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天文学为例,古代中国官方天文机构的设立是为了制订历法和观测天象。在古代,历法是人民生存的指南,农田的耕种、收播要依照历法行事。历法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中国历代帝王登基都以颁布他的新历法作为其合理性的标志,如刘歆的“三统历”就是为王荠篡权而制定的;及崇拜祯改历等。观测天象主要用于为皇帝预测吉凶,以求奉天承运,行战争,平天下。这也就是古代中国历代都涌现出一些天文学家,总体人数比其它学科都多,而且天文学研究一持续进行;却没有产生出天文学体系的緣故。
一摘編自张建芳《独特的古代中国天文学》
材料二在欧洲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宇宙结构理论是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說”。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它符合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得到教会的支持,成为不容怀疑的理论。16世紀,哥白尼在研究托勒密学说的基础上,通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特別是对行星的观测,运用几何学,创立了太阳中心说天体几何结构。哥白尼用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的科学理论来解释行星的运转情况,这些新的发现集中体现在他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哥白尼的“日心说”从理论上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取得了古代天文学领域中最辉煌的成就。哥白尼的理论不仅铺平了西方迈向近代天文学的路,而且开辟了整个人类自然科学的新时代。
——摘编自陈刚《简论中西古代天文学及其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天文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西方天文学不同发展前途的原因
材料一以天文学为例,古代中国官方天文机构的设立是为了制订历法和观测天象。在古代,历法是人民生存的指南,农田的耕种、收播要依照历法行事。历法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中国历代帝王登基都以颁布他的新历法作为其合理性的标志,如刘歆的“三统历”就是为王荠篡权而制定的;及崇拜祯改历等。观测天象主要用于为皇帝预测吉凶,以求奉天承运,行战争,平天下。这也就是古代中国历代都涌现出一些天文学家,总体人数比其它学科都多,而且天文学研究一持续进行;却没有产生出天文学体系的緣故。
一摘編自张建芳《独特的古代中国天文学》
材料二在欧洲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宇宙结构理论是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說”。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它符合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得到教会的支持,成为不容怀疑的理论。16世紀,哥白尼在研究托勒密学说的基础上,通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特別是对行星的观测,运用几何学,创立了太阳中心说天体几何结构。哥白尼用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的科学理论来解释行星的运转情况,这些新的发现集中体现在他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哥白尼的“日心说”从理论上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取得了古代天文学领域中最辉煌的成就。哥白尼的理论不仅铺平了西方迈向近代天文学的路,而且开辟了整个人类自然科学的新时代。
——摘编自陈刚《简论中西古代天文学及其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天文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西方天文学不同发展前途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著作关于鸦片战争主要观点的对比。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倌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著作关于鸦片战争主要观点的对比。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倌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的屡次败北,彻底暴露出旧有军的腐朽,朝野上下群起呼吁必频改革旧军,建立新军。基于这种形势,袁世凱向光绪帝建议改革军制:募练新军。他的主张得到光绪帝及朝廷大臣的支持,于1895年12月8日获得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建科军的权柄。军队设督练处, 袁亲自领督练官。新建陆军采取德国和日本建制,,营制分左右两翼,每翼分統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教官多自德国聘任;新式武器多从德囯购置,全军一律习洋操,实开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袁世凯在军队中大树特树个人绝对权威,通过官禄利诱,很快培植起一批亲信死党,把军队训练成带有浓烈人身依附性质的武装。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建陆军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的屡次败北,彻底暴露出旧有军的腐朽,朝野上下群起呼吁必频改革旧军,建立新军。基于这种形势,袁世凱向光绪帝建议改革军制:募练新军。他的主张得到光绪帝及朝廷大臣的支持,于1895年12月8日获得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建科军的权柄。军队设督练处, 袁亲自领督练官。新建陆军采取德国和日本建制,,营制分左右两翼,每翼分統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教官多自德国聘任;新式武器多从德囯购置,全军一律习洋操,实开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袁世凯在军队中大树特树个人绝对权威,通过官禄利诱,很快培植起一批亲信死党,把军队训练成带有浓烈人身依附性质的武装。
——摘编自罗雪《晚清军事制度变革及其念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廷新建陆军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建陆军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物料八思巴
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人。从小聪慧妤学,成为一位精通各种宗教知识的高僧。1253年,八思巴谒见忽必刻,备受崇敬,忽必烈接受其密续灌顶。1258年,八思巴在忽必烈面前与道教首领辨论,驳倒了对方。1260年,忽必烈称帝,封八思巴为国师,成为全国最高佛救首领。1264年,元世祖设置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和族藏族地区事务,命八思巴兼菅总制院事。同年,八思巴离开大都前往吐蕃;受命建立乌思藏地方行政体系。八思巴在萨斯迦修建塔庙,用金汁写制显密经典及般若等经二百佘部。
1269竿,八思巴回到大都,向元世祖献上了受命创制的蒙古新字。元世祖大悅,随即颁行天下,诏令:"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
1274年,八思巴启程前往拉萨,由真金太子率军护送,途中他向真全讲解佛教教义,此即后来成书的《彰所知论》。1276年底八思巴抵萨斯迦,次年正月,在曲弥举行了有七万僧人参加的大法会,扩大了萨斯迦派在乌思藏地方前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思巴的主要历史贡献。
物料八思巴
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人。从小聪慧妤学,成为一位精通各种宗教知识的高僧。1253年,八思巴谒见忽必刻,备受崇敬,忽必烈接受其密续灌顶。1258年,八思巴在忽必烈面前与道教首领辨论,驳倒了对方。1260年,忽必烈称帝,封八思巴为国师,成为全国最高佛救首领。1264年,元世祖设置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和族藏族地区事务,命八思巴兼菅总制院事。同年,八思巴离开大都前往吐蕃;受命建立乌思藏地方行政体系。八思巴在萨斯迦修建塔庙,用金汁写制显密经典及般若等经二百佘部。
1269竿,八思巴回到大都,向元世祖献上了受命创制的蒙古新字。元世祖大悅,随即颁行天下,诏令:"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
1274年,八思巴启程前往拉萨,由真金太子率军护送,途中他向真全讲解佛教教义,此即后来成书的《彰所知论》。1276年底八思巴抵萨斯迦,次年正月,在曲弥举行了有七万僧人参加的大法会,扩大了萨斯迦派在乌思藏地方前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世祖重用八思巴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思巴的主要历史贡献。
2.单选题- (共22题)
5.
