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条约体系”下的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节选)
(1)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2)……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任便立法治理。
(3)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4)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材料二:中英《天津条约》节选
(1)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2)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材料三:《马关条约》节选
(1)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2)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3)中国将管理下列地方之权……永远让与日本: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问题
(1)写出与上述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战争。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依据材料概括上述条款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①②③④
材料二①②
材料三①②③
(3)依据材料和已学知识,如何看待“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节选)
(1)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2)……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任便立法治理。
(3)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4)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材料二:中英《天津条约》节选
(1)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2)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材料三:《马关条约》节选
(1)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2)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3)中国将管理下列地方之权……永远让与日本: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问题
(1)写出与上述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战争。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依据材料概括上述条款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①②③④
材料二①②
材料三①②③
(3)依据材料和已学知识,如何看待“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2.
百年一战“我永远都不会忘记1918年的那个夏日。战场上横尸遍野,硝烟弥散……”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百年一战,百年沧桑。一战改变了人类对战争与和平的认知。长久的实现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中、外历史上重大事件(或组织名称)。
(2)依据材料和已学知识,简述一战结束后近百年人类维护和平的努力。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百年一战,百年沧桑。一战改变了人类对战争与和平的认知。长久的实现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中、外历史上重大事件(或组织名称)。
(2)依据材料和已学知识,简述一战结束后近百年人类维护和平的努力。
2.单选题- (共13题)
7.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正常的文化交流 |
B.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
C.东方的借鉴学习 |
D.东西方之间的政治交流 |
9.
(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 |
B.改变了欧洲人阅读方式 |
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
D.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
14.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A.诺曼底登陆 |
B.萨拉热窝事件 |
C.斯大林格勒战役 |
D.攻克柏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