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56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文风日起,士子要求就学读书,但政府尚无暇顾及教育,一批由私人创建的书院兴盛起来。由于书院不属于官学体制,故都根据自己的需要聘请山长(注:指管理人员)或教师及开设课程。书院基本以“四书”“五经”为教材,此外,程颐、朱熹等人的作品都列为书院的重要读物。书院的教学,除教师讲授外,还重视指导学生读书和自修,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南宋,朱熹兴办的白鹿洞书院,兴起了讲会这一讲学形式。1181年,朱熹邀请陆九渊到书院讲学,朱陆学术观点虽不同,但朱不仅请陆九渊讲学,还把他的讲义刻石立于院门,为不同学派的论命树立了范例。明中叶以后,讲会制度盛行,王守仁及其门徒和湛若水及其门徒在各地方往返讲学,从不同角度相互辩难。各书院还建立起一套讲会制度,不少著名学者不远千里赴讲,准时到会,仪式很是隆重。元以后,特别是清代,政府加强对书院控制,使书院官学化,讲会制度逐渐衰落。
——摘编自陈元晖等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
材料二  18世纪晚期,德意志的大学教育在欧洲极为落后。1810年,普鲁士创办了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对世界进行新解释、粉碎宗教迷信的世俗化中心,包括人文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柏林大学建立之初,普鲁士政府宣布“国家取代教会成为大学财政上的提供者”,但并不以此作为干预、限制大学内部事务的理由。因此,大学教授的评定依据其在科学研究上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成果,大学校长是由教授们选举产生的。同时,大学教授与校长一起组成教授会,决定内部事务。大学教授的权力很大,有自由的开课权。大学生的学习也有充分的自由,他们既可以去听教授的讲授课,也可以去参加教授主持的研讨班;既可以独立地从事研究,也可以与同学进行结伴式的自由讨论,更可以进入图书馆查阅任何资料。柏林大学创办后,形成了独特的“柏林大学模式”,不仅成为全德意志,而且成为全世界大学仿效的样板。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书院和德国“柏林大学模式”办学理念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间书院和德国近代大学的历史走向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走向的主要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为了健全和维护户籍制度,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汉制,每县设户曹,掌户口之政,于每年八月案比户口。“案比户口”,就是把户口按什、伍组织编制起来,并审阅他们的面貌同所登记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一年一度的案比户口,实为核查户口和防止奸非的强制性措施。案比户口之后,就实行造籍。造籍时,必须选用字迹清楚的人进行抄写。每年将户籍层层上报,接受朝廷的检查,谓之“上计”。户籍是上计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央督促各郡国县道重视人口的增减和检查户籍制度实行情况的一种手段。还利用“赐民爵”制度,引诱流民重新占籍。从西汉惠帝时开始,已实行普遍給天下民户主赐爵的制度。到东汉时又给流民欲占者赐爵,其目的在于以赐爵的荣宠去欺骗农民,使之地著,不随便脱籍流亡,即使脱籍了也乐于再占名籍,借以维护和巩固户籍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

大事年表 

英国

1802年,颁布《工厂法》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1836年,工人阶级发动宪章运动争取普选权
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

美国

19世纪50年代,两党制最终形成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 
1898年,美西战争后势力侵入菲律宾、古巴等地 

法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50年,巴尔扎克完成《人间喜剧》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德国

1844年,普鲁士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1年,德国统一并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1882年,德、奥、意三国建立军事同盟

 

上表为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历史大事年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23题)

4.
公元前399年,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的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下面是与这次审判相关的信息
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审判人员
产生方式
500名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材料直接反映出雅典
A.民主范围比较狭窄B.公正至上的司法实践
C.被素养低下者控制D.已形成一定民主程序
5.
罗马《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对贵族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除,两者之间斗争并没有因此而终止。这法律的颁布
A.推动了罗马帝国的经济发展B.加速了罗马奴隶制的瓦解
C.推动了罗马立法工作的开展D.废除了罗马的债务奴隶制
6.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B.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7.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B.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
C.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D.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8.
1871年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经济实力位居欧洲前列。但同时,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发展缓缓慢。对此现象理解合理的是
A.集权体制是工业化初步发展的制度保障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解了民众的民主诉求
C.德国政体符合民族特征有利于经济发展D.复杂的国际矛盾阻碍了德国政治的民主化
9.
据统计,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 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
A.国家行政职能得到强化B.政体适应自由主义的需求
C.民主制衡原则受到冲击D.统治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
10.
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据此可知
A.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C.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
11.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论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产生
12.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D.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13.
下图为东汉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据此,图中描绘的应为
A.酿酒源于东汉的史实B.豪强地主的酿酒作坊
C.自给自足的家庭副业D.世代相袭的匠户制度
14.
汉唐时期,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
A.土地兼并得到认可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5.
明清著名文人学士的文集中有许多商人的墓志铭、传记、寿序等,如王阳明的《节庵方公墓表》的传主就是富商方节庵。这反映出当时
A.弃儒从商风尚的盛行B.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C.工商皆本思想的形成D.传统四民秩序的瓦解
16.
如下图所示,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据此判断下图所列四个国家从左至右依次是
A.英国 德国 美国 中国B.英国 中国 美国 德国
C.美国 中国 德国 英国D.德国 英国 美国 中国
17.
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A.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C. 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 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18.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技术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19.
普罗塔格拉认为,所有的制度都是凭借人类的习惯或律法创建的,而非通过自然,其说教引起人们恐慌,因此他被驱逐出雅典。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自然法理念深入人心B.传统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
C.民主思想受到了遏制D.重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0.
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这充分说明
A.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B.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
C.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D.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
21.
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差异B.国际地位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D.政治制度的差异
22.
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
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
C.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
D.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一致认同
23.
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24.
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作为史料,它
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
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
C.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
D.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
25.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尚未使用雕版印刷B.宋代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
C.宋代活字印刷日臻完善D.宋代已广泛使用活字印刷
26.
下面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主要农书简表。该表可以说明明清时期
农书名
作者
地区
主要内容
《宝坻劝农书》
袁黄
天津宝坻
包括天时、地利、田制、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等八篇
《农桑经》
蒲松龄
山东淄博
蚕桑
《梭山农谱》
刘应棠
江西奉新
记叙了从种到收的水稻生产全部过程
《三农记》
张宗法
四川什邡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浦泖农咨》
姜皋
上海松江
水稻栽培管理的技术和经验
《马首农言》
祁俊藻
山西寿阳
内容包括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祠祀、织事、杂说等14篇
《农言著实》
杨秀元
陕西三原
关中旱塬地区农业生产技术
 
A.传承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传统B.政府推广使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
C.农耕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D.农业呈现出东西部均衡发展的态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