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约翰逊总统尝试过用计划和项目管理改革政府。尼克松政府试行过目标管理。卡特总统签署1978年《文官制度改革法》,撤销文官委员会,新设人事管理总署、功绩制保护委员会、联邦劳工关系局执掌联邦人事管理权;简化对文官的处分和解雇程序;新设9200个“高级行政文官”职务;强化功绩制原则,实行功绩薪金制,将文官业绩考核结果与报酬挂钩。里根政府采纳格雷斯委员会建议,实施“改革1988计划”,试图采用预算控制减少行政开支,建立“小政府体制”,取得一定成效。里根政府期间,联邦雇员的人数减少了15%,政府开支的增长率从过去的14%下降至10%。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政治体制变革的不同之处。
(3)综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意义。
材料一 约翰逊总统尝试过用计划和项目管理改革政府。尼克松政府试行过目标管理。卡特总统签署1978年《文官制度改革法》,撤销文官委员会,新设人事管理总署、功绩制保护委员会、联邦劳工关系局执掌联邦人事管理权;简化对文官的处分和解雇程序;新设9200个“高级行政文官”职务;强化功绩制原则,实行功绩薪金制,将文官业绩考核结果与报酬挂钩。里根政府采纳格雷斯委员会建议,实施“改革1988计划”,试图采用预算控制减少行政开支,建立“小政府体制”,取得一定成效。里根政府期间,联邦雇员的人数减少了15%,政府开支的增长率从过去的14%下降至10%。
——摘编自黄贤全、黄贤华《美国重塑政府运动》
材料二 1986年,邓小平连续四次谈政治体制改革。他先后指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三条: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内容首先是要党政分开,要解决党如何领导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权力下放,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第三个是精简机构。1986年进一步提出,我们要讲民主,但不要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搞三权分立那一套。——摘编自蔡定剑《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政治体制的变化,并说明其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政治体制变革的不同之处。
(3)综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意义。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7年10月,中央政治局成立“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以陈云为组长,在中央政治局之下统一领导国家的经济工作。陈云根据***改革经济体制思想的要求,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支持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改革思路,并把所有制结构、生产和流通体制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材料 1957年10月,中央政治局成立“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以陈云为组长,在中央政治局之下统一领导国家的经济工作。陈云根据***改革经济体制思想的要求,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支持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改革思路,并把所有制结构、生产和流通体制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高宁《***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构想与实践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5年1月,中日就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举行谈判。中方以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为基础提出包括反对霸权等内容的条约方案。日方对此提出异议。……在中国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复出,着手推动中国的对外政策朝着既服务于消除现实威胁,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又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和维护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大目标进行重大调整。在日本,福田赳夫组阁,在政界和财界都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对恢复谈判表示出积极姿态。当时,美国卡特政府规劝日本在中日缔约问题上积极行动。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正式签署。条约中的“反霸条款”最后表述为:“缔约双方表明,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的历史意义。
材料 1975年1月,中日就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举行谈判。中方以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为基础提出包括反对霸权等内容的条约方案。日方对此提出异议。……在中国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复出,着手推动中国的对外政策朝着既服务于消除现实威胁,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又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和维护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大目标进行重大调整。在日本,福田赳夫组阁,在政界和财界都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对恢复谈判表示出积极姿态。当时,美国卡特政府规劝日本在中日缔约问题上积极行动。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正式签署。条约中的“反霸条款”最后表述为:“缔约双方表明,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编自陶永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的历史意义。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玄(127~200)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人。先后师事第五元、张恭祖和经学大师马融。学成后辞归,在乡里讲学,学徒多至数百千人。因党事起被禁锢,不能出仕,遂专修经业。他遍注群经,混糅今古文家法(今文经学在汉武帝形成,今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致用”,结合阴阳五行灾异和刑名学说来发挥经文的微言大义,提倡大一统、尊君抑臣、正名分等思想。古文经是西汉末年发现的,用古文记录的儒家经典,古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识古”,详于训诂,局限于探索经文本义),以“整百家之不齐”,贯通群经,结束两百余年的今古文的争辩。为古文经学取代今文经学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玄经学的历史影响。
