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着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而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在当时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
材料二 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构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2)为化解危机,雅典进行了哪些改革?请指出这些改革化解危机的举措对人类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二,说出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表明了什么?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雅典民主政体包含哪些政权机构?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靠什么来维系?
材料一 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着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而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在当时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
材料二 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构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世界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公元前5世纪古代雅典面临着怎样的危机?(2)为化解危机,雅典进行了哪些改革?请指出这些改革化解危机的举措对人类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二,说出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表明了什么?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雅典民主政体包含哪些政权机构?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靠什么来维系?
2.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靠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
(2)据材料三,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
材料一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靠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和氏》
材料二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
(2)据材料三,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
***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
***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国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当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臣都是如此。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神奇效果。
(2)据材料概括康熙皇帝入关后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的统治的?
(3)从康熙皇帝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重要历史启示?
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
***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
***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国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当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臣都是如此。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神奇效果。
——引自新华网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突出贡献?(2)据材料概括康熙皇帝入关后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的统治的?
(3)从康熙皇帝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重要历史启示?
2.论述题- (共1题)
4.
“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的主题几乎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
材料一 13世纪初,约翰王用恐吓和暴力的手段向贵族征税、征兵,愤怒的英国贵族和市民在1215年联合起兵,迫使约翰王签署了一个限制王权的政治文件《大宪章》。一个看似寻常的事件,竟然在英国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践踏的历史传统、不可摒弃的政治遗产、不可逾越的政治原则。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17—19世纪历史发展为例,以“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材料一 13世纪初,约翰王用恐吓和暴力的手段向贵族征税、征兵,愤怒的英国贵族和市民在1215年联合起兵,迫使约翰王签署了一个限制王权的政治文件《大宪章》。一个看似寻常的事件,竟然在英国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践踏的历史传统、不可摒弃的政治遗产、不可逾越的政治原则。
——蒋孟引主编《英国史·诺曼征服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支资产阶级队伍。……就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倡导社会变革之时,……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著书《自由君主制度的真正法律》,他的“自由君主制度”是指不受议会、宗教和一切法律制约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对上帝负责。——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原因。(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17—19世纪历史发展为例,以“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单选题- (共13题)
5.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
6.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
C.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
D.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
7.
《十二铜表法》规定:欠债到期后不还,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处死或卖到外邦;当债权人是多个时,他们可以将债务人的尸体肢解,加以分配。上述规定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实质上只注重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B.维护严酷的债务奴隶制 |
C.比习惯法更为残酷无情 |
D.未使平民的权利得到保护 |
8.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
B.君主还有很大权力 |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
9.
1689年1月议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
A.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 |
B.深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防止独裁 |
C.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
10.
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宪法中关于人口统计的规定其目的是
A.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 |
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 D.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
12.
有学者认为,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在该学者看来,德国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统一之后仍实行君主专制 |
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C.皇帝凌驾于帝国议会之上 |
D.宰相掌握了一切大权 |
13.
18世纪德意志诗人席勒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席勒发出这样感叹的原因是
A.四分五裂阻碍发展 |
B.王朝战争破坏统一 |
C.君主专制极端强化 |
D.党派之争愈演愈烈 |
15.
对于《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条款,道光皇帝和耆英等人所希望的是把条款中的“割让”一词换成“赏借”二字。这说明晚清统治者
A.统治黑暗腐败,投降卖国 |
B.缺乏近代民族国家意识 |
C.认为丢失香港影响不大 |
D.用“礼”维护国家主权 |
16.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