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合肥八中、阜阳一中三校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94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5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据信家经典记载,天子七庙。汉初以来,汉家施行的是祖宗宗庙普遍祭祀原则,无论亲疏远近,凡即位帝王或由帝王指定而立的家庙皆享受天子之礼,无休无止,使得汉家宗庙祭把体系及仪式繁琐而铺张。根据设置地点的不同,西汉初、中期皇帝宗庙大致可以分为京庙、陵庙、郡国庙三种类型,上述三种类型宗庙庙数总计为一百七十六所。元帝即位之初,天灾、人祸选出不穷,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依据儒家经典有关记载对西汉以往变乱古礼的相关制度进行变革,已经逐渐成为当时尊奉信学的统治阶层,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共识。汉元帝永光年间,对以往皇帝宗庙制度进行了变革。罢弃西汉初、中期为因有功德而有“祖”、“宗”庙号的高、文、武三帝所立的那国庙,元帝接受了宗庙迭毁的礼制,但同时表示“尊祖敬宗”是为了彰显血缘亲情,有意为其生父刘进(未当过皇帝)立庙,这与儒家欲减少皇家祭祀的血缘色彩、树立不顾“私亲”的君统原则、变“私祭”为“公祭”的目的相悖,从而引发了争议。元帝经过一年多的考虑,最终确定以祖宗功德作为入选宗庙的首要条件,还采取君统原则,一方面承认与生父“亲未尽”,另一方面已不再将对生父的祭祀看作合法的。

——郭善兵《西汉元帝永光年间皇帝宗庙礼制改革考论》

(1)根据材料,概括汉元帝宗庙礼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况西汉皇帝郡国庙设置和罢弃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家安全观发生了重大变化。1980年邓小平接受意大利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应努力争取战争“推迟得越久越好”,1982年9月,党的十ニ大指出,“世界和平是有可能护的”。其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1982年12月,五属人大五次会议指出“中国不同任何一个超级大国建立战略关系”,“中国同许多西方国家在开展经济文化合作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和巨大的潜力,在党际关系方面,也应着力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与此同时,1980年起,中国积极实施联合国的戴军计划,开始参与军谈判会议的各项工作,中国国家安全观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摘编自李小华《观念与国家安全: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80年代国家安全观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国家安全观变化的时代背景。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何泽慧,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毕业后,怀着“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念头,赴德国学习“实验弹道学”专业,并于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与钱三强结婚后,开始了共同的科研生涯。同年,何泽慧发现钠核四分裂现象,揭示了新的裂变模式,为裂变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1948年回国参与创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1959年领导成立中子物理研究室,参与了核反应堆与加速器的建设与实验,1964年起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1973年担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其间,经她指导的研究工作和修改过的论文,不计其数。

——摘编自张焕乔、唐洪庆《纪念何泽慧先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何泽慧取得重大科研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何泽慧的历史功绩。
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税制改革一直是中外经济改革的主体内容之一,实践证明,税制改革对整体改革的推进、经济发展的促进发挥了作用。
材料一 在1851~1911年间,就清税放总量迅速增长。由于对外赔款、新政用费,对政费用巨增,全国各地苛捐杂税层出不穷。传统税收项目,如地丁、盐课、关税等,纷纷报解短收或无收,清政府被迫允许各省自辟财源,以应急需,由农业税为主体逐渐转变到以工商税为主体。漕粮是清政府向产粮较为丰富的省份征放的一种实物税。这种实物税专供京师皇室、贵族和官兵食用。成丰以后,清政府被迫对漕粮征解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实行部分漕粮改折,即有漕各省需按一定比价,将漕粮改折银两,所征银两上缴中央或留作地方之用。鼓励和求助民间商人补给京仓,以弥补漕粮运额之不足。

——摘编自邓绍辉《晚清赋税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 随着17世纪中叶后英国赋税制度的近代化和“现代税收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政府才得以利用日益增长的赋税收入,大力扩充海陆军,鼓励和资助商业公司和胃险家走向世界,开拓广阔的国外市场,建立一个又一个殖民据点,推行血腥的殖民掠夺。到1760年代,英国终于成了一个拥有许多殖民地的大帝国。而从殖民地掠夺的亿万巨额财富,被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并转化为资本,这些资本又成为引起英国工业革命“机器运转的主要发条”。

——摘编自谢天冰《英国赋税制度的近代化及其特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税制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税制变革的相同和不同影响。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税制改革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897年
商务印书馆创业于上海,以印刷为主业
1900年
印刷《外交报》(中国近代第一份以评述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报刊)
1902年
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张元济进馆译印《各国国民公私权考》《近世陆军》等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责,改进印刷
1903年
根据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编印“最新教科书”
1905年
设北京分馆:出版严复译《天演论》,至1921年印刷20次
1906年
出版严复译《法意》(孟德斯鸠著)
1907年
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
1912年
始用电镀铜版:编印《共和国教科书》,被称为“教科书之巨琴”:出版《新字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
1914年
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设分馆于香港:创刊《学生杂志》
1915年
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发行《科学》杂志:出版《辞源》
1919年
始用机器雕刻字模: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白话文科书)
 

——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等

从上表中获取历史信息,围绕一个主题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7题)

6.
罗马法学家弗罗丁斯指出,“奴隶制是违反自然法的,因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这是“万民法的一项制度,根据万民法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的财产”,据此,弗罗丁斯
A.认为万民法高于自然法
B.在某种程度上为奴隶制辩护
C.辩证分析罗马法的价值
D.指出万民法有利于维护统治
7.
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一变化说明
A.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
B.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共识
C.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
D.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8.
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A.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9.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提出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对下一代进行“科学的完整的教育”和“职业教育”;1881~1882年间,法国政府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法案,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这反映了
A.一票共和为教育改革扫清障碍
B.法国政府完成了巴黎公社未竟事业
C.教育改革顺应工业化时代需求
D.理性主义成为两者共同的指导思想
10.
如今国家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学者在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进行总结时提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这是因为明清小说
A.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B.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C.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俗易懂
D.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
11.
余英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中指出。“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自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好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靠不上岸。”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地位
B.失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C.采取左右逢源的文化态度
D.缺乏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知
12.
《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违律为婚,虽有媒聘,而恐吓娶者,加本罪一等:强娶者,又加一等”,对男女双方的婚前欺骗行为,男子处罚要比女子罪加一等。这反映出当时
A.法律彰显男女平等
B.女性法律地位显著提高
C.婚烟自由成为风尚
D.妇女权益受到一定重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