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
材料: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新教育的创办同时也必须对旧制度进行改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废除科举制的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分科递减科举中额逐渐过渡到立停科举使社会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其二,新学制的制定和新式学堂的兴起已足够成为科举制的制度性代替物;其三,奖励学堂出身,给学堂毕业生以相应的科举功名,使科举废又不废,不废而废。
在清末教育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各类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现了一个全国性的办学高潮,1909年,全国有学堂58896所,学生1626720人。这个数目,在当时的中国是相当可观的。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的同时,清政府还采取了鼓励出国留学的举措。于是,在清末又出现了一个出国留学的热潮,在人数最多的1905和1906年,留日学生就高达8000人左右,这个数目也是惊人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末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教育改革的意义。
材料: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新教育的创办同时也必须对旧制度进行改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废除科举制的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分科递减科举中额逐渐过渡到立停科举使社会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其二,新学制的制定和新式学堂的兴起已足够成为科举制的制度性代替物;其三,奖励学堂出身,给学堂毕业生以相应的科举功名,使科举废又不废,不废而废。
在清末教育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各类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现了一个全国性的办学高潮,1909年,全国有学堂58896所,学生1626720人。这个数目,在当时的中国是相当可观的。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的同时,清政府还采取了鼓励出国留学的举措。于是,在清末又出现了一个出国留学的热潮,在人数最多的1905和1906年,留日学生就高达8000人左右,这个数目也是惊人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末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教育改革的意义。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9年,日本学者北一辉写了一本名为《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小册子。北一辉宣称民主是“极其幼稚的主张”,选举制是以“投票神权”来反对“帝王神权”,是适应低能之辈的“低能哲学”。他认为“工业托拉斯和卡特尔组织,对于缺乏资本而落后于列强的日本是当务之急。”私人财产不许超过100万元日元、私人土地不许超过时价10万日元、私人企业不许超过1000万日元,超额部分由国家有偿收缴。政府加设银行、航海、矿业、农业、工业、商业、铁道7省,以加强收缴超额私人资产后的经济管理。同时他要求“根除阶级斗争”,禁止罢工,一切纠纷均有国家裁决。为了实现这些纲领,他要求动用“天皇大权”来改造日本,三年间停止实行宪法,解散议院,发布戒严令,由天皇直接依靠军队进行统治。同时还热切呼吁“国际和平将因为出现一个可以统治世界各国的最强大国家而实现”。而中国、印度的七亿民众,也将由于日本的领导扶持而自立。为了这个光辉目标而“忌讳国家拥有武装”即反对日本举起战争武器,“其见识犹如幼童,是社会主义者之流的妇人之见和平论”。北一辉的理论被日本法西斯分子奉为经典,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传播。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北一辉的理论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传播的原因。
材料1919年,日本学者北一辉写了一本名为《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小册子。北一辉宣称民主是“极其幼稚的主张”,选举制是以“投票神权”来反对“帝王神权”,是适应低能之辈的“低能哲学”。他认为“工业托拉斯和卡特尔组织,对于缺乏资本而落后于列强的日本是当务之急。”私人财产不许超过100万元日元、私人土地不许超过时价10万日元、私人企业不许超过1000万日元,超额部分由国家有偿收缴。政府加设银行、航海、矿业、农业、工业、商业、铁道7省,以加强收缴超额私人资产后的经济管理。同时他要求“根除阶级斗争”,禁止罢工,一切纠纷均有国家裁决。为了实现这些纲领,他要求动用“天皇大权”来改造日本,三年间停止实行宪法,解散议院,发布戒严令,由天皇直接依靠军队进行统治。同时还热切呼吁“国际和平将因为出现一个可以统治世界各国的最强大国家而实现”。而中国、印度的七亿民众,也将由于日本的领导扶持而自立。为了这个光辉目标而“忌讳国家拥有武装”即反对日本举起战争武器,“其见识犹如幼童,是社会主义者之流的妇人之见和平论”。北一辉的理论被日本法西斯分子奉为经典,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传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一辉的法西斯理论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北一辉的理论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传播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时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簿等。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材料一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时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簿等。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摘编自吴钩《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菅、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摘编自陈小春、扬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2.单选题- (共8题)
4.
著名古希腊史专家弗罗洛夫说,由于充当领袖的贵族的个人私欲必然使他们和人民群众之间存在距离,而由此引起的两者间的冲突,往往以某一领袖人物的垮台而告终。这反映了在雅典
A.不可能出现贵族专权的局面 |
B.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
C.平民有维护民主的意识 |
D.不能存在居领导地位的权威 |
5.
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
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
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运的指导思想 |
6.
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
C.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 |
D.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
7.
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
B.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 |
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
8.
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年份 | 进口商品 | 出口商品 | ||
钢铁和机械 | 棉纱及棉制品 | 棉花 | 矿砂及金属 | |
1925年 | 6.5 | 20.7 | 3.8 | 2.9 |
1928年 | 7.2 | 15.8 | 3.4 | 2.1 |
1931年 | 9.3 | 7.9 | 2.9 | 1.6 |
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
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
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 |
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 |
10.
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些不间的历史叙述反映出
李贽形象 | 形象特点 | 评论者(生卒年代) |
“异端”、“妖孽”、“罪人”、“小人” |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 黄宗羲(1610—1695) |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 方以智(1611—1671) | |
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 | 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 侯外庐(1903—1987) |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 | 岛田虔次(1917—2000) |
A.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
C.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