材料 郑玄(127~200)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人。先后师事第五元、张恭祖和经学大师马融。学成后辞归,在乡里讲学,学徒多至数百千人。因党事起被禁锢,不能出仕,遂专修经业。他遍注群经,混糅今古文家法(今文经学在汉武帝形成,今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致用”,结合阴阳五行灾异和刑名学说来发挥经文的微言大义,提倡大一统、尊君抑臣、正名分等思想。古文经是西汉末年发现的,用古文记录的儒家经典,古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识古”,详于训诂,局限于探索经文本义),以“整百家之不齐”,贯通群经,结束两百余年的今古文的争辩。为古文经学取代今文经学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郑玄经学的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特色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玄经学的历史影响。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共卫生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健康发展,更关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含义出现了新变化,卫生即“强国”。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实施“新政”以变法图强,“卫生行政”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清廷借鉴了租界及国外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经验,设立了“巡警部”,下设“卫生科”,设“主事”一人,一、二、三等“书记官”若干。掌管设置医学堂考核,考察医生颁发行医执照,管理道路清洁、防疫、审定卫生保健章程等等。卫生科成立之后,迅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街道附近铺户居民打扫周围一些区域内的环境卫生”、“严禁乱倒垃圾”……专门雇清洁工打扫街道、修建公厕……城市环境卫生获得了极大的改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对我国现代公共卫生建设的启示。
公共卫生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健康发展,更关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含义出现了新变化,卫生即“强国”。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实施“新政”以变法图强,“卫生行政”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清廷借鉴了租界及国外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经验,设立了“巡警部”,下设“卫生科”,设“主事”一人,一、二、三等“书记官”若干。掌管设置医学堂考核,考察医生颁发行医执照,管理道路清洁、防疫、审定卫生保健章程等等。卫生科成立之后,迅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街道附近铺户居民打扫周围一些区域内的环境卫生”、“严禁乱倒垃圾”……专门雇清洁工打扫街道、修建公厕……城市环境卫生获得了极大的改善。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材料二 1831年开始,英国连续爆发四次霍乱疫情,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造成极大的恐慌。而政府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传统,公共卫生更加恶化。1842年,英国人埃德温·查德威克在经过3年调查后出版了《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随后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公共卫生改革团体,在他们的推动下,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1875年,英国又通过了一部里程碑式的法案——《公共卫生法案》(第三部),全国被划分为城市和农村卫生区,由地方政府委员会监管,每一地区都必须强制任命卫生医疗长官,以有效处理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管理的能动性正式由国家立法认可转至地方权威。——摘编自田明孝《19世纪英国的公共卫生观念》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对我国现代公共卫生建设的启示。
2.单选题- (共20题)
6.
古代雅典城邦主张“用体育锻炼出儿童健美的体格;用美育发展儿童的行为美、语言美;用德育剔除儿童心中的邪念,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毅力;用智育使儿童获得真正有用的学问,成为身心既美且善,和谐发展的人。”该教育理念
A.维护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
B.提高了雅典所有民众的文化素养 |
C.抑制了公民个人自由意识 |
D.反映了民主政治对公民素养的要求 |
7.
在罗马法的初期,法律主要由祭司操控,因此其具有宗教的仪式特征。宗教仪式一般是由话语或动作程序组成,受其影响的罗马法也相应呈现出话语或动作(尤其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程序的特征。材料表明早期罗马法
A.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
B.由宗教演化而来 |
C.祭司掌握法律解释权 |
D.体现自然法思想 |
8.
亚当。斯密在1755年的一次讲演中提出财富增长三要素:除了和平、便利的税收,以及适度的司法之外,把一个落后国家变成繁荣的国家,就不再需要别的什么了。这一演讲
A.标志着自由主义政策形成 |
B.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
C.扩大了英国政府的行政权 |
D.有利于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 |
9.
