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5月考前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64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5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是一组关于新中国历史变迁的漫画。

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图片进行比对,选择两张或两张以上图片,提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依据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旧西藏是可以与欧洲中世纪相比拟的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社会。占人口5%的上层僧侣、官家和贵族三大领主控制着社会95%的财富和广大的农奴,还把主张“众生平等”的佛教变成了控制农奴精神、让他们接受被宰割奴役命运的工具,社会的衰败和破弊无以复加。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强调“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但是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情况,中央对改革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以极大的耐心、宽容和诚意,劝说、等待西藏地方上层统治集团主动进行改革。但在帝国主义势力策动支持下,西藏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面对人民日益高涨的民主改革要求,顽固坚持“长期不改,永远不改”,于1959年3月10日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悍然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中央在平定达赖集团叛乱后于3月28日,展开了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实现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历史变革。

——改编自光明网《民主改革六十年新旧西藏两重天》

(1)依据材料分析西藏民主改革的因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民主改革的意义。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朱塞佩·马志尼,意大利作家、政治家。1827年大学毕业后以律师为业,并为进步刊物撰写文章。1830年,马志尼加入秘密革命组织烧炭党。1831年,他前往马赛,在那里创立青年意大利党。此党的座右铭是“天主与人民”,并提出“恢复古罗马光荣”的口号,基本信念是将意大利半岛上的数个国家统一成为单一的共和国,为真正自由的意大利奠基。1833年7月,该党在热那亚发动起义,因告密而失败,马志尼被缺席判处死刑,青年意大利党瓦解。1837年马志尼虽然身无长物,仍为侨居伦敦的意大利儿童开设学校,创办了《人民使徒报》,在该报发表了《论人的责任》一书,将参加民族解放斗争说成是每个意大利人的宗教义务,是上帝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1849年2月9日罗马共和国成立后,被推选为共和国三执政之一,成为政府的实际首脑。实行一系列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其中包括把僧团的全部动产与不动产收归国有,取消教会法庭,建立世俗法庭和降低进口关税等。1858年在伦敦出版《思想与行动》杂志,提出了:“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有价值”的观点,为建立统一的意大利而积极奔走,1860年支持
A.加里波第远征南意大利,那不勒斯解放后,劝说加里波第进军罗马,未成,再次迁居国外。1870年,他在前往西西里领导共和党人起义途中遭捕,获释后创办新报《人民罗马报》,为继续唤醒国人灵魂而努力,直至1872年3月10日去世。固然,马志尼未能亲眼看到自己事业的成功,但他在意大利乃至欧洲历史上当之无愧地占居重要的一席之地。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马志尼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马志尼对意大利的贡献。

3.单选题(共10题)

4.
伯利克里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该材料能体现出雅典民主制的原则是
A.普选制
B.选贤任能
C.法治
D.群众监督
5.
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设置或增加薪俸的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美国宪法这一规定
A.维护了司法权的独立
B.推行了议行合一的制度
C.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威
D.确保了国家立法权独立
6.
下图为晋绥根据地在“减租减息”政策实施后,各阶级(阶层)占有土地情况的变化表。据此可知,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1940年减租前
595
218
102
29
19
1944年减租后
350
185
125
54.5
23.5
增减百分比
—41.2%
—15.1%
+22.5%
+87.9%
+23.6%
 
A.打击了封建土地剥削
B.巩固了根据地的社会基础
C.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度
D.巩固发展了革命统一战线
7.
“《资政新篇》比《天朝田亩制度》‘新’,它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将来临的征候”,《资政新篇》的时代精神主要体现在:
A.代表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
B.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C.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D.反抗西方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8.
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
C.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
D.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
9.
1990年,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经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的地步。按戈尔巴乔夫的说法:“苏维埃事业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这揭示出苏联
A.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
B.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
C.社会经济的严重落后
D.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
10.
20世纪60年代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一样都是可以流通的商品;物资管理要像商业部门管理商品一样,既要管理,又要搞活。”这种政策反映了国家
A.已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不足
B.发挥了市场在物质管理中的作用
C.注重用市场规律调节经济各个环节
D.开始利用对外贸易解决供应不足
11.
1727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徽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贱民”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俾得兴奋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这一举措
A.是对传统封建等级秩序的彻底否定
B.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统治秩序稳定
C.减轻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D.改变了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
12.
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据宋史专家周宝珠研究,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收单位有1013个,元丰末年(1085年)有正式市镇1871个。这表明宋代
A.城市化不断发展
B.行政区划不断调整
C.农村草市发展迅速
D.财政收入大量增加
13.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A.认识到苏俄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
B.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
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
D.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