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仁怀市2018届九年级第四次中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462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8

1.选择题(共6题)

1.
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徙(xǐ)   哄拖   趋之如归(qū)    名副其实
B.承载(zài)  积淀   争妍斗艳(yán)   司空见贯
C.星宿(sù)   瞩目   难辞其咎(jiù)   巧言令色
D.珍馐(xiū)  典籍   韬光养晦(tāo)   相安无事
2.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六月的太阳肆无忌惮地炙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也叫个不停。
B.这家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但找不到吃的,只好将就了。
C.心中先有了跃然纸上的人物,才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
D.他在班上表现积极,劳动中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3.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菜市场里品种可多啦,有白菜呀、黄瓜呀、土豆呀、山药呀,可以说应有尽有。
B.晚上八点,茅台古镇上演升光水舞秀,游客们不仅感叹道:“多美啊,茅台的夜晚!”
C.最近很火的几部电影分别是《战狼》、《红海行动》、《捉妖记2》。
D.小王对我说:“明天是你的生日,你是要看电影呢?还是要去吃美食?”
4.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B.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C.精准扶贫干部为小明送去了衣物、书包、钢笔、圆规等学习用品。
D.班规是我们认真通过并研究出来的,所以我们大家都要自觉遵守。
5.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本人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65元,请失主前往学生会认领。
B.这次能邀请到您作为颁奖嘉宾,真是我们的荣幸。
C.小王说:“您太客气了,礼物太贵重了,我不敢笑纳呀。”
D.犬子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的画简直栩栩如生。
6.
名著积累——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星期五是一个野人,有一次在沙滩上差点被另一个部落的野人吃掉,但鲁滨逊最后救了他,正好当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就给他命名为“星期五”。
B.《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C.《骆驼祥子》中祥子因妻子小福子难产而死,于是不得不卖掉车子埋葬妻子。
D.《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2.诗歌鉴赏(共1题)

7.
诗歌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题1】本词下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2】选出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    )
A.词的上片由眼前景物落笔,由美好的神州风光联想到国家兴亡。
B.“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化用杜牧《登高》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
C.“年少”强调了孙权的雄才大略,暗指类似东吴占据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的人。
D.这首词通篇运用设问,互相呼应,悲怆雄壮,又含蓄委婉,意境高远。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⑪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⑫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⑬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⑭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⑮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小题1】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地位尴尬,滋生仇恨→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小题2】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小题3】文章首段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4】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试结合全文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9.
(题文)难得淡定
①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③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④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⑤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⑥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⑦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小题1】(小题1)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小题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
【小题3】(小题3)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有什么作用?
【小题4】(小题4)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综合性学习(共4题)

10.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留学生安全事件启示录:补上“安全课”至关重要
(材料一)
据不完全的统计,每年都有超过1000名中国公民在海外遇难,其中多数为留学生。
仅仅在去年,就发生了几起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害的事件。属于恐怖袭击类的极端事件。如去年6月12日凌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一家酒吧发生枪击事件,造成50多人死亡。去年4月底,成都女生冷梦梅在澳洲遇害,去年5月,中国在德国的女留学生李洋洁在夜跑时遇害。校园暴力类的,比如校园中的凌辱事件。2015年,美国加州的中国留学生凌虐同学,事后作恶者被判刑。法律问题也容易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由于很多国内刚出去念书的孩子,法律意识淡薄,在触犯了法律并不知道,比如开车突然变道在国内是常事,但在很多国家是法律禁止的。再如在国内,面对警察时有人都敢动手动脚;但在国外,警察怎么说你就得怎么做,否则分分钟被逮捕。
(材料二)
益咕噜国际教育智库发起留学安全调研,500位家长接受了问卷调查。他们通过微信投票的方式,就对留学安全的认知、态度、应对方法等多个问题作出回答。
本次参与调查的1012位家长来自海内外各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此次参与调查的家长,51%的孩子是女孩,49%的孩子是男孩;81%的孩子正在留学或准备留学,19%的孩子尚未准备留学。
(材料三)
益咕噜通过总结发生过的留学生安全事件以及对专家进行访谈,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可行的安全建议。
掌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应该首先明确四个层次:认知、防范、应对、逃生。
认知就是学生对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对社会治安有危险的情况下,知道危险在哪里,来自什么人、或者什么方面。有认识才谈得上规避和防范,学生要知道危险的种类和相应的处理方法。
要“防范”和“应对”,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甚至需要平时的演练。比如,遇到枪击,应该撒腿就跑吗?你真跑可能就被击中了。枪击发生的时候,如果人处于站立姿势,被半自动步枪袭击的可能性在80%左右;半蹲的时候,被袭击的可能性大概为40%-60%;如果采取卧倒的姿势,被袭击的可能是10%。因此,撒腿就跑并不是遇到枪击的上策。当然,具体采取哪种策略,还是要根据当时的情况综合判断。
但有些时候,“逃生”就是首选。比如地震发生的时候,有条件的情况下当然是疏散到空地上比留在建筑物内更好。再比如,手雷爆炸是向上呈碗状散开的,碎片扩散的范围很大。而手雷扔出来后,大约有3秒时间来引爆,如果能把握这3秒逃生,生还的机会就更大。
居住环境对留学生的人身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通过挑选社区来提高住所的安全保障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留学生炫富被害”也是留学安全问题的关键词之一。2015年9月,温哥华一名中国留学生被绑架撕票,绑匪选择对他下手的原因正是他优渥的家境和显眼的天价跑车。对于所有的炫富遇害案,新闻都把矛头指向中国留学生的炫富行为。“财不外露”是千古良言。炫富招致“羡慕嫉妒恨”的情绪是小,因此丢了性命是大。这方面,父母在送孩子出国之前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引导孩子养成合理支配金钱的习惯。以上的安全提醒和建议,只涉及到出国留学的“常见风险”。
(材料四)
要保证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绝不是仅靠“提高警惕”就能解决,还需要留学生深入了解周围的居住环境,理解中外文化差异,知道并能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果事先能够知晓和评估风险,在心理上和生活中有所准备,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在关键时刻就更有可能保住性命、减少损失。为了“高高兴兴出国、平平安安回国”,留学生和家庭都需要提高安全意识,了解潜在风险,学习专业知识,好好地补上“安全课”。
【小题1】根据(材料一),从目前海外留学生遇到的安全事件来看,安全事件有哪几类?(至少列三点)
【小题2】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留学生应补上哪些“安全课”? (至少列三点)
【小题3】下列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接受调查中,有近两成的孩子打算留学。
B.遇到枪击撒腿就跑是上策。
C.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要理解中外文化差异,要知道并能运用该国的法律法规。
D.居住环境对留学生的人身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间接影响。
11.
请你从下列图片中写出古代的交通工具。

A:________ B:__________    C :__________
12.
请你从24题中,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写出带有这种交通工具的诗句。
选择: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希望中学在开展此项活动中,于2018年6月2日收到市客运公司捐赠的活动经费8560元,请你以希望中学的名义,向市客运公司开具一张收条。

5.作文(共1题)

14.
根据下面要求写一篇文章。

某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问答,最后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冥思苦想,终于完成了一件作品的艺术家;不断尝试,最终用沙子筑出城堡的儿童;悉心付出,看到孩子健康成长的母亲;坚守岗位,成功挽救生命的医生。由此我们知道,快乐来自努力后的成功。

结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

6.(共1题)

15.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注:休祲:凶兆和吉兆。跣(xiǎn):赤足。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臣之妻臣 私:_______ ②王之甚矣  蔽:_______
③时时而进 间:_______ ④今日也    是: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4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