南京沦陷的当天,国民政府公布的作战计划指出:“现在我军战法,应于硬性之外,参以柔性,务在交通要线上,纵深配置有力部队,使任正面阻击战斗。同时组织训练民众,使连(联)合军队,共同施行游击。”这表明国民政府
A.认识到不同作战方式配合使用的价值 |
B.已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
C.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 |
D.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 |
10.
“民族资产阶级背叛革命的联合战线。资产阶级在革命的初期,是参加革命的,这一事实早已伏下它必然要退出革命战线的叛变。民族资产阶级的叛变,暂时削弱了革命势力,而加强了反革命的联盟。”中共这一决议提出的背景是
A.国民大革命兴起 |
B.土地革命战争兴起 |
C.全民族抗战开始 |
D.解放战争顺利进展 |
11.
巴黎公社从1871年3月19日到5月24日先后颁布了423道公告,涉及社会全方位变革的命令与举措。这些公告
A.表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的政权 |
B.清除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 |
C.体现了巴黎人民改变法国的迫切性 |
D.表明巴黎公社反对普鲁士的侵略 |
12.
1969年2月,戴高乐接见英国新任驻法大使索姆斯,表示希望看到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在政治上和防务上加强合作,认为西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于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务。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
B.西欧政治上的联合进一步加强 |
C.英法共同规划欧共体的发展 |
D.欧共体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
13.
1966年,荷兰公主比亚特丽克斯(后为荷兰女王)与德前外交官阿姆斯伯格亲王举行婚礼,随后,两国进一步在各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但此桩婚事引起荷兰国内左翼分子及和平主义者的抗议,原因是德国在二战期间曾入侵荷兰。这一婚姻引发的抗议活动反映了
A.二战唤醒了荷兰人的民族意识 |
B.欧洲一体化以德荷为中心 |
C.西欧深化合作过程中面临阻力 |
D.荷兰民众反对同德国合作 |
14.
“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如果得不到贷款,工厂的扩大或现代化往往就无法实现。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说明
A.金融家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
B.垄断资本获得发展 |
C.工业资本代替了金融资本 |
D.资本主义性质改变 |
15.
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1925年苏联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这表明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形成 |
B.工业发展资金得到解决 |
C.新经济政策被废除 |
D.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
17.
宋大明(457年-464年)初朝廷规定:第一、二品官听占山三顷,三、四品二顷五十亩,五、六品二顷,七、八品一顷五十亩,第九品及百姓一顷;先已占者,不得更占;先占不足数者,可以占足。到了齐高帝时,又下诏禁止封略山湖。据此可知,宋齐的这些举措
A.有效限制了土地兼并 |
B.承认既成事实与力图限制并存 |
C.激化了刘宋社会矛盾 |
D.得到了士族地主阶级的大力支持 |
18.
如图反映了19世纪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列强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B.中西方工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落后 |
D.洋务企业在世界上缺乏竞争力 |
20.
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
C.商人地位空前提高 |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
21.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1596—1650)指出,科学的本质是数学。他说:“我尤其对数学推理的确实性与明了性感到高兴。”他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这种认识
A.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 |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兴起 |
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
D.消除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
22.
商朝的甲骨文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有些占卜的内容关于天气,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生育的,还有打猎、作战、祭祀等事。据此可知,甲骨文
A.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
B.全部是商王活动的历史记录 |
C.只存在于商朝时期 |
D.可以验证弥补《史记·殷本纪》 |
23.
19世纪后期,欧洲各国民族主义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上、中层阶级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殖民者也以之为帝国主义辩护。这主要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A.为欧洲殖民扩张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
B.其“优胜劣汰”观点与时代需要吻合 |
C.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为研究对象 |
D.是导致欧洲政治经济变化的根本原因 |
24.
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角度 | 矛头 |
政治层面 | 批判孔子为帝王专制的“护符” |
思想层面 | 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 |
个人层面 | 批判孔予之礼为伦理专制的先导 |
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 |
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 |
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 |
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