变了政府财政来源
D.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11.
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
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B.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
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D.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12.
研读下表。表中内容表明,这一时期
A.海外市场的扩大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
B.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英国航海业发展
C.英国外贸扩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英国与西欧国家间海上争霸日趋激烈
13.
在辛亥革命前,梁启超曾依据“亚洲”和“世界”这些新来的空间知识把中国史分为上世、中世和近世三段,分别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进入民国后,他则明确提出“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这一口号。梁启超的主张意在
A.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的依据
B.迎合当时民主共和的形势
C.敦促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