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621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8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时期,公民人数很少,只有镶有公民权的群体才是城邦的主人。一方面是公民“轮番为治”“主权在民”以治理城邦;另一方面,公民又是城邦内一切非公民——包括努力、外邦人、边区居民以及自己家中的妇女和小孩的“主人”。梭伦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柏拉图讥讽说:“在这种制度下每个人几乎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甚至连人们蓄养的动物都比在其他城邦里自由,驴马也在路上到处撞人。”自由有其边界,当个人自由的行使超越了某种程度,就会妨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韩向臣《自由还是奴役——论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权》

材料二 王政时期,罗马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邦,周围强邻四起,为了生存,就不断接受外来人、努力为罗马公民。共和国时期,成为罗马公民能够获得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罗马国家的兴盛促进了罗马公民权价值的上升,授予内部的平民和奴隶以及外部的拉丁人、意大利同盟和外邦人以公民权。帝国时期,“越来越多地中海世界的居民获得了罗马公民权,成为罗马法律的保护民”,因为在古罗马,公民既是军人,又是纳税者。公园212年,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境内全体自由民罗马公民权,“随着皇权的兴起,罗马公民资格已丧失了它的政治价值。如今,它的社会重要性也照样丧失了”。

——摘编自张国辉《试论古罗马的公民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特征与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罗马公民权与古代雅典相比有何不同。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央苏区是以瑞金为中心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前社会在婚姻上要求“八字相合”,订婚需要遵循“六礼”,接亲要求有丰厚的聘金礼金,讲究的是门第相当。婚姻虽涉及青年女男的终身大事,但无论女男均不能自由选择配偶,女男双方结合与爱情无关。广大妇女完全依附于男子,一直处于传统社会最底层。中央苏区征服对封建社会中的买卖婚姻进行了否定,所辖各地废除了聘金礼金的法律规定,认为婚姻必须以女男自由意愿为基础,并且在具体宣传和动员工作中着重调动妇女的积极性。婚姻法《条例》明确规定:实行一妻一夫,禁止一夫多妻;有妻妾者无论妻和妾都可以提出离婚,政府得随时批准之。中央苏区在婚姻改革制定婚姻政策时认为,在离婚问题上,把因离婚而起的任务和责任,多交给男子负担;离婚后,女子如未再行结婚,男子须维持其生活,或代行种田,直至其再婚为止。

——摘编自童莹莹《中央苏区婚姻制度改革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之处中央苏区婚姻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中央苏区婚姻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婚姻改革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中国军队入越接收期间正式二战后初期越南北方(一下简称“越北”,指北纬16度以北地区)政局奠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约3万日军军事力量仍然存在;法国在英军的帮助之下英进入越南北纬16度以南,急欲重返北纬16度以北;越南民主共和国刚刚成立,但亟待巩固。

——孟端星《中国军队入越接收对二战后初期越南北方政局的影响分析》

材料二 根据盟军统帅部的部署,中国军队入越接受北纬16°以北的日军投降。1945年9月,中国陆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率领军队驻越南,随行的有国民政府行政院越南顾问团,顾问团由国民政府军部、财政部、外交部、交通部、粮食部和中央党部人员组成,主要目的是利用驻越之便,干预越南政治,将越南时局导向中国。

——摘编自罗燕霞《二战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对越南时局的认知及政策调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入越接受日军投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入越接受日军投降的意义。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高拱(1513—1578),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他是明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隆(庆)万(历)大改革”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于隆庆三年(1569)底复入阁,继又提任内阁首辅并兼掌吏部事后,针对当时西北俺答频繁入侵、东北女真屡次反叛的局势,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边政改革,如创建兵部官员储备和特迁制度、边官将佐休假和内迁制度、军备人员不职误事的惩罚之制等,以提高明军的防御作战能力。在此基础上,他又制定并实施了一整套正确的战略方针和靖边方略:对西北鞑靼俺答部,执行积极防御的方针,以抚为主、以战为辅;对东北建州女真及土蛮诸部,实施分化瓦解的计策,寓战于守,寓守寓战;并取得了“西敌稽颡称臣,东番投戈授首”的卓越功绩。

——岳天雷《高拱的北疆整顿及其功绩》

(1)根据材料,归纳高拱边政整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高拱边政整顿的功绩。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17世纪以来,立宪运动迅速席卷了全球各地。如今,宪政已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形势,这充分显示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同性和宪政价值的普世性。然而,不同国家的立宪进程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有的国家立宪进程相对平稳顺畅,曲折反复较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取得了成功,例如英国和美国,其中美国最为典型,该国在取得独立战争胜利后,仅仅召开了一次制宪会议,指定了一部寥寥数千字的宪法,就一举完成了立宪大业。有的国家立宪进程一波三折,经历多次大起大落的剧烈变化,才建立起稳固的宪政制度,如法国。

