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科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59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

——摘編自周相《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后来资产阶级强大起来,国王开始保护它的利益。以便依靠它的帮助来摧毁封建贵族,这时候法便在一切国家里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除了英国以外,这种发展到处都是以罗马法典为基础。但是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之间的关系。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就欧洲所有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都为神圣地驱除这个幽灵而联合起来了。”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一段话。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幽灵在不断地奏出一曲曲凯歌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的严峻考验。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它仍然在探索中继续发展。
材料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
材料三

请回答:
(1)巴黎公社失败中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材料二中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2)十月革命的发生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关系?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俄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3)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浴血奋斗,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和惨痛的教训。这一切对于我们走现代化道路有什么启迪?

2.单选题(共22题)

3.
公元前326年,罗马通过了彼提利阿法案,依照法律规定,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对债主负责。这一规定
A.保证了平民的公民身份和权利
B.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C.解决了平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
D.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4.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指出:“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材料表明
A.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来源于罗马法
B.罗马法为近代民主政体建立提供了借鉴
C.法治原则在罗马得到有效贯彻
D.民主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罗马的兴盛与发展
5.
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与当时的英国相比,德国确立的政体特点不包括
A.国家元首掌握国家大权
B.内阁领袖去留由元首决定
C.联邦议会掌握立法实权
D.具有浓厚的军事专制色彩
6.
阅读下列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美法两国政体优于英德两国
B.英德两国经济发展落后于美法两国
C.四国均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宪法
D.四国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代议制
7.
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反映出
A.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
B.法国不适合采用共和政体
C.总统行政权受到议会干涉
D.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弱
8.
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百万雄师过大江
9.
我校高一某班围绕“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下面是同学们的一些看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林则徐销毁了英国人的鸦片
B.英国向中国传播近代思想文化
C.英国要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
D.英国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10.
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
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
巴黎公社是在法国战败形势下的城市自治,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有很高的地位,马克思将其视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今天很多法国人对这一事件还是肯定的,他们肯定的是
A.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尝试
B.暴力夺取政权的斗争形式
C.国际无产阶级斗争大团结
D.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12.
在一部著名的历史话剧中有以下的一段对话,由此推断出这部话剧反映的内容是贝莱:“考虑到国家就是人民,应该由人民管理自己,因此政府所有的公职都应该有一定的期限,定期调换,担任公职的人,应该根据他们的才能进行选举。”有人喊:报酬一律!工资平等!
A.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美妙设想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运动
D.十月革命
13.
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4.
结婚证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和重要凭证。下图为某结婚证的正反两面,它

①颁发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说明知识分子受到批判和打击
④带有典型的时代印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这段文字最早应出自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6.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17.
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消失了48小时,对外宣称的理由是我要在巴基斯坦位于喜马拉雅山脚的一个山中避暑地休整一下,但我们真正的目的地是北京。在华盛顿,只有总统和我的首席助手亚历山大•黑格知道我真正的使命。”这里“真正的使命”指的是
A.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美,开展乒乓外交
B.表达总统访华意愿,改善中美关系
C.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中美对抗关系
D.就日内瓦会议的问题与中国进行谈判
18.
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
B.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坚持在国际上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D.拉拢新中国以增加与苏联斗争的力量
19.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一国两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中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C.1978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D.1992年海峡两岸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20.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对外宣布:“问题不在于说废话,而在于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一项建设性的行动……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项建设性的行动是
A. 实现西欧与苏联的缓和
B. 接受马歇尔计划
C. 完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21.
据下图,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应该是
A.新兴国家的崛起
B.宗教极端势力蔓延
C.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经济全球化导致的资源紧张
22.
下面的历史照片记录了1947年初发生在德国西部的一场抗议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

(注:抗议牌上的文字为“我们要煤炭,我们要面包”)
A.马歇尔计划具有现实基础
B.国家分裂加剧了德国困境
C.法德和解存在着较大障碍
D.德国成为“冷战”的前沿
23.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出现
B.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瓦解
C.不结盟运动正在逐渐兴起
D.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24.
《新全球史》写道:“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吸收平民参政,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
B.议事会的任职资格开始不受财产限制
C.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
D.议事会开始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

3.选择题(共4题)

25.摩擦起电{#blank#}1{#/blank#}(填“创造了”或“没有创造”)电荷.如图所示,小女孩在科技馆接触带电体后头发呈“爆炸”状,原因是头发带上了{#blank#}2{#/blank#}电荷而相互排斥.

26.填上合适的数

981+982+983+984+985+986+987

=984×{#blank#}1{#/blank#}

={#blank#}2{#/blank#}

27.实验证明,维生素B1在140℃时还不至于被分解破坏.有人做馒头时爱加过量的碱,长此以往,容易患脚气病.这是什么道理?( )
28.

二项式(x+ 1x26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