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转型是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转型的关注有利于深化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近代世界商品经济形态阶段以物中介的特征使资本基于自身的特殊属性——能够不断增值和其物化货币的社会中介功用成为实现社会转型的动力系统的关键因素,近代化的实现即须在资本为要素的动力系统推动下前进,而近代化以纯粹资本作动力系统轴心的历史发展又使其本质呈现为了资本主义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社会转型是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转型的关注有利于深化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近代世界商品经济形态阶段以物中介的特征使资本基于自身的特殊属性——能够不断增值和其物化货币的社会中介功用成为实现社会转型的动力系统的关键因素,近代化的实现即须在资本为要素的动力系统推动下前进,而近代化以纯粹资本作动力系统轴心的历史发展又使其本质呈现为了资本主义化。
——摘编自陈广亮(近代世界社会转型的模式》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教授认为,从1840年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社会转型的漫长历程。到20世纪上半叶,社会转型的进程明显加快。但是,这种社会转型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进行的,因此既持续进行,又表现出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情况:一是现代经济的增长缓慢和畸形化,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停滞和畸形化,三是开放的进行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四是社会分化呈现出一种十分不规则的状态。——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并存,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特征并指出推动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2.
材料 (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政府对西藏确定了“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的两个长期不变政策,并对农民实行“免征免税”的优惠政策,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占西藏人口80%以上的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1998年西藏全区粮食总产量达85万吨,比1959年增长4.6倍。为进一步改善西藏农牧业生产条件,国家在九十年代投资20多亿元,综合开发治理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一江两河”流域的农业基础设施,整个项目计划修建40项工程,项目完成后,受益耕地约占西藏现有耕地面积的45.6%.1952年,以达赖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申报的西藏人口为100万人,到1998年,西藏人口已增至252万人,仅藏族人口就增加了120万人。目前,藏族人口约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94%。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地区改革的意义。
——1999年中国政府白皮书《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地区改革的重要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地区改革的意义。
3.
材料一 日本东亚战略的正式形成是1907年帝国国防方针的制订。国防方针确定了日本国防的基本的纲领,“以自卫为宗旨,维护国权国利,贯彻开国进取的国是”,以“速战速决”为方针,将俄国、美国、法国作为假想敌国,制定了对三国的作战纲领。1918修订帝国国防方针:将俄国、美国、中国作为假想敌国。1923年修订帝国国防方针:将美国视为主要的对手;1936年修订帝国国防方针:将美国和苏联同时作为目标,同时对美苏开战,南北并进。
材料二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太平洋战争并非偶然,《四国条约》废除英日同盟、《五国海军协定》对日本海军力量的限制、《九国公约》对日本扩张的限制都是对日本称霸东亚的束缚,所以对于打破华盛顿体系日本志在必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日本调整帝国国防方针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太平洋战争并非偶然,《四国条约》废除英日同盟、《五国海军协定》对日本海军力量的限制、《九国公约》对日本扩张的限制都是对日本称霸东亚的束缚,所以对于打破华盛顿体系日本志在必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东亚秩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日本国防方针调整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日本调整帝国国防方针的原因和影响。
4.
材料 阎立德(约596-656年),名让,字立德,唐代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家。出身于工程世家,继承家学,擅长建筑、工艺、绘画,具有多方面才能。唐武德至贞观年间任尚衣奉御、将作少匠、将作大匠、工部尚书等。阎立德一生设计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中以唐朝国君的寝陵——唐高祖献陵、唐太宗昭陵、唐大明宫最具代表性。作为唐初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阎立德在帝王陵及宫殿设计上把唐朝封建盛世的恢弘气象和封建皇权的浩大气势有机的集合为一体;园林建筑设计则在秉承汉晋以来的自然清新的风格基础上,把唐朝皇权的威严巧妙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达到了自然情趣和皇家气派的有机统一,尽展豪放气势和山水幽情。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阎立德能够取得巨大建筑成就的原因。
——摘编自《中国古代建筑之魅力——建筑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阎立德建筑设计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阎立德能够取得巨大建筑成就的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苏冷战结束后,美国以全力防止世界上再出现对其世界领导地位构成挑战或威胁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出现作为其政策取向。相较于此,欧盟则谋求能够和美国“平起平坐”,改变“美主欧从”的态势。美欧双方都力争维护既得利益,同时又都想扩张自己的势力和影响,但双方因国情和在世界所处的地位不同,在“单边主义”和“有效多边主义”上各有侧重,由此导致政策取向上相左,也进一步消解了双方的凝聚力。
材料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苏冷战结束后,美国以全力防止世界上再出现对其世界领导地位构成挑战或威胁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出现作为其政策取向。相较于此,欧盟则谋求能够和美国“平起平坐”,改变“美主欧从”的态势。美欧双方都力争维护既得利益,同时又都想扩张自己的势力和影响,但双方因国情和在世界所处的地位不同,在“单边主义”和“有效多边主义”上各有侧重,由此导致政策取向上相左,也进一步消解了双方的凝聚力。
——摘编自丁原洪《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动》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美欧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3.单选题- (共12题)
6.
