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近代以来,英国长期以列强的带头人身份出现在中国。但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国力限制及欧洲时局的牵制实际上已使英国在远东处于一种虚.弱状态,它已没有能力再在中国充当首席列强的角色。围绕着远东危机的若干次交涉活动都表明,没有美国的积极参与,英国不肯也不能有所作为。1938年6月,蒋介石对有可能对远东发生影响的英、美、俄等大国进行了一番比较分析,他认为:“英国老谋深算,说之匪易,俄亦自有国策,求援无效。惟美为民主舆论之国较易引起义侠之感,且罗斯福总统确有解决远东整个问题之怀抱。如舆论所向、国会赞同则罗斯福总统必能有所作为。”蒋介石提出的外交方针是“应运用英美之力,以解决中日问题”“对俄应与之联络”“对德应不即不离”。1938年9月,孔祥熙在致新任驻美大使胡适的电文中明确指出了美国在列强中的领头地位,叮嘱他说:“此次使美,国家前途利赖实深。列强惟美马头是瞻,举足轻重,动关全局,与我关系尤切。”这表明,到1938年底,中国对列强的外交中已经形成了以对美外交为主的格局。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朝中国战时外交的目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中国重视对美外交的原因。
材料:近代以来,英国长期以列强的带头人身份出现在中国。但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国力限制及欧洲时局的牵制实际上已使英国在远东处于一种虚.弱状态,它已没有能力再在中国充当首席列强的角色。围绕着远东危机的若干次交涉活动都表明,没有美国的积极参与,英国不肯也不能有所作为。1938年6月,蒋介石对有可能对远东发生影响的英、美、俄等大国进行了一番比较分析,他认为:“英国老谋深算,说之匪易,俄亦自有国策,求援无效。惟美为民主舆论之国较易引起义侠之感,且罗斯福总统确有解决远东整个问题之怀抱。如舆论所向、国会赞同则罗斯福总统必能有所作为。”蒋介石提出的外交方针是“应运用英美之力,以解决中日问题”“对俄应与之联络”“对德应不即不离”。1938年9月,孔祥熙在致新任驻美大使胡适的电文中明确指出了美国在列强中的领头地位,叮嘱他说:“此次使美,国家前途利赖实深。列强惟美马头是瞻,举足轻重,动关全局,与我关系尤切。”这表明,到1938年底,中国对列强的外交中已经形成了以对美外交为主的格局。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朝中国战时外交的目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中国重视对美外交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议会源于盎格鲁•萨克逊人进入英格兰之初即有的协商习惯。即国王处理大事须先征得民众的意见和同意;国王须服从习俗。1295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为征税,特地召集新的议会开会,史称“模范议会”,它的召开被认为是英国议会产生的历史性标志。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该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等。经过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英国的议会制度得以确立。现在议会、政党和选举制度被誉为西方民主制的三大支柱,三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要“制夷”必须先“悉夷”的主张成为开明人士的共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英国议会制度,指出了中西方诸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别,如英国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即议会)议允。”关于议院的作用,郑观应说:“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议院的好处是“集众思,广众议,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宋恕认为,是否开设议院、实行民主政治是决定一个国家治乱的根本原因。这些先进的中国人不只是停留在学习、介绍西方的议会制度,还根据个人对议院的理解,设计出了形形色色“中国式的议院”。比如,何启、胡礼垣提出:县、府、省三级各设议会,省议会议定之事,要奏闻天子。
材料一 英国议会源于盎格鲁•萨克逊人进入英格兰之初即有的协商习惯。即国王处理大事须先征得民众的意见和同意;国王须服从习俗。1295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为征税,特地召集新的议会开会,史称“模范议会”,它的召开被认为是英国议会产生的历史性标志。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该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等。经过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英国的议会制度得以确立。现在议会、政党和选举制度被誉为西方民主制的三大支柱,三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改编自高中历史教科书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议会制度产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影响。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要“制夷”必须先“悉夷”的主张成为开明人士的共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英国议会制度,指出了中西方诸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别,如英国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即议会)议允。”关于议院的作用,郑观应说:“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议院的好处是“集众思,广众议,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宋恕认为,是否开设议院、实行民主政治是决定一个国家治乱的根本原因。这些先进的中国人不只是停留在学习、介绍西方的议会制度,还根据个人对议院的理解,设计出了形形色色“中国式的议院”。比如,何启、胡礼垣提出:县、府、省三级各设议会,省议会议定之事,要奏闻天子。
——改编自《近代中国人对议院的认知及其启示》等文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对西方议会认识的特点并评价这些认识。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34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后,效果并不理想。报关出口的白银锐减,但走私的白银却剧增,1935年仅白银走私出口额就有1.5亿元至2.3亿元。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果断决定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法币,取缔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宣布实行法币政策,自11月1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以后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均以法币交易;其他银行的钞票难以流通,但应逐渐收回,不得增发;实行白银国有后,各公私机关及个人持有银本位币、生银者,可到银行兑换法币;确定法币外汇本位制,法币无含金量,其价值依外汇汇率表示,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购售外汇。193b年,法币与美元比价为100法币折合30美元。至1936年底,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共发行法币1407亿元,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许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同民政府实行法市政策的意义。
