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朝的赋税,“大抵,江淮之北赋役求诸户口,其南则取诸土田”。北方征收的税粮分为地税和丁税两种。地税是白地每亩三升,水地每亩五升。以后一律改为每亩输三升。丁税每丁二石。各色户计(元政府根据全国居民承担的不同义务,以及职业,民族、宗教等的不同,把人们划分为各种人户,亦称诸色户计。)分别按照不同的规定输纳丁税、地税之中的一种。官吏、商贾纳丁税;工匠、僧、道、儒户等验地交地税;军户、站户占田四顷以内者免税,逾此数者纳地税。一般民户大多数交纳丁税。灭南宋后,“民田之税二十而取一,仍宋之额也。商税之征三十而取一”。在南方,基本承袭南宋旧制,继续征收夏、秋两税。两税之中,以秋税为主,所征为粮食,也有一部分折钞征收。盐由国家垄断,盐商向政府纳课换取盐引,到盐场支盐,再运到规定的地区贩卖。除北方的地税、丁税和南方的秋、夏二税外,盐课收入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财赋来源之一。
——摘编自《元朝的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赋税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赋税制度的影响。
材料:元朝的赋税,“大抵,江淮之北赋役求诸户口,其南则取诸土田”。北方征收的税粮分为地税和丁税两种。地税是白地每亩三升,水地每亩五升。以后一律改为每亩输三升。丁税每丁二石。各色户计(元政府根据全国居民承担的不同义务,以及职业,民族、宗教等的不同,把人们划分为各种人户,亦称诸色户计。)分别按照不同的规定输纳丁税、地税之中的一种。官吏、商贾纳丁税;工匠、僧、道、儒户等验地交地税;军户、站户占田四顷以内者免税,逾此数者纳地税。一般民户大多数交纳丁税。灭南宋后,“民田之税二十而取一,仍宋之额也。商税之征三十而取一”。在南方,基本承袭南宋旧制,继续征收夏、秋两税。两税之中,以秋税为主,所征为粮食,也有一部分折钞征收。盐由国家垄断,盐商向政府纳课换取盐引,到盐场支盐,再运到规定的地区贩卖。除北方的地税、丁税和南方的秋、夏二税外,盐课收入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财赋来源之一。
——摘编自《元朝的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赋税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赋税制度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美国传教士黎曼顾于1920年开办的上海崇德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的课程日志。

注:“恩物”是一套学前教育材料,认为每种恩物都是上帝设计恩赐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律动”是音乐词汇,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
材料 下表是美国传教士黎曼顾于1920年开办的上海崇德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的课程日志。

注:“恩物”是一套学前教育材料,认为每种恩物都是上帝设计恩赐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律动”是音乐词汇,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
——摘编自包锋《教会幼稚园的兴办与中国幼儿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提取材料相关信息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围绕教会幼稚园的作用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3.单选题- (共9题)
4.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最终建立了民主革命政权 |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
5.
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五四运动
A.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
B.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
D.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
6.
1944年,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该规定
A.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 |
B.有利于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 |
D.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
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
B.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
C.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
D.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 |
8.
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不受重视 |
B.白银大量外流 |
C.市民阶层兴起 |
D.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
10.
清政府认为,轮船招商局起自官本,赚取利润后就应该报效朝廷(具体情况如下表);部分清政府官员想方设法要从招商局拿走资金。这表明


A.清政府充分利用资金为民谋福利 |
B.轮船招商局属于官方经营的企业 |
C.变革政体与革新旧观念迫在眉睫 |
D.轮船招商局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
11.
陈旭麓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材料意在说明
A.思想觉悟迟滞于政治觉悟 |
B.社会变革没有真正出现 |
C.民族危机引起了思想变化 |
D.民族意识觉醒比较艰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