——摘编自程汉大《正和博弈是立宪成功之道》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13题)

6.
在被雅典陪审法庭宣判有罪之后,面对劝其越狱的弟子,苏格拉底说,对于冤案,越狱是一种正义,但遵守即使是不公正的法律,同样也是一种正义的要求,而且在价值上,后一个正义要比前一个正义更为重要。材料可用来说明苏格拉底
A.认为雅典法律体系完备
B.主张雅典实行精英政治
C.具有强烈的法制意识
D.认为雅典应该赋予公民自由
7.
雅典陪审法官由抽签方式选出,这些法官被分到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人,投票判决时,互相之间事先不做商议。雅典的这一陪审程序有利于
A.案件审判公平公正
B.缓和雅典阶级矛盾
C.扩大民主政治范围
D.提升民众参政意识
8.
伯利克里为演说家型的政治家,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称赞伯利克里“能够尊重人民的自由,相同时又能够控制他们”,所谓“控制”,就是利用演说来说服人民按照他的建议行事。这说明
A.伯利克里改革推动公民权的扩大
B.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个人专制
C.政治演说是公民参政的必备途径
D.演说在雅典民主政治中作用重大
9.
早在指定《十二铜表法》时,罗马就专门成立十人小组进行“准专业”式的工作,“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解释也获得了等同于法律的权利;《查士丁尼国法大全》是由查士丁尼出资并任名誉主编,以特里波尼为首的专家团队倾力而为的杰作。这表明罗马法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注重社会实践
C.重视法学家的专业优势
D.具有多元精神
10.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诚然为贵族进一步压迫农民提供借口,但“不管怎样,实施这种绝对不承认封建关系并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该观点
A.认为罗马法的民主成分较少
B.客观的批评了罗马法的影响
C.强调罗马法的局限性不明显
D.指出罗马法适用于封建社会
11.
查士丁尼编撰法典的原因是他认为一位君主不但要在军事上的成就受到赞扬,而且还应该在法律上所拥有的权威得到褒奖,法律不管在战争时期或者是在和平时期都能对国家的各项工作进行指导。这说明查士丁尼执政时期
A.法律为其开疆拓土服务
B.崇尚法治调和民族矛盾
C.依靠法律强化专制统治
D.法律权威已被社会认可
12.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均认同绝对王权应该淡出英国的政治舞台,人类的幸福应该构建在宪政的基础之上。这说明当时英国
A.确立立宪体质有必然性
B.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英国高层斗争比较激烈
D.意识形态的矛盾日益尖锐
13.
1832年6月,英国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由国王批准,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一个议员席位。余下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这种改革方案
A.兼顾了各方的政治利益
B.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C.恢复了英王的立法权力
D.破坏了英国民主政治的稳定
14.
1787年5月,美国13个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会议首先通过了“开会规则”,规则规定:开会议事,出席者不得少于7个邦的代表;一切问题由出席代表足够的各邦投票,由多数邦做出决定。这些规定体现了
A.政治妥协精神
B.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C.程序民主理念
D.民主与集中原则
15.
1877年5月,法国共和国派西蒙内阁打击教权主义的活动,总统写信对西蒙进行指责,西蒙内阁被迫辞职,王政派的布罗伊便被任命为内阁总理,众议院就此提出抗议,总统又将众议院解散。材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保皇派获取到了政治上的优势
B.社会发展尚不明朗
C.政治力量对峙严重危害共和制
D.总统拥有较大实权
16.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我认为必然有一个高于其他一切权力的社会权力;但我又相信,当这个权力的面前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阻止它前进和使它延迟前进时,自由就要遭到破坏。”为解决这个问题,美国
A.分权制衡中央与地方以及政府各部门
B.建立起联邦制政府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C.赋予地方政府足够权力防止独裁专制
D.民主选举产生代议机构行使国家权力
17.
1871年当选第三共和国总统的保皇党人梯也尔装扮成一个在口头上赞成共和制度的人,在他看来建立君主制不合时宜,但他的口号是:“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保皇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
B.巴黎工人阶级斗争高涨
C.共和派在会议中占据多数
D.社会民主进步力量增强
18.
1871年,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的职权包括审查法案及其调整各邦与帝国间的关系,并作为最高的上诉机关。其议员共有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占17席。依照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有14票反对,就可以否决任何一个议案。这一制度设计
A.体现了国内政治力量格局
B.破坏了联邦制的政治框架
C.削弱了联邦议会立法权威
D.违背了民主法治发展潮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