《罗马民法大全》不是对古代罗马法机械的和完全忠实的模仿复制。查士丁尼的法学家节选时,或者修改古典罗马法律,或者调整法律,以便使法律能够符合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反映出罗马法
A.发展过程中具有随意性 |
B.法学逻辑上缺乏严谨性 |
C.融入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
D.法律内容上缺乏延续性 |
7.
据史载,1943年,活动在敌后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国共部队都是3万人左右,但到1945年的时候,国民党军队还剩下2万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却发展到20万人。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共两党军队武器装备的差异 |
B.双方遭受日本打击的力度不同 |
C.双方作战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
D.双方在抗战路线上的明显不同 |
8.
前苏联学者瓦列里・帕乌里曼在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的学术专著中指出:“布尔什维克在俄国首都夺取政权只是在其规模宏大的进程上的一个环节(尽管是重要的),这个进程在1917年之前很早就开始了。”这说明十月革命
A.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B.在首都起义带动下迅速成功 |
C.以夺取政权作为革命的基础 |
D.以布尔什维克党为领导核心 |
9.
北宋官员郑至道提出:“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艺,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一观点可以佐证,宋代时期
A.社会平等意识显著增强 |
B.尊卑等级秩序逐步弱化 |
C.传统经济观念发生转变 |
D.商人逐利意识逐步淡化 |
10.
1761年3月,都统多尔济奏称:“今准夷荡平,回部向化,请令内地商人各随所愿,裹带茶叶、布匹等项,前往青海贸易,使柴达木等远处贫困蒙古得以牲只售换,于边疆生计,大有裨益。”经军机大臣议复,乾隆同意实行。这则材料揭示出清朝前期
A.边疆地区商业贸易获得较大发展 |
B.西北边疆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
C.新疆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理 |
D.通过加强经济交流维护边疆稳定 |
11.
下表是《中国工业分布统计(1933年)》(郑友撰《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史实的综合分析》)。该图表
部门 | 工厂数(家) | 生产值 | |
国币(千元) | % | ||
纺织 | 859 | 879291 | 12.4 |
食品、卷烟、饮料 | 547 | 548463 | 26.4 |
皮革、橡胶 | 99 | 44243 | 2.1 |
服装 | 16 | 87481 | 1.8 |
化工(火柴、肥皂等) | 184 | 90200 | 4.4 |
纸张和印刷 | 269 | 58595 | 2.8 |
电、水、煤气 | 666 | 272391 | 13.1 |
其它 | 661 | 145658 | 7.0 |
总计 | 8450 | 2076822 | 100.00 |
A.说明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
B.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发展比较迅速 |
C.体现了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特征 |
D.揭示出近代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
12.
一战前的15年间,发展中国家的矿产增长了3倍。1880年到1910年间,世界香蕉、糖、可可、橡胶等产量分别增长了约60倍、3.5倍、3.8倍、8倍。这组数据
A.体现出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 |
B.说明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
C.反映出世界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实现 |
D.证明世界整体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 |
13.
近两年,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发起的一系列“退群”行动对多边主义造成严重损害,促使世界正在形成联合反对单边主义的力量。这反映出
A.国际局势的复杂性 |
B.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
C.国际秩序的脆弱性 |
D.美国地位的稳定性 |
14.
有学者指出,“中体西用”思想在中西学的功能地位上始终强调“体与用”、“本与末”以及“主与辅”的关系,贯串于洋务运动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一直影响着后来的维新运动的发展和“新政”改革的进行。这揭示出“中体西用”思想
A.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显著特色 |
B.旨在实现西方学说的中国化 |
C.有利于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 |
D.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宗旨 |
15.
下表列举了四位先秦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其共同点是
人物 | 主张 |
老子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
孔子 |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
荀子 | 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
管仲 |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
A.反对征收赋税 |
B.关注民众生活 |
C.发展社会生产 |
D.重视强国富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