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中华帝国国力强盛,传教士不能“一手拿十字架,一手拿宝剑”,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文化渗透,而必须采用适应中国国情的适应性策略。1582年利玛窦到肇庆后,极力结交广州提督、肇庆知府等明朝官僚及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赠献日晷、自鸣钟、地图等“方物”,并与徐光启等人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同文指算》《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译著。以扩大自己的影响,方便传教。耶稣会士明白想楔入中国社会,必须适应中国习俗,为此他们“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很多传教士在意识到士大夫阶层在中国的重要性后,为自己取具有中国韵味的名字,并改穿儒服,以“西儒”形象优游于士大夫群中。在传教同时,罗明坚和利玛窦合编的《葡汉辞典》,葡萄牙耶稣会士曾德昭著《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明末清初相比,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变化。评析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中华帝国国力强盛,传教士不能“一手拿十字架,一手拿宝剑”,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文化渗透,而必须采用适应中国国情的适应性策略。1582年利玛窦到肇庆后,极力结交广州提督、肇庆知府等明朝官僚及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赠献日晷、自鸣钟、地图等“方物”,并与徐光启等人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同文指算》《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译著。以扩大自己的影响,方便传教。耶稣会士明白想楔入中国社会,必须适应中国习俗,为此他们“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很多传教士在意识到士大夫阶层在中国的重要性后,为自己取具有中国韵味的名字,并改穿儒服,以“西儒”形象优游于士大夫群中。在传教同时,罗明坚和利玛窦合编的《葡汉辞典》,葡萄牙耶稣会士曾德昭著《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摘编自《略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之成因”》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武力侵略,《望厦条约》、《北京条约》中关于允许外国来华传教的条款,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依据。一些传教士鼓吹对华发动武装侵略、干涉中国内政,激起国人对基督教的仇恨和排斥,各种教案频频发生。传教士采取了多种活动改善基督教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在太平天国、戍变法、辛亥革命中都有传教士的影子。传教士在中国大力创办文化事业,在19世纪后半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约170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1840-1919年间,基督教传教士大约创办了5000所教会学校。西方传教士还积极参与中国的赈灾活动。李提摩太曾说:“(赈灾活动后)一些国人对传教士的称呼从“洋鬼子’转变为‘洋大人’,这体现了一部分国人已经在外国传教士所给予的‘恩惠’中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摘编自《近代中国基督教传播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明末清初相比,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变化。评析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2.
材料 据《吴问》记载,晋国赵简子将周制的“步百为亩”变为“二百四十步”为亩,从而提高了属民的生产积极性;赵氏实行国税与户税制度,往昔籍而不税的籍田制显然已被废除;战时作为应急措施出台的各级军功赏,扩大了军功奖赏的范围,有利于调动全军上下的战斗积极性。赵裹子辅政时期,晋国新型的君臣关系逐渐确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得到强化,文武分职的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赵氏主观上为实现自身权力所做出的各项变革,客观上促进了晋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国赵氏变革的意义
——摘编自白国红《世族的崛起与春秋政治格局的演变——以晋国赵氏为个案》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变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国赵氏变革的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形成了反对战争求和平的社会潮流。反战文艺作品大量涌现,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埃里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美国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1918年在英国成立的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际联盟协会”,到1922年已经拥有会员20万人,1932年则发展到100万人:1921年在英国成立的坚持绝对和平主义的“不再战运动”,出版《不再战》刊物达15万份。在国际政治领域,列宁发表《和平法令》之后,威尔逊提出了十《世界和平纲领》,倡导成立企图用国际法约束战争的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反对战争求和平的社会潮流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战胜国对战后的世界作出了和平的安排,即几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社会潮流的影响。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形成了反对战争求和平的社会潮流。反战文艺作品大量涌现,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埃里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美国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1918年在英国成立的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际联盟协会”,到1922年已经拥有会员20万人,1932年则发展到100万人:1921年在英国成立的坚持绝对和平主义的“不再战运动”,出版《不再战》刊物达15万份。在国际政治领域,列宁发表《和平法令》之后,威尔逊提出了十《世界和平纲领》,倡导成立企图用国际法约束战争的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反对战争求和平的社会潮流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战胜国对战后的世界作出了和平的安排,即几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国际社会为维护和平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社会潮流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47年11月,朱德强调指出:“战争是暂时的,生产是永久的。”1948年5月,他又指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靠国营经济为主体,好好领导私人资本,以及农村、城市的合作社,使三者相辅而行。朱德担负中央工委领导工作期间,在冀中作了全面、深入和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冀中的农业、工业、商业、合作社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并壮大银行事业以及在各经济部门建立监察制度。朱德对军工生产也非常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及具体措施,对发展军工生产、攻破故人坚固的城市、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作用重大。朱德也因此被誉为“军事工业的奠基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德解放战争时期经济主张的作用。
材料 1947年11月,朱德强调指出:“战争是暂时的,生产是永久的。”1948年5月,他又指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靠国营经济为主体,好好领导私人资本,以及农村、城市的合作社,使三者相辅而行。朱德担负中央工委领导工作期间,在冀中作了全面、深入和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冀中的农业、工业、商业、合作社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并壮大银行事业以及在各经济部门建立监察制度。朱德对军工生产也非常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及具体措施,对发展军工生产、攻破故人坚固的城市、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作用重大。朱德也因此被誉为“军事工业的奠基人”。
——编自江泰然《朱德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朱德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德解放战争时期经济主张的作用。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3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记(局部)
材料 表3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记(局部)
苏维埃俄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1917年 11月 | 列宁宣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 1949年 10月 | ***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
1918年 | 国内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英法日等国干涉苏俄革命 | 1950年 | 夏,基本肃清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0月,志愿军受邀入朝作战 |
1918年 11月 |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由国家按定额供应生活必需品 | 1950年 11月 | 严厉打击倒卖银元,平抑米棉价格,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
1919年 1月 | 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不按期完成的,其储根一经发现,当即没收 | 1952年 底 | 基本完成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 |
——摘编自严志梁《世界近现代史》
比较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自拟论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题必须体现中外比较,阐述须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7题)
6.
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他认为
A.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 |
B.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正义 |
C.在城邦居住者皆为城邦公民 |
D.希腊城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
7.
下图为俗称“袁大头”的一元银币,由中央银行根据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国币条例》统一发行。新币发行后,很快风行全国,“袁大头”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此举


A.统一了全国流通的货币 |
B.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
C.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D.导致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
8.
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这说明
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 |
B.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人世界过程 |
C.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
D.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
9.
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
A.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
B.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
C.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
D.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 |
10.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了
A.苏轼关心百姓疾苦 |
B.《三国演义》盛行当时 |
C.宋代市井生活丰富 |
D.尊刘贬曹观念深人民心 |
11.
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还派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是西方国际法学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国际法》的编译
A.推动了晚清政治体制变革 |
B.开启了西方法制中国化的历程 |
C.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 |
D.奠定了政治近代化的理论基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