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2017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材料二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年的“世界第二”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并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 开始时间 | 标志 | 终止时间 |
欧洲战场 | 1939年9月1日 | 德国闪击波兰 | 1945年5月8日 |
苏德战场 | 1941年6月22日 | 德国入侵苏联 | 1945年5月8日 |
太平洋战场 | 1941年12月7日 | 珍珠港事件 | 1945年9月2日 |
中国战场 | 1931年9月18日 | 九一八事变 | 1945年9月2日 |
苏联对日作战 | 1945年8月8日 | 苏联出兵东北 | 1945年9月2日 |
材料二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年的“世界第二”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并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而本务率皆贱买贵卖,重入轻出;广收赢余。……凡牙侩市井之人,有敢于与市易争买卖者……小则笞责,大则编管。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市易法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市易法实施产生的问题并简析其根源。
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而本务率皆贱买贵卖,重入轻出;广收赢余。……凡牙侩市井之人,有敢于与市易争买卖者……小则笞责,大则编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作为王安石发展商业的一项长期政策,政府财政的压力迫使市易法走向商业垄断的官营道路。大规模的官营垄断必然是低效率的,官营垄断如要运营下去,就不能亏本,就只能依靠超经济的行政力量剥削消费者和商人,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低水平。——周筱赟、陈志广《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市易法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市易法实施产生的问题并简析其根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元璋即位后,“惩元季吏治纵弛”,决心创立一个清正廉洁的朝廷。为此,他详定了官员考课办法,凡内外官员,根据他们的品秩,由吏部“综其称职、平常、不称职而陟黜之”。……他对贪污的官吏处罚特别重。如果来坐官家的船,携带私物超过三十斤的,每十斤笞十杖,每二十斤罪加一等,最重杖七十。……朱元璋用重刑惩治贪官,虽对吏治清廉有一定作用,但又不免陷于滥杀,从根本上还是出于对明朝长治久安的考虑。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在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下,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基于对历史的和现实的思考,自1938年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据《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初廉政建设的特点和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展廉政建设“历史的和现实的”必要性。
材料一朱元璋即位后,“惩元季吏治纵弛”,决心创立一个清正廉洁的朝廷。为此,他详定了官员考课办法,凡内外官员,根据他们的品秩,由吏部“综其称职、平常、不称职而陟黜之”。……他对贪污的官吏处罚特别重。如果来坐官家的船,携带私物超过三十斤的,每十斤笞十杖,每二十斤罪加一等,最重杖七十。……朱元璋用重刑惩治贪官,虽对吏治清廉有一定作用,但又不免陷于滥杀,从根本上还是出于对明朝长治久安的考虑。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在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下,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基于对历史的和现实的思考,自1938年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据《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初廉政建设的特点和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展廉政建设“历史的和现实的”必要性。
2.单选题- (共9题)
4.
鸦片战争后办理中西交涉的中国官员并不了解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损害国家主权之大,反以为有许多便利。这一现象说明
A.利益均沾符合中国利益 |
B.协定关税有利外贸稳定 |
C.中国官员贪污腐败无能 |
D.中国官员囿于传统知识 |
5.
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与之相比,记叙前一次鸦片战争的作品不过称为《道光洋艘征抚记》。这一变化反映了
A.士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
B.传统华夷观受到冲击 |
C.英法联军未能被安抚 |
D.鸦片战争传播进化论 |
6.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 |
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
7.
1937年10月,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西方记者时发表声明:“今天的事业,与其说是在教训中国人,更应该说是在提醒他们,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全力去拯救四亿人民。当务之急是,如何将中国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这不仅是为了中国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A.重视与英美国家友好关系 |
B.认可西方媒体客观公正 |
C.假借反共掩饰战争意图 |
D.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
8.
“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摘自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据此推断该战事是
A.日军既定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 |
B.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开始 |
D.敌后战场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 |
9.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说过:“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
B.列强入侵与农民运动的冲击 |
C.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
D.儒学受外来思想的冲击 |
10.
两汉时期,在“令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观念的影响下,当时有“厚葬为德,薄终为鄙”之说。由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厚葬高峰。据此可知
A.两汉时期社会风气淳朴 |
B.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达 |
C.儒家思想深入社会生活 |
D.儒家思想关注身后世界 |
11.
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不敢自承,何则?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这表明
A.历史记述不可避免夸大其词 |
B.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
C.亲历者的记述最为史家看重 |
D.谦虚谨慎是史学家必备品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