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末革命的时候,人人都以为从此安宁了,不料袁世凯秉政结果,反而不好。……现在的段祺瑞、徐世昌执政,国事更加不好。这个时候,中国人因为对于各方面的失望,大有坐以待毙的现象。自从德国大败、俄国革命以后,世界上的人思想多一变。于是,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何以社会上对于五四运动无论是赞美、反对或不满足,都有种新的和前者爱国运动不同的感想呢?他们所以感想不同的缘故,是五四运动的精神,的确比前者爱国运动有不同的地方。这不同的地方,就是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精神。
(2)“清末革命”、“德国大败”、“俄国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你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某种突破”?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末革命的时候,人人都以为从此安宁了,不料袁世凯秉政结果,反而不好。……现在的段祺瑞、徐世昌执政,国事更加不好。这个时候,中国人因为对于各方面的失望,大有坐以待毙的现象。自从德国大败、俄国革命以后,世界上的人思想多一变。于是,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何以社会上对于五四运动无论是赞美、反对或不满足,都有种新的和前者爱国运动不同的感想呢?他们所以感想不同的缘故,是五四运动的精神,的确比前者爱国运动有不同的地方。这不同的地方,就是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精神。
——陈独秀:《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1920年4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在空间上的特点。(2)“清末革命”、“德国大败”、“俄国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你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某种突破”?
2.
不同视野下的康乾盛世康雍乾三朝在我国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时期,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
材料一:“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两岸的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中国与英国(欧洲)18、19世纪人均国民收入对比
(1)上述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视角看“康乾盛世”的。
(2)从材料三的经济数据中,你可以对18世纪的中、英两国经济得出什么结论?
(3)经济学家对18世纪的经济数据估算为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4)对于上述材料料中的“康乾盛世”,你是如何理解的?
材料一:“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两岸的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我看乾隆盛世》(1804年)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约翰·巴罗著
材料二: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据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合33~44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的情况十分普遍。——徐浩《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1999年)
材料三:国内外经济学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18世纪的经济数据进行了估算,结果如下。中国与英国(欧洲)18、19世纪人均国民收入对比
学者(基准价格指数) | 年份 | 中国 | 英国 |
贝洛赫(1960年美元价格) | 1800 | 228 | 324 |
1840 | 206 | 447 | |
刘瑞中(1700年银两价格) | 1700 | 13.2 | 19.91 |
1800 | 13.4 | 61.47 | |
麦迪森(1990年美元价格) | 1700 | 600 | 923(欧洲) |
1820 | 600 | 1090(欧洲) | |
刘逖(1990年美元价格) | 1700 | 378 | 采用麦迪森数据 |
1800 | 311 | 采用麦迪森数据 |
——李强/徐康宁/魏巍《“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基于经济数据测算的分析》《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1期
问题:(1)上述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视角看“康乾盛世”的。
(2)从材料三的经济数据中,你可以对18世纪的中、英两国经济得出什么结论?
(3)经济学家对18世纪的经济数据估算为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4)对于上述材料料中的“康乾盛世”,你是如何理解的?
2.单选题- (共14题)
5.
叶圣陶在1949年9月29日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日记中的“重大事件”是指
A.《论联合政府》 |
B.《双十协定》 |
C.《共同纲领》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0.
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改革开放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B.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 |
C.人民公社长青藤,贫下中农向阳花 |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