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读图回答:(17分)

图一 教皇出行图 图二 路德焚毁教皇令 图三 烧死“异端”
请回答:
(1)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图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有何影响?(5分)
(3)你如何看待图三的措施?(4分)



图一 教皇出行图 图二 路德焚毁教皇令 图三 烧死“异端”
请回答:
(1)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图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有何影响?(5分)
(3)你如何看待图三的措施?(4分)
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强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而尽可能的减少出口”。
——1837年俄国驻埃及领事村哈梅尔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埃及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话
材料三: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部分”。
——马克思
材料四: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说一是。有的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乎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动机。(2分)
(2)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里改革对埃及经济军事方面的影响。(8分)
材料一: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强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而尽可能的减少出口”。
——1837年俄国驻埃及领事村哈梅尔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埃及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话
材料三: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部分”。
——马克思
材料四: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说一是。有的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乎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动机。(2分)
(2)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里改革对埃及经济军事方面的影响。(8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9分
(梭伦的诗歌)
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材料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15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5分)
(2)变法涉及“法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
(梭伦的诗歌)
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材料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15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5分)
(2)变法涉及“法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
4.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具有重大影响的三次变革。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帝下诏:“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令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图一舌战群臣 图二皇太后的哭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重要内容?(1分)
(2)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有哪些?其作用分别如何?(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的作用从总体上概括回答)(9分)
(3)材料二的两张图片反映出什么共同问题?孝文帝改革中也曾遇到类似情形,其哪一改革措施突出反映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聪明才智?从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启示?(4分)
材料一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帝下诏:“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令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图一舌战群臣 图二皇太后的哭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重要内容?(1分)
(2)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有哪些?其作用分别如何?(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的作用从总体上概括回答)(9分)
(3)材料二的两张图片反映出什么共同问题?孝文帝改革中也曾遇到类似情形,其哪一改革措施突出反映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聪明才智?从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启示?(4分)
3.单选题- (共19题)
5.
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
10.
《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
14.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 |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
19.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在王安石变法中为解决上述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更戌法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更戌法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 |
21.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
23.
《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公元前38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
B.立功将士 |
C.新兴地主 |
D.富裕农民 |
4.选择题- (共7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