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29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3/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就颁布诏书:“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其后历经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各朝,海禁政策不断升级强化。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奏请开放海禁。这一奏议得到朝廷批准,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隆庆开海局面之所能够形成,主要是因为明穆宗及其朝廷了解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关系,顺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当开海的呼声。福建地方大员一再奏请在该省开海,是基于“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的生活传统。隆庆开海后,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生丝及纺织品、陶瓷器、漆器等工艺品、矿产品及金属制品、水产品、农产品等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

——摘编自陈尚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及随后于1843年签订的细则性附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口岸开放通商。清政府面对英国、法国、美国领事联合在各自租界征收关税的事实,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设立一个外国税务司。这一海关体系的建立,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保证。客观上分析,条约通商体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区域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系的形成。

——摘编自张明之《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条约通商与晚明开海通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条约通商贸易体制对近代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以前,史书大都私家著作,而典籍掌故,藏于秘府,私人很难参阅,修一代之史却需要参阅大量的资料。私家修史容易触犯统治者的禁忌和利害。唐太宗认识到只有政府控制修史,才能统一思想,扫除分裂割据的历史痕迹,多次劝诫大臣“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把前代兴衰作为经验教训,因而格外重视修史。唐太宗于贞观三年(629年)开始设立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由宰相任监修,负责领导,又别调他官兼任纂修,下设修撰、司直,从事编纂工作,号曰史官。从此,纪传体正史的编纂大权由政府掌握。
“二十四史”中,有八部修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唐以后各朝沿袭此制,连续修史,使我国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史料。而宰相监修制度使史学更多向政治靠拢,由于政治压力或个人的喜好,史官秉笔直书的原则往往受到挑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修史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修史制度改革的作用。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鸦片战争结束不久刊出的《瀛寰志略》中,身为满清封疆大员的徐继畬,对“不僭位号”、“不传子孙”、“推举之法”、“天下为公”、“公器付之公论”的共和体制竟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其识见与胆略在当时确属罕见。因为这是对当时居绝对统治地位的皇权神授、万世一系、“朕即***衙门于1866年重新刊行,成为近代中国人了解世界的“标准本”。1867年,徐氏出任新成立的培养洋务人才的“同文馆”总管大臣。
——摘编自《徐继畬的命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瀛寰志略》遭遇“谤议”以及后来“成为近代中国人了解世界的‘标准本’”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徐继畬对晚晴中外交往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等
材料展示了20世纪中美关系发展历程,蕴含了发展外交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单选题(共6题)

5.
***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下列说法最能揭示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出现高潮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发展
6.
2013年巴中区某乡村委员会经全体村民代表一致表决,同意罢免村主任职务,原因在于村主任能力弱,不能带领大家发财致富,同时还长期享受不应该享有的低保,有以权谋私行为。村委会的决定反映了
A.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B.基层领导干部腐化行为十分严重
C.公民的主权意识进一步提高
D.直接民主适合中国国情
7.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关于草市描述的很多,下列关于草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B.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宋代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D.明清时期草市已被地方工商业市镇取代
8.
下表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登记表。

该材料表明了
A.甲午战后清政府继续兴办官办企业
B.中国近代化进一步发展
C.商办企业发展迅速
D.民营企业规模超过官办企业
9.
据记载,在开埠初期的一二十年间,像洋布、洋皂、玻璃制品等日用洋货,虽多制作精致,外观漂亮,有的也比土货更好用,但由于售价贵,普通人家还很少购用,人们只是把它们看作有钱人为好奇炫新才会买的奢侈品、高档品。该材料说明在近代初期
A.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深受西方影响
B.自然经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顽强抵制
C.通商口岸附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工业经济的优势还未充分体现
10.
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

以今日之见,严复的译文
A.比较全面地反映赫胥黎的进化论思想
B.其生物进化论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C.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深刻社会变革的要求
D.阻碍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传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