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市场自身的缺陷不断暴露,人民不得不承认政府干预经济和事物的必要性。泰勒制”为代表的企业科学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科学管理意识和理念被社会所接受,效率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美国政府从守夜人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由自由放任向加强管控转变,“效率政府”成为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20世纪的中期,是美国政府的重要转型时期。1900年到1945年间政府职员从30万增加到380万……政府的低效、浪费和官僚主义日益凸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对外交、政治以及社会问题的干预不断加强。20世纪中期后,“强政府、“忠诚政府和道德政府成为联邦政府改革所追求的新目标。
——摘编自《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西方国家走过了截然不同的历程。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1982-1998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政府职能转变处于次要地位。2003-2008年,主要还是部门整合,职能归并,但是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得到提升,2003年的《行政许可法》,使政屏取能转变呈现出法治化的趋势。2013年明确了政府职能改革的路径和突破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
——摘编自《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府职能转变》
(1)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期政府职能目标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原因。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市场自身的缺陷不断暴露,人民不得不承认政府干预经济和事物的必要性。泰勒制”为代表的企业科学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科学管理意识和理念被社会所接受,效率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美国政府从守夜人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由自由放任向加强管控转变,“效率政府”成为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20世纪的中期,是美国政府的重要转型时期。1900年到1945年间政府职员从30万增加到380万……政府的低效、浪费和官僚主义日益凸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对外交、政治以及社会问题的干预不断加强。20世纪中期后,“强政府、“忠诚政府和道德政府成为联邦政府改革所追求的新目标。
——摘编自《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西方国家走过了截然不同的历程。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1982-1998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政府职能转变处于次要地位。2003-2008年,主要还是部门整合,职能归并,但是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得到提升,2003年的《行政许可法》,使政屏取能转变呈现出法治化的趋势。2013年明确了政府职能改革的路径和突破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
——摘编自《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府职能转变》
(1)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期政府职能目标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原因。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探索即开始于1979年参加WHO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1992年,我国颁布了《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方案》确立了基本药物的遴选,其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基本需要。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每两年更新一次;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协调医药发展的重要手段。200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使用和价格管理的通知》,试行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和单独定价的政策,并通过将药品价格印在药品最小包装盒上来规范流通环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2007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探索即开始于1979年参加WHO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1992年,我国颁布了《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方案》确立了基本药物的遴选,其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基本需要。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每两年更新一次;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协调医药发展的重要手段。200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使用和价格管理的通知》,试行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和单独定价的政策,并通过将药品价格印在药品最小包装盒上来规范流通环节。
——摘编自《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渐进主义改革框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2007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2007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后德国分裂,联邦德国一直不承认民主德国,视其为德国东部领土,并于1955年开始推行哈尔斯坦主义,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深陷越南及其衰退,以及联邦德国对苏联、东欧的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迫使联邦德国开始酝酿一个新的东方政策,勃兰特曾在柏林墙事件时任西柏林市长,他清醒地认识到对抗的严重性,所以主张用和平手段谋求德国的统一。1970年8月12日,勃兰特访问苏联,正式签订了《莫斯科条约》。条约声明,最重要的目标是维护和平与缓和,保证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承认欧洲疆界的不可侵犯性和四国占领柏林的权利。联邦德国与苏联的关系从此得到改善,贸易交往逐年增加,成为苏联与西方贸易的最大伙伴。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德国实施新东方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邦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的意义。
材料战后德国分裂,联邦德国一直不承认民主德国,视其为德国东部领土,并于1955年开始推行哈尔斯坦主义,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深陷越南及其衰退,以及联邦德国对苏联、东欧的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迫使联邦德国开始酝酿一个新的东方政策,勃兰特曾在柏林墙事件时任西柏林市长,他清醒地认识到对抗的严重性,所以主张用和平手段谋求德国的统一。1970年8月12日,勃兰特访问苏联,正式签订了《莫斯科条约》。条约声明,最重要的目标是维护和平与缓和,保证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承认欧洲疆界的不可侵犯性和四国占领柏林的权利。联邦德国与苏联的关系从此得到改善,贸易交往逐年增加,成为苏联与西方贸易的最大伙伴。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德国实施新东方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邦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的意义。
4.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出身南朝世族,曾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据说得到东阳道士传授经法,修道之名闻于朝野.梁武帝即位后,多次请他出山,他谢绝不出,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一方面继承老庄思想和葛洪的方术理论,一方面顺应南方道教发展的趋势,把道教的理论与儒家以及佛教的思想进一步融合起来,主张三教合一。他自称梦中得佛授记,名为“胜力菩萨”,为此专门去郎县(今宁波)阿育王塔受佛戒。同时,陶弘景也是学者,医学家,对历算、地理、医药都很有研究,曾经整理《神农本草》,对后来本草学发展颇有影响.他的著作甚多,除了医学、养生、炼丹术以外,还包括家经典的注释、天文历算、地理方图等,只是大多没有流传下来。
