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根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的改土归流始于康熙朝,盛于雍正朝,收于乾隆朝雍正四年到雍正十三年(1726—1735年),是清廷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的集中时期。清廷实行改土归流的目的是强化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土归流之后,清廷在西南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凡遇有事,“逐村清理、逐户稽查”,加强了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在实施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使用了武力“进剿”的手段,曾使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蒙受很大的战争灾难,许多无辜的人民遭到清军的杀戮,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清廷从其统治目的出发,改流并不彻底。清廷在云南、贵州、四川裁去土司的“土官”称号、取消其权力的同时,继续授予“土舍”“士”等名目,以此作为封建基层统治的工具以及中央委派给流官的助手个别地区甚至又设新土司,四川就曾新设安抚司11个、宣慰司1个这就使得土司制度的残余得以长期保存下来。加之清代吏治败坏,许多流官贪婪成性,到任以后,大肆盘剥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所以,改流以后,许多地方残破落后的局面并没有很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改土归流政策的积极作用。
材料 清代的改土归流始于康熙朝,盛于雍正朝,收于乾隆朝雍正四年到雍正十三年(1726—1735年),是清廷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的集中时期。清廷实行改土归流的目的是强化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土归流之后,清廷在西南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凡遇有事,“逐村清理、逐户稽查”,加强了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在实施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使用了武力“进剿”的手段,曾使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蒙受很大的战争灾难,许多无辜的人民遭到清军的杀戮,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清廷从其统治目的出发,改流并不彻底。清廷在云南、贵州、四川裁去土司的“土官”称号、取消其权力的同时,继续授予“土舍”“士”等名目,以此作为封建基层统治的工具以及中央委派给流官的助手个别地区甚至又设新土司,四川就曾新设安抚司11个、宣慰司1个这就使得土司制度的残余得以长期保存下来。加之清代吏治败坏,许多流官贪婪成性,到任以后,大肆盘剥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所以,改流以后,许多地方残破落后的局面并没有很大变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改土归流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改土归流政策的积极作用。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谊出生于洛阳。少有オ名,能诵诗书善文,十几岁就辅佐治理河南那,成후著。21岁被汉文帝征召,委以博士之职。后又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他看到秦朝因先进的制度而統一天下,主张刘汉王朝“重法”,从秦亡的教训中又看到仅仅依靠法律,很难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又提“隆礼”。为进一步代替秦制,他以儒学为基础设计一整套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朝、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针对当时“背本趋末”、“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他上《论积贮疏》提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粮食贮备,预防饥荒。提出治者要“去淫修之俗,行节俭之术,使车與有度,衣服器械各有制数”。在对待请候问题上,他提出“众建请侯而少其力”的方针:在原有的诸候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请侯,诸候王的封地,一代一代分割下去,愈分念少,直到“地尽而止”,力量也就愈来愈弱。鉴于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文帝想提拔赏谊担任公之职,遭到官僚与宗室阶层反对,诸侯周勃、东阳候张相如、冯敬等老臣上书,认为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亦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谊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对贾谊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谊出生于洛阳。少有オ名,能诵诗书善文,十几岁就辅佐治理河南那,成후著。21岁被汉文帝征召,委以博士之职。后又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他看到秦朝因先进的制度而統一天下,主张刘汉王朝“重法”,从秦亡的教训中又看到仅仅依靠法律,很难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又提“隆礼”。为进一步代替秦制,他以儒学为基础设计一整套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朝、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针对当时“背本趋末”、“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他上《论积贮疏》提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粮食贮备,预防饥荒。提出治者要“去淫修之俗,行节俭之术,使车與有度,衣服器械各有制数”。在对待请候问题上,他提出“众建请侯而少其力”的方针:在原有的诸候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请侯,诸候王的封地,一代一代分割下去,愈分念少,直到“地尽而止”,力量也就愈来愈弱。鉴于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文帝想提拔赏谊担任公之职,遭到官僚与宗室阶层反对,诸侯周勃、东阳候张相如、冯敬等老臣上书,认为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亦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谊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对贾谊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年份 | 党员人数 | | 年份 | 党员人数 |
1921年7月(一大) | 53 | 1934年 | 30万 | |
1922年6月(二大) | 195 | 1937年初 | 4万 | |
1923年6月(三大) | 432 | 1940年 | 80万 | |
1925年1月(四大) | 994 | 1945年4月(七大) | 121万 | |
1927年4月(五大) | 5.7万 | 1947年12月 | 270万 | |
1927年4月后 | 1万 | 1949年10月 | 448万 | |
1928年6月(六大) | 4万 | | |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年度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24题)
5.
