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嘉祥补习学校2019届高三最后阶段冲刺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09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8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英国女王,1837年登基,1901年去世,在位60余年。后人把她在位的时期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以下是这一时期发生的部分大事:
公元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公元1840~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第二阶段;公元1846年英国议会废除谷物法,两年后废除航海条例;公元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公元1852年H.斯宾塞的论文《进化的假说》发表,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公元1854年伦敦霍乱大流行,后被证明霍乱与水源卫生有关;公元1857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形成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公元1859年英国
A.R.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充分论证了生物进化论;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中国北京,劫掠、焚毁圆明园;公元1862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公元1868年英国在伦敦最先设置交通信号灯;公元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进行世界首次环球海洋考察,为近代海洋科学的开端;公元1890年英国马歇尔发表《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公元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逝世。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合适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中外通史纲要》上

材料二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创建八旗,“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成为这一制度最基本的职能和特征。八旗制度是一个军民合一、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

——据百度文库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辽代政治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八旗制度历史作用。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华盛顿会议没有解决日美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两国在远东开始了一轮新的竞争。1940年春夏,德军突袭北欧、闪击西欧,诱发了日本内部早已孕育的南进论的高涨。7月,日本陆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海军推进对美国的战备,并决定于8月挥戈南进。但在陆军部作战科的一次参谋会议上,反对南进的稳健派达到60%以上。7月26日,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润滑油和头等碎金属;12月,中国获得美国政府1亿美元的贷款。1940年末,苏联在远东布置了30个师团,而日本在朝鲜和满洲仅驻扎了12个师团:远东苏军拥有2800架飞机和2700辆战车,日军只有720架飞机和450辆战车。这加重了日本统治者的隐忧。直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才消除了日本统治者念念不忘的北方威胁。7月28日,日军占领了法属印支南部。10月,近卫文唐不敢承担对美战争的重责,自动辞职,天皇任命东条英机组阁。12月初,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祝曙光《探析延缓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最终选择“南进”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实施“南进”战略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鸦片战争后,西北边城伊犁被俄国窃据,东南宝岛台湾被日本侵占。面对当时形势,左宗棠提出发展海防:“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在他看来,“中国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1866年,福州船政局成立,逐渐形成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福建海军)的建制。左宗棠认为“诚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必须大力兴修水利,“水利兴,而后旱潦有备,民得所养”,只有“民心定,民力纾”,才能“折骄寇之焰”。他还提倡在海防建设中兵民联合御敌,强调沿海民间武装渔团是“自卫身家”,反对清政府裁撤渔团。

——摘编自王聪延《略论近代“海防”与“塞防海防”并重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的海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海防思想。

3.单选题(共8题)

5.
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
A.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
B.《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
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
6.
有史学家指出:“这场革命展示社会契约实践的历程,证实了自然法学说之可行性。(人民)在挣脱旧政府、回归“自然状态”后,重新建立政府,宣布政府是人民所创造,权力由人民授与。有人视这为一个人们可自行设计——以避免过去错误的国度,有人赞扬这是一个自然平等的乐园。”这场革命应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二月革命
7.
有关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日本侵略者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
B.国民政府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围剿
C.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大败侵华日军
D.中共发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
8.
汉武帝时,在全国27个郡国设立了36处盐官,置盐官令和盐官丞具体负责;在40个郡国设立了50处铁官,置铁官令和铁官丞具体负责。这反映了西汉
A.政府加强干预操控经济
B.盐铁行业发展迅速
C.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滞后
D.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9.
表11820至1880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表
 
棉布(100万码)
 
1820年
1840年
1860年
1880年
欧洲(除土耳其)土耳其美洲(除美国)美国英属东印度其他各国
127.7
9.5
56.0
23.8
33.9
200.4
74.6
278.6
32.1
11
59.8
200.5
357.8
527.1
226.8
825.1
538.9
365.1
588.6
651.6
77.9
1813.4
999.7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A.棉纺织品主导英国出口贸易
B.世界各地区间贸易的增长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
D.英国在欧美影响力的下降
10.
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他的认识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
D.探索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11.
作为一种政治势力,洋务派内部的情况十分复杂。在洋务运动中,中央的奕诉和地方上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之间有矛盾,曾、左、李等人相互之间有矛盾,老牌的洋务重臣李鸿章与后起的张之洞之间也有矛盾。材料说明
A.洋务派内部存在利益冲突
B.洋务派缺乏共同政治主张
C.地主阶级具有时代局限性
D.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
12.
读下表,文盲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扫盲工作情况统计表
 
全国人口总数(万人)
15岁以上人口文盲总数(万人)
文盲率(%)
1949年
54167

80.00
1964年
72307
23327
38.10
1982年
103188
23582
81
1990年
114333
18003
15.88
2000年
126743
8507
6.72
2010年
137053
5419
4.88
 
A.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性质
B.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
C.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D.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