材料:1934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后,效果并不理想。报关出口的白银锐减,但走私的白银却剧增,1935年仅白银走私出口额就有1.5亿元至2.3亿元。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果断决定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法币,取缔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宣布实行法币政策,自11月1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以后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均以法币交易;其他银行的钞票难以流通,但应逐渐收回,不得增发;实行白银国有后,各公私机关及个人持有银本位币、生银者,可到银行兑换法币;确定法币外汇本位制,法币无含金量,其价值依外汇汇率表示,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购售外汇。193b年,法币与美元比价为100法币折合30美元。至1936年底,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共发行法币1407亿元,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许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同民政府实行法市政策的意义。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美国第28任总统。美国传统的海洋政策为“自由中立主义”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中立国的海上权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特纳提出“边疆学说”,马汉提出“海权论”,申明主动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1917年,威尔逊在演说中提出国联框架内的“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美国国际角色定位逐渐由中立国向“自由卫士”、“世界领袖”转换。一战后,威尔逊在其“十”演说中重申该构想,并提出公开外交、公海自由、平等贸易、削减军备、国际联盟等,却遭到来自国内外的激烈反对。他意识到不可能通过一场国际会议一劳永逸地实现海洋自由,取得与英国对等的海军地位,于是转而谋求海洋霸权.对此,英国坚持将美国削减海军建设计划作为英国签订《国联盟约》的前提条件。1919年底,由于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威尔逊实践其海洋构想的努力无疾而终。
——摘编自曲升《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威尔逊提出“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经历了什么转变,并分析该构想无疾而终的原因。
材料 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美国第28任总统。美国传统的海洋政策为“自由中立主义”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中立国的海上权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特纳提出“边疆学说”,马汉提出“海权论”,申明主动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1917年,威尔逊在演说中提出国联框架内的“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美国国际角色定位逐渐由中立国向“自由卫士”、“世界领袖”转换。一战后,威尔逊在其“十”演说中重申该构想,并提出公开外交、公海自由、平等贸易、削减军备、国际联盟等,却遭到来自国内外的激烈反对。他意识到不可能通过一场国际会议一劳永逸地实现海洋自由,取得与英国对等的海军地位,于是转而谋求海洋霸权.对此,英国坚持将美国削减海军建设计划作为英国签订《国联盟约》的前提条件。1919年底,由于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威尔逊实践其海洋构想的努力无疾而终。
——摘编自曲升《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威尔逊提出“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经历了什么转变,并分析该构想无疾而终的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5.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之谜。对此已经有多个版本的解答。李约瑟自己认为,中国强大的封建官僚制度是最主要的原因;经济学家林毅夫提出,科举制度是最主要原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则提出,中国文字的模糊性和形式逻辑的缺乏是主要原因。
——改编自易纲《求解中国科技落后的‘李约瑟之谜’》和搜狗百科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李约瑟难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改编自易纲《求解中国科技落后的‘李约瑟之谜’》和搜狗百科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李约瑟难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 (共6题)
6.
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
A.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
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
C.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 |
D.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 |
7.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
8.
下图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于1938年创作的漫画(漫画中车轮上的文字是抗战力量),该作品意在


A.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
C.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成果 |
D.嘲讽日本侵略者不自量力 |
9.
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

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
A.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 |
B.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农业劳动力 |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
D.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
11.
明清拟话本中出现大量“经商故事”,组这些作品却往往没有突出“商人逐利”的情节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A.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
B.正统文化情结的影响 |
C.拜金思潮遭到社会的鄙视 |
D.文人缺乏商人逐利的经历 |
4.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