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中期以后,出现了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地的状况。由于长期用兵,战事频繁,兴师动众,人民的徭役负担繁重。同时军费开支庞大,人民遭受的赋税剥削残酷。地主阶级大放高利贷,坐食租税,大肆聚敛。民困国穷,财政枯竭,经济处于崩溃状态。为此,陆贽上疏提出以下经济改良政策:限制土地兼并,“凡所占田,约为田限”。实行轻徭薄赋,要“量人之力”征收赋税,降低剥削率,十分取一,“裁减租价,务利贫人”。适当缩小“贪富悬绝”的巨大差别。“微损有余,稍优不足,损不失富,优可赈穷”,使“贫弱不至竭涸,富厚不至奢淫”。节约国家开支,“量入以为出”,使用度有节。认为“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为了“啬用节财”,他提出“窒侈欲以荡其贪风,息冗费以纾其厚敛”。这些措施总的指导原则是“安富恤穷”,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寻找平衡。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陆贽推行经济改良政策前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陆贽推行的经济改良政策。
材料 唐中期以后,出现了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地的状况。由于长期用兵,战事频繁,兴师动众,人民的徭役负担繁重。同时军费开支庞大,人民遭受的赋税剥削残酷。地主阶级大放高利贷,坐食租税,大肆聚敛。民困国穷,财政枯竭,经济处于崩溃状态。为此,陆贽上疏提出以下经济改良政策:限制土地兼并,“凡所占田,约为田限”。实行轻徭薄赋,要“量人之力”征收赋税,降低剥削率,十分取一,“裁减租价,务利贫人”。适当缩小“贪富悬绝”的巨大差别。“微损有余,稍优不足,损不失富,优可赈穷”,使“贫弱不至竭涸,富厚不至奢淫”。节约国家开支,“量入以为出”,使用度有节。认为“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为了“啬用节财”,他提出“窒侈欲以荡其贪风,息冗费以纾其厚敛”。这些措施总的指导原则是“安富恤穷”,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寻找平衡。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陆贽推行经济改良政策前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陆贽推行的经济改良政策。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3年,在哥白尼诞辰400周年之际,鉴于晏阳初“将中国几千字简化且容易读,使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以前万千不识字的人的心智……”,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人一起,被美国评为“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晏阳初认为,人人都有接受公民教育的权利,但由于中国人口素质具有差异性,因此必须有层次地进行公民教育,首先是识字教育,尔后是继续教育。务必所施的为真正中国的公民教育,不是由他国摹仿来的公民教育,各国教育有各国教育的制度和精神,各有它的空间性和时间性,万不能乱七八糟拿来借用。公民教育要搞合作能力的培养,就应当给他们合作的机会;搞自治能力的培养,也应给他们政治参与的机会等。总之,不能将公民教育搞成纯理论的,也不能把公民教育与民众生活离得远远的。中国民众大都受经济的压迫,而且,他们每汲汲于谋生计,自不能有多少时间来抚育。实施公民教育,应研究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来实施“最不可少的公民教育”。在中国这样的历史和文化氛围里,更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因此,晏阳初时常告诫大家“勿以一星期的运动,就算了事”,大家需要“继续努力,彻底研究,群策群力,共求良效”。
——摘编自赖长春《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的实施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晏阳初的公民教育思想与实践。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3年,在哥白尼诞辰400周年之际,鉴于晏阳初“将中国几千字简化且容易读,使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以前万千不识字的人的心智……”,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人一起,被美国评为“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晏阳初认为,人人都有接受公民教育的权利,但由于中国人口素质具有差异性,因此必须有层次地进行公民教育,首先是识字教育,尔后是继续教育。务必所施的为真正中国的公民教育,不是由他国摹仿来的公民教育,各国教育有各国教育的制度和精神,各有它的空间性和时间性,万不能乱七八糟拿来借用。公民教育要搞合作能力的培养,就应当给他们合作的机会;搞自治能力的培养,也应给他们政治参与的机会等。总之,不能将公民教育搞成纯理论的,也不能把公民教育与民众生活离得远远的。中国民众大都受经济的压迫,而且,他们每汲汲于谋生计,自不能有多少时间来抚育。实施公民教育,应研究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来实施“最不可少的公民教育”。在中国这样的历史和文化氛围里,更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因此,晏阳初时常告诫大家“勿以一星期的运动,就算了事”,大家需要“继续努力,彻底研究,群策群力,共求良效”。
——摘编自赖长春《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的实施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晏阳初的公民教育思想与实践。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我国典籍中流传至今的家训,以明清两代数量最多。明清时期的家训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将中西方思想融合起来,贯穿到家庭教育当中。梁启超对子女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以趣味引导学习,让子女自主学习。他认为做学问不能纸上谈兵,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梁启超教育子女“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他将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认为中国传统道德偏于私德,是为“人人独善其身”;西方道德偏于公德,是为“人人相善其群”。他志在把子女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具有公德心、意志坚定、知书达理的人才。