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苍劲(jìn ) 凄怆(chuāng) 剔透(īi) 潋滟(liàn) |
B.剽悍(biāo) 蹿出(cuàn) 感慨(kăi) 雄踞(jū) |
C.俯瞰(găn) 创疤(chuāng) 钟磬(qìng) 粗犷(guăng) |
D.毋宁(wú) 袅娜(niăo) 风靡(mĭ) 笨拙(zhuō)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别看凶犯说得振振有词,其实都是不存在的事实。 |
B.小明的这次考试没能发挥出应有水平,成绩实在是差强人意。 |
C.我们要谨慎对待台独分子的危言危行,不要误入歧途。 |
D.世界篮球锦标赛分组抽签结果揭晓后,比赛门票的销售出现了高潮,特别是有美国队参赛的门票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 。 |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解说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消息传得快”。
A.中考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下一段学习的开始。 解说 :这是一句选择关系的复句。 |
B.鸟、三、酒、材 解说 :这四个字的造字方法不一样。 |
C.新的语法 大操场上 我们学习 非常激动 解说:这四个短语都是偏正结构的短语。 |
D.消息在乡下传得特别快。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日前,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坚决杜绝和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
B.腊八粥是用糯米、豆类、红枣、核桃、莲子等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美味佳肴。 |
C.净化网络语言,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交流,也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尊重。 |
D.西宁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文体,长于写景,便于抒情。比如南唐的李煜《相见欢》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宋朝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功立业的壮怀。元朝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
B.美国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海伦·凯勒的自传《享受生活》和我国现代画家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
C.《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其中《曹刿论战》紧紧围绕“论战”选取材料,详细写了战前和战后的部分。《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体现了邹忌这位谋士的善于思考、实事求是、忠群爱国的特点。 |
D.鲁迅先生以博大的悲天悯人的胸怀直面旧社会的黑暗和落后的弊病,小说《故乡》展现了农村的萧条和农民日益贫困的悲苦命运,小说《孔乙己》展现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苦苦挣扎而又麻木的读书人的病态,散文《无常》通过描写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调整了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人君子。 |
2.字词书写- (共1题)
6.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正青春的我们在嬉戏打闹中学会了(jīn)持,在迷(wăng)抱怨中选择了坚持,我们不会用懒惰(xiè)渎我们引以为傲的青春,我们不会(lìn)啬用我们的热情去拥抱生活的苦难。青春中的我们选择了坚强,所以我们昂然前行。中考,我来了!
正青春的我们在嬉戏打闹中学会了(jīn)持,在迷(wăng)抱怨中选择了坚持,我们不会用懒惰(xiè)渎我们引以为傲的青春,我们不会(lìn)啬用我们的热情去拥抱生活的苦难。青春中的我们选择了坚强,所以我们昂然前行。中考,我来了!
| | | | | | | | | | |
| | | | | |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咸阳城西楼晚眺
(晚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小题1】开篇之 “愁”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
【小题2】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简析其作用。
咸阳城西楼晚眺
(晚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小题1】开篇之 “愁”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
【小题2】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简析其作用。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卖酒者传(魏 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④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④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tuï,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尉果笞广
腰白玉之环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小题4】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卖酒者传(魏 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④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④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tuï,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尉果笞广
腰白玉之环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善酿致富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
B.卖酒者乃不长者耶 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 |
C.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 苛政猛于虎也 |
D.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小题4】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馨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张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小题1】第②一④段从形、色方面刻画了木棉花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小题2】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小题3】第⑦段中“目光所及之内”和“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小题4】有人认为文章量后一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认为这一段很重要,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馨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张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小题1】第②一④段从形、色方面刻画了木棉花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小题2】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小题3】第⑦段中“目光所及之内”和“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小题4】有人认为文章量后一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认为这一段很重要,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了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据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间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再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象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是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选,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瘐信的“落霞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诗词中也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学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在不断帝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都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的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
【小题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小题2】简要分析文章第4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小题3】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小题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了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据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间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再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象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是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选,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瘐信的“落霞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诗词中也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学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在不断帝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都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的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
【小题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小题2】简要分析文章第4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小题3】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小题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6.名著阅读- (共1题)
11.
名著阅读。
(1)“反抗精神”一直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从盘古开天辟地对自然的反抗到陈胜、吴广对秦王朝暴政的反抗,从美国黑人对农奴制的反抗到近代中国人民对封建主义的反抗,它全自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我们初中读过的名著中也不乏这样的典型,请分别写出《水浒传》《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最能体现反抗精神的例子。
(2)有人说最伟大的反抗精神是对自己命运的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很好地阐释了这句话,作者_______________(人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创作出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______》(第一章)。
(1)“反抗精神”一直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从盘古开天辟地对自然的反抗到陈胜、吴广对秦王朝暴政的反抗,从美国黑人对农奴制的反抗到近代中国人民对封建主义的反抗,它全自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我们初中读过的名著中也不乏这样的典型,请分别写出《水浒传》《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最能体现反抗精神的例子。
(2)有人说最伟大的反抗精神是对自己命运的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很好地阐释了这句话,作者_______________(人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创作出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______》(第一章)。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