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材料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材料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2.
材料一 1919年巴黎和会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西方的相互关系。但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它们之间的矛盾仍很尖锐。日本积极在该地区进一步扩展势力。美国一方面对巴黎和会的结果不满,另一方面对日本扩张不安,美日矛盾迅速发展。同时,各国海军军备竞赛加剧。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会议,参加国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会议实际上是在美、英、日三国操纵下进行的。会议期间和结束时,与会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协定和决议案,其中主要有:《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到1922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激情和仇恨,那些条约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们制造出的问题与所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到1922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激情和仇恨,那些条约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们制造出的问题与所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国)罗伯特·E·勒纳,爱德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2.论述题- (共1题)
3.
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你认为胡绳这一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你认为胡绳这一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3.单选题- (共20题)
5.
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道: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土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A.秦国的四位国君是推动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
6.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并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
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
C.倒幕运动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 |
D.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深厚的封建色彩 |
7.
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
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 |
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 |
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 |
8.
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某学者针锋相对地说:“有些事件不能够证明该说法”。能为某学者提供史实支撑的是
A.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 | B.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 |
C.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 D.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政策” |
12.
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他评价的是
A.商鞅变法 |
B.北魏孝文帝改革 |
C.庆历新政 |
D.王安石变法 |
14.
1891年正在访问的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伊被警卫津田三藏刺伤,当时的内阁政府对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要求判被告死刑,但是担任大审院长的儿岛惟谦指示法官,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以普通人的谋杀未遂罪论处。最终,被告被判无期徒刑。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说明了日本
A.司法具有独立的地位 |
B.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涉 |
C.极端民族主义抬头 |
D.确立了责任内阁体制 |
16.
“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③ |
17.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保甲法
④方田均税法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保甲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8.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满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梭伦所说的雅典“陷入绝境”主要是因为
A.奴隶的反抗斗争 |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
20.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
21.
《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公元前38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
B.立功将士 |
C.新兴地主 |
D.富裕农民 |
22.
20世纪初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一项声明中约定:“两国政府同意彼此给予外交支持,以便使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本声明能够实现。”该内容反映的是
A.英法结盟 |
B.法俄结盟 |
C.德奥结盟 |
D.英俄结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1