希腊文的“公民”(Polites)一词由城邦(Polis)一词衍生而来,其原意为“属于城邦的人"。古希腊城邦不允许公民只顾私人事务,不顾城邦。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城邦整体利益高于一切 |
B.抑制公民的权利意识 |
C.保障民主作为最终目标 |
D.法律维护所有人利益 |
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查理一世兵败被俘受审,克伦威尔在特别法庭宣告他的罪名为叛国,因为他只被“赋予有限的权威,而径自扩大为“无限的权威”。这反映出
A.英国历史上曾经限制过国王的权力 |
B.查理一世镇压苏格兰起义遭致民众反对 |
C.查理一世卖国求荣损害了英国利益 |
D.克伦威尔试图夺取权利准备就任护国主 |
7.
美国的法院采取双轨制,即联邦法院与州法同时存在且可不隶属,州法院拥有对非联邦案件的终审权;但当涉及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诉讼时,当事人有权将案件一直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这种司法体系突出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 |
B.集体负责制 |
C.联邦制原则 |
D.共和制原则 |
8.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不是内阁成员,总统与内阁是两个机构,并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些规定表明当时
A.法国总统权力受内阁制约 |
B.法英两国的政体相似 |
C.法美两国的政体基本相同 |
D.法国实行总统制政体 |
9.
1871年《德意志帝宪法》规定,在联邦制框架下,各邦国保留了一些民政自治权。这表明各邦国有权
A.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 |
B.任命本邦联邦议会代表 |
C.拥有独立的陆军与海军舰队 |
D.规定度量衡与货币制度 |
10.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中间跨越50多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
A. 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 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 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
A. 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 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 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
11.
1938年7月,日本制定出“适应时局的对中国的谋略”,其中包括“促使中国军队投降,加以笼络,使其归顺,并发挥其反蒋反共意识”,“尽力把民族矛盾引向主义的对立”。据此可知,日本的主要意图是
A.诱导国民政府尽快投降 |
B.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 |
C.尽快消灭敌后抗日力量 |
D.执行速战速决的策略 |
13.
下列是中苏中俄不同时期两国最高领导人会见的图片。这两次会见表明中国(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基于国际形势变化改变和平政策 |
14.
据南宋法规:佃户欠租,按照法令由政府催理,地主不得私自强索;佃户对租课不满,可以退佃,解除契约。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佃户身份上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 |
B.地主与佣户之间的关系依然紧张 |
C.农民完全依靠租种地主土地维持生计 |
D.政府注重关心百姓疾苦体恤民情 |
15.
从康熙中叶以后到乾隆六十年,地价的基本趋势是在不断上涨,有的是成倍上涨,有的涨了好多倍。这一时期地价迅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经营利润率最高 |
B.手工业工场用地增加 |
C.经济作物的比重扩大 |
D.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 |
16.
《诗经》记载:周成王在祭天时,曾告诚农官率领农民播种百谷,开垦私田,大家一起来耕作,万人成对在田间。据此可知此时
A.铁犁牛耕开始使用 |
B.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濒临瓦解 |
C.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
D.集体劳动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 |
18.
(题文)公元12世纪前后,罗马法从意大利复兴,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国,欧洲不少国家兴起了研究罗马法的热潮。罗马法得以的复兴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新航路开辟的需要 |
D.文艺复兴的推动 |
19.
19世纪初的美国家庭本身就是主要的经济实体,家庭农场、家庭店铺和家庭工业几乎遍布全美;19世纪中期,主要劳力多数走出家庭到别处赚钱谋生。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广泛影响 |
B.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 |
C.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
D.工业社会的深入发展 |
20.
1872-1890年间,我国洋纱进口量增长20.6倍,同一时期的洋布进口量增长27%。这反映了此时
A.洋布的质量较差市场销售不畅 |
B.民族机器织布业发展迅速洋紗需求增多 |
C.传统织布业仍有一定的竞争力 |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众抵制洋布的倾销 |
22.
下表是1958—1960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征购量和出口量。(单位:万吨)

根据下表所列状况可以推知我国粮食

根据下表所列状况可以推知我国粮食
A.出口量变化有利于买进西方工业设备 |
B.征购量变化有助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 |
C.出口量变化加剧了经济困难的程度 |
D.总产量变化促进了农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
23.
198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通知中指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农业发展方针。此政策出台的背景是我国
A.粮食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
B.粮食供应短缺问题依然严重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D.市场决定粮食价格机制形成 |
24.
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这表明
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 |
B.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 |
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
D.“信仰得救”思想深入人心 |
25.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据此可知,此时的陈独秀认为
A.改造国民性比政治变革更为迫切 |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
C.政治斗争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
D.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