(题文)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
7.
17世纪末,当发动“光荣革命”的辉格党、托利党的领袖们制定《权利法案》的时候国王拥有行政权和联盟权,但到了19世纪中期,国王却很少过问政府事务的现象。这一变化是由于
A.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 |
B.人民革命力量的不断推动 |
C.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英国 |
D.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
8.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收到经国会通过的议案后,如批准,则签署该法案使之生效:如否决,则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由国会复议,若在国会开会期间不采取任何行动,则此项法案在十天后自行生效。这反映美国
A.国会对总统负责 |
B.总统与国会互相制约 |
C.总统掌握立法权 |
D.总统实际“统而不治” |
9.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
D.外敌的入侵破坏了法国民主化进程 |
10.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宪法》、德国通过《徳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普选制 |
B.渐进性 |
C.法制化 |
D.普世性 |
11.
在中世纪的英国,最高的法律是抽象的“上帝的法律”。1534年议会制定的法律则宣布,一切宗教法规如果没得到英国实体法的承认,便没有效力,“在上帝之下,英国不承认除国王陛下以外的任何权威,……而只服从本国制定的法律。”由此可以推断当时英国
A.君权神授观念动摇 |
B.议会作用有所加强 |
C.法治原则得到确立 |
D.王权开始走向衰落 |
12.
德意志帝国是以普鲁士王国为核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的,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容克资产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
C.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
D.容克和将军享有特权 |
13.
有人认为,美国民主政体的关键机制就是“自由的、公平的和公开的选举制度”,选举被认为是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必由之路。这体现了美国
A.政党主导选举 |
B.推崇权力制约与平衡 |
C.注重程序民主 |
D.遵循天赋人权原则 |
14.
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
D.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学生运动 |
15.
蒋百里在七七事变后说“打不了,也要打打败了就退,退了还是打:五年、八年、十年总坚持打下去:不论打到什么天地,穷尽输光不要紧,千千万万就是不要向他妥协,最后胜利定是我们的。你不相信,你可以睁眼看着:我们都会看得见的,除非你是一个短命鬼。”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抗战的胜利源于国际形势的变化 |
B.日本国内的新变化会决定战争走势 |
C.表达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
D.持久抗战作战策略有助于最后胜利 |
16.
《中国商品经济史》一书中提到:“直到1853年,由于战争阻隔,洋商不易在上海和广东买到茶叶。”造成洋商窘境的是
A.鸦片战争爆发 |
B.林则徐在广东的禁烟 |
C.太平天国运动 |
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
18.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遣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
B.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
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
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
20.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一分析的正确理解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
21.
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


A.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
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
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
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
22.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的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该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
B.《天津条约》签订后 |
C.《马关条约》签订后 |
D.《辛丑条约》签订后 |
23.
“一、二、四三个主力方面军,也要大会合了……蒋介石想阻扰我们的会合,企图消灭我们这一个再消灭另一个的计划,完全失败了。我们三只铁拳在一条火线上合起来作战,一定更有把握,打更大的胜战。一战消灭敌人的几个师几个纵队,铲除一切抗日障碍。”材料中的会合指的是
A.井冈会师 |
B.陕北会师 |
C.会宁会师 |
D.新四军与八路军会师 |
24.
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2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
B.开始战略反攻,挺进中原地区 |
C.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
25.
下表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巴黎公社的临时权力机构)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对广大群众的告诫。这些告诫意在
要选举的人 | 要提防的人 |
联系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人 | 利欲熏心,一味追求私利,有野心向上爬的人 |
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能根据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的人 | 只知道添满自己的腰包,从不把工人当作自己兄弟的阔佬 |
平民出身、积极坚定有正义感、为人正派的人 | 为获得选票东奔西跑、四处游说为人 |
A.强调政府应为人民谋福利 |
B.贯彻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 |
C.建立首个社会主义政权 |
D.使无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
26.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十月革命“不仅是由于仍然保留的半农奴制和等级制的社会关系的不成熟性所决定的,而且是由于国家必须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的任务主要是完成反封建 |
B.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导致革命的发生 |
C.十月革命可以化解俄国发展的问题 |
D.俄国革命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
27.
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关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关注欧洲之外的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由此可以判断《共产党宣言》
A.可适用于世界任何地区 |
B.以关注全人类为己任 |
C.诞生于对全世界的考察 |
D.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