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29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3/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海上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与外界交通最重要的路线共七条,“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中,五条为陆路,只有两条为海路。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政权割据与战火连绵使陆上的交通受到阻塞,而且,全国经济中心向南迁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印第安文明对燃料费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的培育。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

——摘编自计翔翔《地理大发现探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别,并简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与海上丝调之路在影响方面的本质区别。
2.
材料:法国大革命后历届政府实行的废除封建特权税及将土地分给农民的措施,大大促进了法国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解放。然而,19世纪晚期自由贸易主义政策的颁行,使法国付出了沉重代价。由于政府取消了对农产品的关税保护,外国廉价商品蜂拥而入,农民利益受到重创。农业生产陷入萧条。在国民经济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政府开始反思以往的经济政策,转而高度关注农业问题并采取措施对农业及农民予以大力保护。在政府的保护下。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业人口基本保持稳定。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凸显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要求政府必须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法国实施了稳定的农业政策;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予以巨额补贴,同时颁行众多惠农政策对农业进行保护。这一切都说明,法国已经进入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滕淑娜,质銮斋《法国农业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
(1)依据材料,概述法国政府采取“以工业反哺农业”措施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后历届政府“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影响。
3.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意识到满清政权就要寿終正寝时,每个集团和阶层都试图通过加入和控制革命政府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革命与其说是各阶层的合作,倒不如说是各集团利益的博弈。改良派和革命党人在革命后的第二天就共同选择了并非革命党人的原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军政府的最高领导,确定由黎元洪来领导新湖北军政府,恐怕是武昌起义过程中作出的最关紧要的抉择。一直到1913年他一直控制着湖北。更重要的是他创立了由军界上流人物与绅士及官僚结合起来的统治方式,这种方式直接延续到军阀时代。继黎元洪之后,全国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所建立的军政府,除广东由革命党人胡汉民任都督外,多由旧官员、咨议局人士担任。就这样,在一派“咸与维新”的恭贺声中,新政权消弭于旧势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摘编自胡尧兵《黎元洪与辛亥革命的两张面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武昌起义后由黎元洪领导湖北军政府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黎元洪领导湖北军政府带来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共会议
社会主要矛盾
1956年中共八大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共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据表格中中反映的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淸晰。)

3.单选题(共8题)

5.
法国政论家邦雅曼•贡斯在评价古希腊民主制度时指出:“僭主(即独裁者)政治先用一只手打击人民,压制他们的真实意见,再用另一只手打击他们,强迫他们违心地表达合乎需要的意见。”这主要揭示了
A.直接民主制的缺陷
B.陶片放逐法的弊端
C.奴隶主专制的本质
D.多数人暴政的危害
6.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的保障,两种政府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这段话
A.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B.突出人民主权思想
C.反映了民主共和特色
D.彰显三权分立立职能
7.
学者傅国涌认为,无论是革命派的孙中山、北洋派的袁世凯,还是立宪派的张謇、梁启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就是要改良、要改革。该“起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8.
伦敦路透社1937年11月28日电:本报对于此次上海作战中国部队之英勇智谋表示最大敬意,继谓日军欲使华军有计划退却变为总溃散,殆将感力尽精疲之苦。此电报赞誉了中国
A.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的狂妄计划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
C.通过英勇的抗战提高了国际地位
D.牵制了亚洲战场日军的主要兵力
9.
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
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B.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C.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D.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1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以思想力求真理,不赖官能之辅助,日求进益,则终有一日得见永久不变之真理。”与之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物”
C.“天道有常”
D.“经世致用”
11.
爱因斯坦曾明确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联系。”他意在说明
A.古希腊创建了逻辑体系
B.西方哲学思辨传统悠久
C.逻辑学催生了近代科学
D.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别
12.
余英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中指出。“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自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好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靠不上岸。”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地位
B.失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C.采取左右逢源的文化态度
D.缺乏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