(1)根据材料,概括陶弘景治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陶弘景。
材料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出身南朝世族,曾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据说得到东阳道士传授经法,修道之名闻于朝野.梁武帝即位后,多次请他出山,他谢绝不出,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一方面继承老庄思想和葛洪的方术理论,一方面顺应南方道教发展的趋势,把道教的理论与儒家以及佛教的思想进一步融合起来,主张三教合一。他自称梦中得佛授记,名为“胜力菩萨”,为此专门去郎县(今宁波)阿育王塔受佛戒。同时,陶弘景也是学者,医学家,对历算、地理、医药都很有研究,曾经整理《神农本草》,对后来本草学发展颇有影响.他的著作甚多,除了医学、养生、炼丹术以外,还包括家经典的注释、天文历算、地理方图等,只是大多没有流传下来。
(1)根据材料,概括陶弘景治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陶弘景。
2.单选题- (共18题)
5.
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说明当时罗马
A.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
B.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
C.皇帝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
D.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
6.
萧公权认为:“法律之治”的概念是英国“国王在法律之下”传统的积淀之下形成的……人民自己守法的习惯是维持法律的最大力量。据此可知
A.人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关键 |
B.社会发展决定法治发展趋势 |
C.传统文化决定了法治的特征 |
D.传统与习惯造就了法治社会 |
7.
《大刀进行曲》曾入选网络“十大我最喜欢歌曲”之一。该歌曲创作于1937年7月,歌词的第二句先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兄弟们”。这变化表明
A.国民党放弃“攘外安内”的政策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C.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
D.国共两党矛盾得以基本化解 |
8.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的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一国两制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D.改革开放 |
9.
基辛格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其意在说明
A.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 |
B.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 |
C.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 |
D.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 |
10.
汉代田庄不断扩大,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
B.豪强地主政治经济实力强盛 |
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
D.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
11.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
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 |
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
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
12.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二十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历史事件
A.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
B.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C.促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表明中国生产力有巨大飞跃 |
13.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
决策类型 | 五年计(规)划 | 决策主体 | 决策方式 |
“一言堂”决策 | 二五、三五、四五 | 国家主要领导人 | 个人决策 |
内部集体决策 | 一五、五五、六五 | 政府内部 |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 |
咨询决策 | 七五、八五、九五 | 政府内部+外部精英 |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 |
集思广益决策 | 十五、十一五 | 政府+外部精英+公众 |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 |
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 |
C.经济决策民主化逐渐加强 |
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 |
14.
到2002年,中国人民讨论的不再是航向是否正确,而是不断崛起、充满活力的中国对世界秩序和全球经济的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建立单一世界格局的破灭 |
B.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原则确立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
D.两极格局瓦解创造的良好机遇 |
15.
有专家认为:苏联经济增长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是靠出口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国际价格上涨(1973年中东战争以后石油价格提高了15倍)维持的,如果只靠企业内部积累,恐怕3%的增长率也难以保障。材料反映了苏联
A.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
B.逐渐转变为外向型的经济 |
C.仍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
D.经济发展取决于外部环境 |
16.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
17.
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潮
A.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
B.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 |
C.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
D.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
18.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 |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
C.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 |
D.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
19.
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这表明他们
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
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 |
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 |
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 |
20.
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
B.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
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
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 |
21.
孙中山说:“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这一做法意在
A.限制私人的垄断资本 |
B.促进中小民营资本发展 |
C.调动人民革命积极性 |
D.维护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