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3年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形式,“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908年3月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盛宣怀任总理。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62年,卡内基把以前自己入股的两家公司合并起来,成立了联合制铁公司。1890年,卡内基将公司名称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资金增长到2500万美元,他持公司半数以上股份。1892年,卡内基在合并了30多家厂商公司的基础上,在全美范围内成立了钢铁托拉斯公司,建立了从铁矿石开采、炼钢、以及运输到销售的一整套经营系统。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为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
——摘编自《公司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阳铁厂和卡内基钢铁公司建立的背景,并归纳汉阳铁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与汉阳铁厂相比,卡内基钢铁公司具有哪些发展优势?并据此谈谈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一1893年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形式,“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908年3月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盛宣怀任总理。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62年,卡内基把以前自己入股的两家公司合并起来,成立了联合制铁公司。1890年,卡内基将公司名称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资金增长到2500万美元,他持公司半数以上股份。1892年,卡内基在合并了30多家厂商公司的基础上,在全美范围内成立了钢铁托拉斯公司,建立了从铁矿石开采、炼钢、以及运输到销售的一整套经营系统。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为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
——摘编自《公司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阳铁厂和卡内基钢铁公司建立的背景,并归纳汉阳铁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与汉阳铁厂相比,卡内基钢铁公司具有哪些发展优势?并据此谈谈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启示。
2.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李悝(前455——前395年)法家重要代表人物,后出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政治上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经济上正式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利之教”的政策。第三是实行法治,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第四就是改革军事制度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
李悝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悝变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影响
李悝(前455——前395年)法家重要代表人物,后出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政治上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经济上正式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利之教”的政策。第三是实行法治,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第四就是改革军事制度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
李悝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悝变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影响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来,“世界无战事”并不意味着世界各个地区无战事。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说法,光是美国就打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五场较大的战争。如果再加上那些大国的代理人战争、宗教战争、领土冲突和恐怖主义袭击,70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生了大大小小几百次的武装冲突和区域战争。
——摘编自辜学武《世界需要维护和平的智慧和担当》
材料二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
——摘编自章百家《抗美援朝战争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前后“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同的对抗形式。
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来,“世界无战事”并不意味着世界各个地区无战事。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说法,光是美国就打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五场较大的战争。如果再加上那些大国的代理人战争、宗教战争、领土冲突和恐怖主义袭击,70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生了大大小小几百次的武装冲突和区域战争。
——摘编自辜学武《世界需要维护和平的智慧和担当》
材料二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
——摘编自章百家《抗美援朝战争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前后“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同的对抗形式。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陈嘉庚(1874——1961),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今厦门市集美区),17岁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后来其父实业失败。新加坡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父债子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陈嘉庚虽身处南洋,但一直心系中国,积极支持中国国内的革命活动,在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陈嘉庚担任福建“保安会”会长,筹款支援福建,稳定了当地局势。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厦门大学等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嘉庚一方面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另一方面还亲自到南洋各埠演说动员,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参加。1949年应***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被***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根据材料,概括陈嘉庚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社会活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1874——1961),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今厦门市集美区),17岁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后来其父实业失败。新加坡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父债子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陈嘉庚虽身处南洋,但一直心系中国,积极支持中国国内的革命活动,在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陈嘉庚担任福建“保安会”会长,筹款支援福建,稳定了当地局势。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厦门大学等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嘉庚一方面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另一方面还亲自到南洋各埠演说动员,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参加。1949年应***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被***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根据材料,概括陈嘉庚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社会活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2.单选题- (共5题)
5.
奴隶构成雅典居民人口大多数,他们在手工作坊、矿山、农场被迫以简单的工具进行繁重的工作。这说明
A.奴隶制度是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实现的基础 |
B.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奴隶不享有参政权利 |
C.雅典生产分工专业性 |
D.雅典工商业发展推动民主政治的形成 |
6.
读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下表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表
时间 | 结果 |
1832年 |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
1867年 |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
1884年 | 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 |
1918年 | 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 |
1928年 | 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 |
1969年 | 18岁以上男女均获选举权 |
A.主要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 |
B.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性发展 |
C.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 |
D.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 |
7.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重产区,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
B.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
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
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
8.
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
A.妇女地位提高 |
B.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 |
C.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