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大连第二十九中学高考文综二模历史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73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前期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迅速增加,住房拥挤不堪。城市发展和建设毫无规划可言,城市街道曲折狭窄,联排式、大杂院式和“背靠背”式房屋充斥新兴的大城市,利物浦与曼彻斯特的地窟、伦敦的贫民窟令人触目惊心,公共设施则几乎等于零。
随着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英国社会民主化运动已逐步走上稳健的正常轨道。19世纪英国城市改革主要有中央立法和城市地方立法两种。在中央以1835年的《城市自治机关法》为开端,在民主基础上产生由市议会、市长和市参事会组成的新市政府,履行日益扩大的社会管理职责,从市政公共设施到街道、供水、垃圾和交通,再到精神生活的基础设施,如公园绿地、学校建设、图书馆和博物馆。到19世纪末,英国城市地方建设基本完成。到20世纪初期,经济领域中垄断与集中思想的抬头,政治领域中国家机器也日益加强,并将权力日益集中化,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行政管理。
英国城市民主改革进程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精神。以19世纪中下叶各城镇建设市政厅为例,当时市政厅被当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市政厅的建筑与否、建筑的风格、建筑地址、预算、招标等都在公开的原则上进行。人们不仅仅把市政厅当做宏大的办公楼,而且把它当做是进行盛大的招待会、音乐会的场所,因此市政厅客观上具有议会厅、法庭、音乐厅等其他功能。市政厅已是群众提升其自身境界的工具。
——摘编《19世纪英国城市政府的民主化改革》
(1)概括英国近代城市民主化改革的背景。
(2)评述英国近代城市民主改革的特点。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现在正流通市面的纸币,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停止使用……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只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偷漏。”……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和银类者,均必须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如有故存隐蔽,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根据中国货币近五年来对英镑的平均汇价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

——《财政部改革币制令》(国民党政府1935年11月)

材料二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陆续发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改革币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民币的发行背景,分析人民币发行的措施及其作用。
3.
材料:1969年,勃兰特成为联邦德国总理,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该政策发端于1961年的柏林墙事件,他曾在回忆录中说,建立柏林墙“这一天的经历对我以后岁月中的政治考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时任西柏林市长的勃兰特,深切地感受到在核时代坚持对抗的严重危险性,因此,他提出了“两个德国,一个民族”的理论,主张首先应该缓和两德的关系,开展人民之间的接触,然后才能考虑德国的重新统一问题。1963年该政策初具雏形,1970年8月12日,联邦德国与苏联签署了《莫斯科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同意互相放弃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并承担义务,只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西德声明该奈约不违背西德今后在和平的环境中重新统一德国的目标。1970年联邦德国与波兰也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971年9月《四国柏林协定规定》:四国保证不再西柏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西方三国承认西柏林不再是联邦德国的组成部分。苏联(含东德)则承认西柏林在经济、社会和法律制度上实际归属联邦德国;联邦德国与西柏林之间的公路、铁路和水路过境交通应该通行无阻。1973年两个德国同时加入联合国,同年12月,联邦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也建立了外变关系。
——摘编自齐世荣、吴虞谨《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兰特实施“新东方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
4.
材料阮元 (1764—1849),出生于扬州府城一个文武兼备的家庭。幼年、少年时代受父母的精心教育,为日后的学业精进打下良好的基础。阮元的家乡扬州府地处南北大运河咽喉之要津,讲学与办学之风甚盛,外地文士与当地士人结合,切磋学问,既培养了人才,也造成文风兴盛。阮元在家乡有机会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及与友人研讨学问,离开故里也能向乡前辈讨教。阮元是一个勤奋的人,聪明好学,不间断地研究学问,在治学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不是为标新立异而创异说。阮元治学领域广阔,经学、文字学、金石学、天文历算学、史学、地理学、校勘学,无不涉猎,尤专于经学,编撰有《揅经室集》《畴人传》《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广陵诗事》等巨著。李元度评价他说:“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大年,其名位著述足以弁冕群才,其力尤足提倡后学,若仪征相国,真其人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阮元取得突出学术文化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阮元及其文学成就的影响。

2.单选题(共9题)

5.
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
A. 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B. 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
C.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 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
6.
汉昭帝始元六年,征文学贤良问以治乱,“皆对愿罢郡国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这表明盐铁官营
A.遭到知识阶层强烈反
B.与重农抑商政策相背离
C.强化了封建大一统政权
D.败坏了汉代的社会风气
7.
在“蒸汽”时代的英国,许多贵族出巨资购置设备,开发煤矿、投资修筑铁路、运河;工商资本家不断追寻市场、发现商机、谋取利润;工人为了按日或按月的薪水拼命工作;农舍中劳作者也经常为小雇主工作。据此可知
A.两大对立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B.英国的民族主义具有殖民主义的特点
C.投机行为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D.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
8.
下面为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单位:%)该表反映出晚清
年份
半制成品
制成品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1873
37.4

58.3
1.7
1893
28.4
0.1
58.4
2.5
1903
17.2
14.7
9
8.0
 
A.传统手工业急剧衰败
B.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C.已形成合理经济布局
D.经济受到列强掠夺
9.
我国从1978年以来产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经理和农民工等新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该现象主要源于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
C.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10.
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
A.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
B.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
C.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重要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
11.
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12.
美国政府在1961年向尼日利亚政府提出了农业技术援助计划,批准使用23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与尼日利亚在农业扩展和培训领域内的技术合作项目。它对刚果也有类似的技术援助项目,签署了一份关于在刚果共和国发展农业的合同,通过刚果多种工艺学会在刚果发展农业教育和扩展项目”。美国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缓和东西方对峙状态
B.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
C.同苏联进行冷战对抗
D.消除全球发展中贫富差距
13.
宋代初年政府禁止三品以下的官员和庶民穿紫色服饰,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这表明宋代
A.百姓始终引领时代服饰潮流的发展
B.权力的管制对百姓服饰作出让步
C.民本思想得以充分落实
D.各阶层间人员流动频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