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2018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97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0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5年和1913年欧洲主要国家的制成品关税水平(单位:%)
国别
1875 年
1913年
奥地利
17.5
18
比利时
9.5
9
丹麦
17.5
14
法国
13.5
20
德国
5.0
13
意大利
9.0
18
荷兰
4.0
4
西班牙
17.5
41
瑞典
4.0
20
瑞士
5.0
9
英国
0
0
上述国家平均值
9.32
15.09
美国
42.3
40.8
 
——田素华《对外贸易保护与美国经济崛起(1783-1933)》
围绕材料,提取相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我国近代职业教育首先是从具有高等技术教育特色的洋务学堂开始的,肇始于福州船政学堂。清末统治阶级引入西学课程,虽然经历了翻译之学、制器之学、政治之学到技艺之学的认识过程,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停留于采取新的课程内容来培养“士”的层面,改革的目的是弥补空疏陈腐的传统教育内容的不足。因此,在课程组织、教学方式、考试评价等方面,人们仍习惯于科举制度下书院教育模式,重记诵、轻实践,从洋务学堂到维新学堂都难逾越这种传统。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我国全面推广学校教育的榜样,新学制成为实施实业教育课程的行动纲领。从壬寅学制到癸卵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几任政府一致地将实业教育摆到了“救国”的突出位置。

——摘编自夏英《在挣扎中前行一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近代职业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近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7年3月,在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之初,法国还坚持肢解德国的立场。然而就在会议开始后的第三天,杜鲁门主义出笼,从此美苏开始了全面的冷战对峙……美英为了拉拢法国对抗苏联,在向法国施压的同时,面对法国对萨尔问题的立场,又同意接受法国的意见……在1947年年底的苏、美、英、法四国伦敦外长会议上,法国不仅只字不提肤解德国的要求,相反法国外长皮杜尔私下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表示:法国准备与美英讨论西方三个占领区的合并问题。
——摘编自王国范《论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法国对德国政策变化的主要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东汉末年,连年战争,加上旱涝、瘟疫等天灾,使得各地粮食产量急剧减少。建安元年,曹操下《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曹氏集团的屯田目标非常明确,用农业生产获取的利润支撑巨大的军事消耗。许下屯田的当年,得谷百万斛,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曹操下令在各州郡置田官,随处屯田积谷,屯田制迅速推广到中原各地。民屯是曹操屯田的主要形式,屯田民是国家佃客,以四六分(用官牛的,官得六分)或对分(不用官牛的)向国家缴纳实物地租,但不负担另外的徭役。曹操还创办了军屯,在边境和军事要地让军士进行耕种。军屯实行无偿劳役制,所得谷物就地充当军粮。
——据李军等《曹魏屯田制度与曹操军事经济思想刍议》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军事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屯田的意义

2.单选题(共9题)

5.
罗马法规定:(非故意)倒泼和投掷他物致自由人受害致死的,对居住人最高可处罚50个金币的罚金;自由人因此受伤的,由承审员根据实际损害情况判处居住人赔偿包括医师的酬金、医疗费、因受伤而未能获得的收入等损失。这反映了在古代罗马
A.司法践行着重罪轻判原则B.极力排斥非罗马公民的权益
C.法律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D.注重维护公共的利益和安全
6.
美国1787年宪法对联邦和各州的权力做了相应的规定,规定了联邦和各州享有或不享有的权力,以及当联邦法律和各州法律发生冲突时的解决办法。美国宪法的这些规定
A.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B.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
C.表明联邦与州政府地位平等D.体现了权力相互制约
7.
从政治实践来看,新中国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如果有先后,那么是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从选举实践来看,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这说明在中国
A.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B.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主要形式
C.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D.政协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
8.
《礼记·王制》规定:圭璧(祭祀、朝会用玉器)、命服命车(天子所赐服、车)、宗庙之器、牺牲、戎器等“不鬻(卖)于市”。但在西周金文中发现这类商品频繁出现于交换领域。从以上材料可以推知
A.西周开始确立传统重农抑商政策B.金文记载是第一手史料最为可靠
C.某些手工业家族与政府关系密切D.两则史料相互矛盾,均不足为据
9.
明朝万历年间,有言官上疏要严禁社会奢侈僭越之风,但有些朝廷大臣却极力反对。大臣于慎行抱怨地说道:“近年以来,上以文法束吏,下以刻核取名,今日禁宴会,明日禁游乐,使阙廷之下,萧然愁苦,无雍容之象。”这反映出当时
A.官员违法现象比较严重B.商品经济影响了社会风气
C.统治集团内部日益分裂D.吏治腐败的现象非常严重
10.
下图反映了1909 年与1910 年在欧洲主要产丝国意大利发生地震导致生丝产量锐减后,随着国际市场生丝价格的上涨,我国上海丝车数量的增长情况。此变化说明
A.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B.意大利是我国生丝市场的主要出口国
C.国际市场决定着我国生丝的生产成本D.意大利取代了我国生丝生产大国的地位
11.
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时期,上海电报局和交通部国际电台组织力量迅速将真如、刘行以及民国路、陆家浜路等处的收发信机运人租界,仅用少量设备在租界内设临时收发信台维持必要的无线通信。其他设备则加以隐蔽,逐步分批运往成都。其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全国的工业布局B.西方的经济侵略冲击了中国电信业
C.当时经济中心逐渐向西南地区转移D.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转移物资
12.
文艺复兴绘画中“人”的形象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艺术家们对“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进行了双重探索,“人”的形象丰满起来。’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突出宗教圣像中神的光彩B.宗教题材的世俗化
C.雕刻和绘画开始独立发展D.工匠成为绘画主体
13.
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讲“西学为用”的篇幅多于讲“中学为体”的,并在序中明言,中学以“致用为要”。1902年,张之洞与刘坤一合奏“变法三疏”,言用而必言西。这些现象反映出
A.“中学为体”的思想已被清政府抛弃B.现实需要是洋务派取舍中西学的标准
C.洋务派坚持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张之洞推动了洋务运动向深入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