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部分)
从如表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信息,并简要加以说明。
材料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部分)
年代 | 总类 | 哲学、宗教 | 自然、应用科学 | 社会科学 | 历史地理 | 文学艺术 | 合计 | 年平均数 |
1895年 | 1 | 1 | 4 | 1 | 2 | 3 | 12 | |
1896—1911 | 8 | 38 | 172 | 366 | 238 | 136 | 958 | 63.86 |
1912—1937 | 20 | 81 | 492 | 660 | 161 | 345 | 1759 | 70.36 |
1938—1945 | 2 | 4 | 41 | 42 | 17 | 34 | 140 | 20.00 |
合计 | 31 | 124 | 709 | 1069 | 418 | 518 | 2869 | |
从如表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信息,并简要加以说明。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1979年前后是中国命运大转折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78年的所有出国考察中,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谷牧所率的考察团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对西欧的访问。它和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2)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变化。
材料一 在1978年的所有出国考察中,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谷牧所率的考察团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对西欧的访问。它和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摘自(美)傅高义著《邓小平时代》
材料二1978年12月13日 | 时任美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说,他会将邓小平的意见转告华盛顿,邓同意1月1日是宣布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好日子。 |
1979年01月01日 | 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在他列出的3个主要目标中,其中1个是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 |
1979年01月06日 | 即三中全会刚过两周,北京就为***万里说:“不必陷入争论,你这么干下去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 |
——依据(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改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重要讲话的标题,用一句话指出这一讲话的历史地位,并简述该重要讲话的基本内容。(2)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变化。
3.
材料:1948年,汤因比撰文指出,“欧洲(在此实际指西欧)的衰落毋庸置疑”而“欧洲以外的地区正在崛起”。汤因比所指的“欧洲以外的地区”既包括冷战中对抗的两极——美国与苏联,也包括亚非拉等当时已经或者正在摆脱西欧殖民统治的广大地区。他认识到不仅从长远看和平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在短期内,冷战不会结束,为一场类似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对抗也不会发生。他认为二战的特点之一是其“毁灭性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
“现代战争的坏性更大,不仅对参战的士兵,而且对平民都有很大影响。这会使人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争取和平”,“在战争这种制度的背后,存在着这样一种设想,就是认为交战国必有一方胜利,一方失败,而战胜国从胜利中所得到的利益一定比付出的多。这种企图往往是隐藏在背后的。实际上,战争往往给胜利者一方也带来破坏。至于核战争,胜利的一方是不存在的,无论你付出多高的代价。这种推测将会打消各国发动战争的合理动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战争的坏性更大,不仅对参战的士兵,而且对平民都有很大影响。这会使人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争取和平”,“在战争这种制度的背后,存在着这样一种设想,就是认为交战国必有一方胜利,一方失败,而战胜国从胜利中所得到的利益一定比付出的多。这种企图往往是隐藏在背后的。实际上,战争往往给胜利者一方也带来破坏。至于核战争,胜利的一方是不存在的,无论你付出多高的代价。这种推测将会打消各国发动战争的合理动机。”
——摘编自王薇、王黎《阿诺德・J・汤因比论二战的影响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的危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谈谈你的看法。
3.单选题- (共6题)
4.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B.此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
C.此时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
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胜利信心 |
6.
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
7.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 |
B.商人社会地位日益重要 |
C.商人操纵粮食交易市场 |
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
8.
某学者描述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的时代变迁时以佛教雕塑艺术为例,“秀骨清像、飘逸绝尘的形态被健康丰满、慈祥和蔼的形态所替代;对悲惨现实痛苦牺牲的描绘倾诉被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所替代;雕塑与壁画强烈对比的矛盾美被相互补充的和谐美所替代。”这位学者描述的时代变迁是
A.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 |
B.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
C.从隋唐到宋元 |
D.从宋元到明清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