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
材料二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
(2)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二的观点的?
材料一 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
材料二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
(2)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二的观点的?
2.单选题- (共6题)
2.
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故称之为通商战争”。由材料可知
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 |
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 |
C.历史结论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臆断 |
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
3.
近代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打击,加速了它的衰落和败亡。在此意义上,太平天国运动
A.标志着旧式农民战争的结束 |
B.标志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
C.削弱了清朝政府的集权统治 |
D.具有了工业文明的时代气息 |
4.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5.
表格中是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历史记述 | 出处 |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 《旧唐书高祖本纪》 |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讨之,不利而旋 | 《旧唐书太宗本纪》 |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 《新唐书太宗本纪》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
B.李世民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
6.
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
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 |
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
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
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