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08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武帝时期连年用兵,出现很多社会问题,晚年下轮台哀痛之诏,颁布了“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的新政策。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汉宣帝“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亲政伊始,就注意政情吏治,命令群臣奏封事,他慎重选拔良吏,在任命刺史守相时,亲自召见并询问治国安邦之术,汉宣帝道“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他强调决狱宜平,增设四名廷尉平官员,帮助廷尉决疑案、平冤狱,汉宣帝下令免除触犯他名讳之人的罪,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还多次大赦天下。汉宣帝下诏“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且勿算事”,多次免除受灾地区的租赋,十三次遣使存问鳏寡孤独。汉宣帝在位28年,继汉武帝晚年中衰之后形成了一个“中兴”局面,因此历史上把汉昭帝和汉宣帝统治时期称为“昭宣中兴”。
——摘编自张烈《论汉宣帝中兴》
(1)根据材料,说明汉宣帝采取的统治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昭宣中兴”的历史条件。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冯梦龙,苏州府吴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出身名门世家,崇祯三年(1630)考中贡生。冯梦龙用大部分精力搜集民间文学作品,整理和创作了大量著作,其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最为著名。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叙述男女情爱,有的颂扬义侠行为,有的揭露官场劣迹,不少篇章发出为妇女争取人权的呼声,以社会底层妇女的不幸遭遇,来鞭挞封建专制的腐朽,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幢憬。冯梦龙十分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以为它能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较之《孝经》、《论语》刻板正经地宣讲封建伦理,更易于被民间接受。“三言”问世后,文坛仿其形式而拟写话本之作,形成晚明通俗文学发展的高潮。《三言》传到日本,对扶桑的通俗文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冯梦龙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功绩取得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外国语与汉语之间互相借词使用,由来已久,成为印证历史发展的缩影。
材料一 秦朝到明代中期,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China(瓷器)、silk(丝)等几个音译借词。明代晚期到辛亥革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得到迅猛发展,主要是吸收了闽粤两地的语言发音习惯产生的音译借词,如Moyune(婺源茶)、Tsatlee(生丝)Coolie(苦力)等词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有关饮食的有:bokChoy(小白菜)等;2.有关植物、水果的有:1ongan(龙眼)、ginseng(人参)等;3.有关商业组织、文化习俗的有:hong(商行)kowtow(叩头)、KungIteiFatChoy(恭喜发财)等。

——据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以来,出现了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的现象,尤其是1921年至1958年期间。例如: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红军(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 )、苏维埃(совет)、马克思列宁主义(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等。50年代,一款苏联女士服装风靡我国,这就是被我国女士称为布拉吉(платье)的连衣裙。

——据玛利娅《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的分类和分析》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汉语借词越来越多地涌入英语。如:open—door policy(开放政策)、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one Country,two system(一国两制)、Four books(四书)Five C1assics(五经)、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kai shu(楷书)、Taichi(太极)等。

——据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期前后英语借词汉语现象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语借词汉语的意义。

2.单选题(共15题)

4.
在古代雅典,500人会议负责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相当于政府。五百人会议常设机构是五十人团,由五百人会议成员分组轮流执行,抽签决定任职次序,不得连任,相当于一届政府。每届任期35至36天,一年正好有10届政府。这样的运作方式
A.确保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B.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
C.有利于提升决策透明度
D.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
5.
今天广泛应用的许多法律专业术语,诸如“权利主体”“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法权”“继承权”“监护”“契约”“借贷”“合伙”“租赁”等,在古罗马社会已广泛使用。这表明古罗马法律
A.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B.与商业发展相适应
C.已相当成熟和完善
D.成为近代立法蓝本
6.
下表为美国总统的立法成功率

表中的统计数字说明
A.民主党人长期控制国会
B.权力制衡影响行政效率
C.党派权力斗争日趋激烈
D.立法程序更加严谨完善
7.
鸦片战争后,出于策略需要,领事裁判权这项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列入首要的解决目标。但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于是有了“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的条文。这一事件表明清政府
A.没有突破闭关锁国束缚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8.
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
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9.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各省打出的旗帜五花八门:武昌打出了“铁血十八星旗”;上海打出了五色旗;广东出现了井字旗、青天白日旗;杭州一带打出的是白旗。这表明
A.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
B.革命党人内部政见纷杂
C.封建官僚借机投机革命
D.思想领域出现活跃景象
10.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一幅讽刺漫画:代表美国的山姆大叔指着CED(将欧洲防务纳入北约领导的协议)对代表法国的玛丽安说:“要么你就买这个玩具,要么你就什么都没有”。这幅漫画
A.表达了法国对美国霸权政策的不满
B.反映了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C.表现了法国争夺北约领导权的意图
D.表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1.
20世纪70、80年代,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往往处于少数甚至是完全孤立的地位。以1982年为例,联大共通过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唯有美国投了反对票;8个决议案,只有以色列同美国在一起。这表明
A.区域集团化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被打破
C.经济全球化促进政治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了霸权政治
12.
宋朝时,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都需要缔结契约,契约一般都分画疆畎,写明田主、租田人和见知人,并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等。租佃契约制的施行反映出当时
A.农民生产活动受到限制
B.生产者积极性受到重视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13.
下表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

统计数字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传统重农政策有所松动
B.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稳定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降低
D.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14.
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15.
据统计,1700-1750年,英国国内产业增长7%,出口产业增长了76%;1750—1770年,二者又分别增长了7%和80%。经济的发展
A.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场地位
B.呼唤了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C.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开启了农业资本主义化进程
16.
1885年英国首相哈弥尔顿提出所谓的“两强标准”,即英国海军必须等于仅次于英国的两个强国的海军之和。1900年前后,英国又将“两强标准”转化为“智权第一、海权第二”。这表明英国
A.力图应对大国崛起的新态势
B.海权海洋意识发生根本性变化
C.试图成为科技革命的领头羊
D.致力加强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
17.
1978年,广东清远为克服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率先在国营企业中试点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立即取得显著成效。到1981年底,“清远经验”迅速由广东推向全国。这一现象客观上表明
A.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条件己经具备
B.思想路线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
C.分配体制改革揭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
D.体制改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18.
1925年,李大钊在《农民与土地》一文中指出:社会的变革,若不动员工人、农民这些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中国庞大的农民群体一旦组织起来,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A.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
B.认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索已经趋于成熟
D.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