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制度创新是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唐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宋正式确立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宋至明清,防弊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材料三 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

(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唐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宋正式确立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宋至明清,防弊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材料三 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
——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并简要说明理由
2.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材料二 王安石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材料三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认为社会变迁的运动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I渐进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积极性社会变迁(弱式)
Ⅱ.突发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革新性社会变迁(强式)
Ⅲ.创新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革断性社会变迁(强式)
Ⅳ.传导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外因诱导性巨变(弱式和强式)
材料一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材料二 王安石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真主编《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理财思想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材料三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认为社会变迁的运动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I渐进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积极性社会变迁(弱式)
Ⅱ.突发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革新性社会变迁(强式)
Ⅲ.创新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革断性社会变迁(强式)
Ⅳ.传导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外因诱导性巨变(弱式和强式)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日本明治维新属于哪一类型?结合知识进行简要阐述。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不说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不说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结合材料围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提炼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3.单选题- (共17题)
4.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积蓄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
A.全面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 |
B.主张走农村包城市的道路 |
C.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 |
D.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 |
5.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
6.
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A.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
C.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
8.
“红一方面军,……农民出身的占到了68%,来自苏区的则占到了77%。据统计,整个苏区时期仅赣南参加红军者,便达到了三十万人。”上述现象出现于
A.抗日战争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国民大革命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9.
“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材料强调长征的胜利
A.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B.创造了近代历史上的新奇迹 |
C.展开了全民族抗战的新画卷 |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
10.
著名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著有《转折年代——中国1947》一书。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此“转折”的主要依据是
A.人民解放军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
B.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共识 |
C.中华民族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
D.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三大战略决战 |
11.
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A.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
B.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
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
D.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
12.
下图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表(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这一现象


A.促使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
B.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
C.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
D.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
13.
吕思勉在《中国史》中说“五口通商一役,种种的经过,都是不谙外情当然的结果……倒像英国的战争,专为强销鸦片而来;中国既然战败,就不得不承认他贩卖鸦片似的。于是中国对于鸦片,既无弛禁的明文,而实际上反任英人任意运销,变做无税的物品。”这表明
A.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脱离了世界潮流 |
B.中英战争的原因是英国强销鸦片 |
C.《南京条约》后,鸦片贸易取得了合法地位 |
D.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征收鸦片税 |
15.
1937年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大规模战役,“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据此可知,淞沪会战
A.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B.蕴含了中国抗战的多重战略意图 |
C.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策略 |
D.体现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 |
16.
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德谟克拉西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
A.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 |
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
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性 |
17.
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
18.
日本帝国主义割占台湾初期一直由武官实施军事统治。1898年,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公布了《匪徒刑罚令》,把反日的台湾民众一律当作土匪来处置。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丧失维护统治的能力 |
B.日本侵略台湾蓄谋已久 |
C.台湾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殖民精神 |
D.日本实行依法治台策略 |
19.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
1929年中共中央第二十八号中央通告 | 土地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不是没收一切土地。 |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
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
B.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
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
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