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人文主义是一种维护人类尊严的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了科学的烙印。国家是机器、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等一度成为人们的“科学认识”。——韩庆祥、王勤《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打破了君主制的框架。认为天下不是君主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设立君主的目的是服务民众。他提出具体的政治改良办法,如“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宰相设政事堂,便殿议政,天子不能尽批,到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学校,养士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公是非于学校”;他还推崇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提倡“方镇自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对政治改良的构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孟德斯鸠和黄宗羲的思想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政治主张的因素。
材料一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打破了君主制的框架。认为天下不是君主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设立君主的目的是服务民众。他提出具体的政治改良办法,如“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宰相设政事堂,便殿议政,天子不能尽批,到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学校,养士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公是非于学校”;他还推崇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提倡“方镇自治”。
——黄宗義《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监督它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贵族应组成团体和平民团体同时享有立法权,二者有各自的议会。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因为政府各部门时时需要采取急速的行动,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要好。行政机关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否则立法机关就要变成专制。行政也应通过它的“反对权”来参与立法。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康有为对欧美各国的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应“于宪政中,君民共治,君民交益,即君主立宪,”且“旧制行之数千年,实人心国命所寄,纪纲法度虽有积弊,只可去其太甚,以渐行之。如尽去之,人心国命无所寄,则荡然不乱耳。”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对政治改良的构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孟德斯鸠和黄宗羲的思想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政治主张的因素。
3.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伟大人物,他们既关注革命事业,又思考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了哪些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有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与孙文学说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发展经济的思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是如何实践的?给我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位伟人共同的追求。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了哪些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有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与孙文学说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发展经济的思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是如何实践的?给我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位伟人共同的追求。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材料三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结合一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来说明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变法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材料三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请回答:(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结合一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来说明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变法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5.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看准了政治责任,非有学问及道德的人不能担当……他深通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从事政治的基本学问,但他却无从政的机会。乃广收门人弟子,达三千人之众,教以六艺……志在造就士及君子。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认为一个人从政应该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一 (孔子)看准了政治责任,非有学问及道德的人不能担当……他深通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从事政治的基本学问,但他却无从政的机会。乃广收门人弟子,达三千人之众,教以六艺……志在造就士及君子。
——周德伟《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认为一个人从政应该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单选题- (共16题)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各种科技综合研究所和工业实验室纷纷建立,且大部分是由企业家和发明家出资建立,它直接为生产服务,并以利润为目的。这表明这一时期的美国
A.垄断组织产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
B.垄断资本家追逐财富手段先进 |
C.成为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国家 |
D.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
7.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
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
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
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
8.
20世纪以来,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家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其作品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下列名画中属于此种风格的是
A.![]() |
B.![]() |
C.![]() |
D.![]() |
9.
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进行的主要探索是
A.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 |
B.加强与苏联合作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发展外向型经济 |
10.
卢梭认为:“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哪一思想与卢梭的这一观点相似
A.民粹主义 |
B.民族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
11.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自创新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行。苏格拉底申辩称“我所做的无非是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而轻视自己的灵魂”。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
B.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
C.推崇“知识即美德” |
D.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
12.
有学者对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评论道:“科学的探讨与实证,代替了过去神学的教条与武断:民约论及法律观念也替代了君权。从此以后,一般平民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这场运动是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13.
彼特拉克在《秘密》中大声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体现了彼特拉克
A.崇拜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
B.不信仰基督教 |
C.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
D.贪图享乐的个性 |
14.
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A.主张因信称义 |
B.否定教皇权威 |
C.反对专制主义 |
D.强调王权至上 |
15.
在唐代,纸质图书交易已很发达,有经书、医术、佛经,还有诗人的个人专辑;到宋代,官方出版与民间出版竞相发展,大相国寺就有很大的图书市场,并且兼营字画、古玩交易。这可以反映
A.商品经济已发展到新阶段 |
B.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
C.古代民众的文化素质较高 |
D.统治者对文化教育事业重视 |
16.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书法作品被评论为:“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下列书法作品的字体特征最符合描述的是
A.![]() |
B.![]() |
C.![]() |
D.![]() |
17.
20世纪初,物理学界思想异常活跃,出现的新现象与经典理论之间的矛盾,迫使人们冲破原有理论的框架,摆脱经典理论的束缚,在微观理论方面探索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理论。据此,该理论
A.是物理学发展的偶然现象 |
B.解决了物理学发展的根源 |
C.与相对论形成了互补关系 |
D.代表了物理学的最高成就 |
18.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该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A.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
B.指导了欧洲启蒙运动 |
C.引发了科学领域论战 |
D.冲击了基督教神创论 |
19.
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 |
B.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 |
C.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 |
D.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 |
20.
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此后,党和政府
A.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
B.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
D.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