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摘编自段燕蓉《论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传统家训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传统家训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实践,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家训文化的历史价值。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我国典籍中流传至今的家训,以明清两代数量最多。明清时期的家训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将中西方思想融合起来,贯穿到家庭教育当中。梁启超对子女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以趣味引导学习,让子女自主学习。他认为做学问不能纸上谈兵,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梁启超教育子女“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他将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认为中国传统道德偏于私德,是为“人人独善其身”;西方道德偏于公德,是为“人人相善其群”。他志在把子女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具有公德心、意志坚定、知书达理的人才。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摘编自段燕蓉《论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传统家训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传统家训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实践,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家训文化的历史价值。
2.单选题- (共16题)
4.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有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雅典青年,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受到一定限制。他们的誓词中有:“我将永远服从那些合理地进行统治的官员,服从现行法律和将在未来被制定出来的合理法规。”材料反映的实质是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 |
B.对外扩张战争比较频繁 |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约束 |
D.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权利 |
5.
《全球通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法律条文的文字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
B.条文明细且直接受行政官意志的影响 |
C.虽有随意性但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
D.继承了习惯法的传统 |
6.
1937年12月7日,新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在南京前线听取中岛今朝吾关于日军“已攻破了南京城周围所有的环形防线,约有30万的中国军队就要被包围,逃不出南京城”的报告后,立即签署了“机密,阅后销毁”的密令:“杀掉全部俘虏。”这说明,南京大屠杀
A.是日军有组织开展的 |
B.只针对南京城中的俘虏 |
C.激起国人的强烈愤慨 |
D.是日本长期预谋的结果 |
7.
(题文)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
8.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
9.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
10.
唐朝规定:商人必须向政府提交经营商业活动的申请,同时要持有过所和公验,以此作为经过商业要塞的通行证和合法经营的许可证。由此可见,唐朝
A.严厉打击无证非法经商的行为 |
B.重视对商业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
C.严格控制商业活动范围和规模 |
D.严格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
11.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l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
12.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
13.
除了“风水”观念作祟之外,湖南民众因“耻闻”机器与轮船,致使本省新式产业与交通的诞生延迟。积极主张开矿的王先谦提出办矿可“不用机器”,技术人员“亦不用外夷”,以免“惊骇耳目”。这说明
A.抵制列强侵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
B.思想近代化与经济近代化不同步 |
C.军事工业挤占了民用工业的发展 |
D.近代企业逐渐实现经营的独立性 |
14.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经典力学的诞生 |
B.进化论的传播 |
C.电气革命的出现 |
D.量子论的提出 |
15.
《全球通史》中说道:“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据此可知,启蒙运动
A.成为欧洲革命的根源 |
B.使封建制度趋向灭亡 |
C.加速了欧洲社会转型 |
D.使欧洲掀起改革浪潮 |
16.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
17.
南宋周必大的《周益文忠集·与程元成给事札》中记载:“近用沈存中(括)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元初王桢在《农书·造活字印书法》中记载,当时有人用锡铸活字印书,但是并不成功。这表明,活字印刷术
A.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
B.因科学家努力而发展 |
C.制作工艺不断完善 |
D.还不是成熟的技术 |
18.
1897年,梁启超在《万木草堂小学学记》中指出:“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此义不明,即好学之士亦每以独善其身为主义,而世变益莫之振救,不知栋折榱崩,其谁能免?即不念大局,独不思自保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梁启超将“亡国”与“亡天下”区别 |
B.梁启超借顾炎武公民责任观宣扬主张 |
C.维新派与顾炎武均一致反对君主专制 |
D.梁启超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要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